关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字体风格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2017-07-13习若冰山西师范大学041000
习若冰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关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字体风格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习若冰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我国政策方针的变更,美术的运动应运而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美术开始快速发展,不断的提高的同时,也显示出发展过程中的某种不均衡。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个时期兴盛的海报以及大字报的案例,结合字体设计课程进行讨论。
大跃进;生活状态;字体风格;海报;大字报
本文浅析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字体风格,为字体设计这门科目补充了资料并且为字体设计在历史上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依据。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生活状态分析
(一)1958-1960年期间社会经济背景
这个时期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这个时期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在这样的目标和口号下,基本建设投资急剧膨胀,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要求、高指标,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较为严重的困难。
(二)1958-1960年期间人民生活特征
成立了人民公社,各村改名为“大队”,大队每餐不仅有人做饭,偶尔还会有不错的伙食,但是好景不长,伙食由白面馒头变成了玉米面窝头、高粱面窝头。时间延续到1959年,情况愈加严重。
(三)1958-1960年间的美术设计发展
1958-1960年期间,施行例如“三勤”“三放”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使得美术教育家和学生们以及美术工作者在与工农参与活动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和素材,对这些美术学者的思想有很深的影响。在日渐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过度夸大美术的社会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美术本身的自律性,在实质上对于美术和设计都是非常不必要的损失。
在当时大量的“放卫星”的环境下,衍生出大量的海报、喜报以及大字报,其中的精品相对稀少,但是也形成了一种类似“革命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特征。这些作品见证了历史,构成了当时时代的信息和图像语系,对于我们是弥足珍贵的历史与文献资料。
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字体的简要分析
(一)海报风格的案例分析
在1958-1960年期间,海报的风格具有很突出的时代特点。主要以金黄、橙黄、橙红、大红以及深红渐变,局部放大的手绘风格为主,反映了这个时期社会整体的精神面貌。工人们勇敢地神态,农民勤劳勇敢的动态等,构成了当时的海报整体风格。字体在排版上是具有非常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的。
丰子恺的《庆祝国庆》海报描绘了国庆十周年时的景象,画面远处五颜六色的气球飘在空中,上面挂有庆祝国庆的标语,让人联想到当时的盛况。整体运用了国画的技法,分析其中字体,可以发现是书法,但是从字形上看,略微有些随意,特别是图中在彩色气球下的文字“庆祝国庆”。
有些海报以在“全”“大象”以及“半年”这些行楷字体为主,从中可以感受到严肃中不失奔放,用笔遒劲有力,入木三分,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热情以及对于建设美好未来的信心。
(二)大字报字体风格分析
当时的工人运动标语,为了醒目字体笔画采用粗细等同的方式,整体排版上重点内容以大小区分,数字在这里有细微的造型加工,凸显工业的整齐划一,干劲十足。例如有些海报中“7”为了视觉平衡,在起点向下延伸,数字“1”加粗,整体上达到了均衡。
(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字体对今后字体的影响
当时运用了大量书法字体表现内容,其中字体的形变对于之后的字形变化无疑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例如:排版过程中黑体字和书法体字的交叉排版,可以达到突出重点内容;书法体的运笔粗细变化会起到不同的感情变化,微小的变动会在视觉上有微妙的改变。这些都在当代艺术作品中有所体现。
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历史的进度我们无法阻止,但是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1958年的那些用来宣传的手绘海报,出现的工人的坚毅的、勇往直前的无畏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在今后的许许多多的影像资料里可能很大程度上都有所参考,包括现在的书籍排版,对于当时的字体的特征的还原(如颜色和书法的结合),都是珍贵的记录,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资料,那个时期的美术创作对设计专业的学子来说,当然意义深重。
三、总结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期,人们的对生活的激情以及信心不仅反映在口号,也在每一张海报、大字报和喜报中显现出来。直到后期,出现了“浮夸风”,大部分实现不了的目标,在海报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豪迈的行楷,醒目的大字,都是在表达着当时的情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成就为中外瞩目,虽然前进的道路上也经历过一些曲折和困难,但是在艺术和视觉的表达上有许许多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财富,回顾历史,启迪后人,前车既覆,后车为鉴,这些就是历史的意义所在,字体设计的发展也是如此。
如今的社会在飞速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的文献资料越发的重视,中国汉字的发展历史非常的长远,每一个文字都有着其本身的演变和故事,作为在设计道路上不断努力的我们,站在历史的发展这个新视角上,分析字体,可以在新的设计发展中找到突破。
[1]欧阳淞.《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M].山东:济南出版社,2012.
[2]王梦初.《“大跃进”亲历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郭德宏.《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册》[M].北京:中国共产党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