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堂造物

2017-07-13SstanleyStewart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17年3期
关键词:恒河朝圣者

Sstanley Stewart

恒河两岸历来被视为连接此世与彼世的通道,这里是印度教的圣地,也是世界上聚集人数最多的地方。千千万万的朝圣者来此洗净他们身上的罪孽,而圣人们则在此发愿释放自己的灵魂。

赫尔德瓦尔(Haridwar)有两种人:一种是有物欲的;另一种是无欲无求的。任何人都能看出,无欲无求的人会过得很开心,而有物欲的人总是会有激动和落寞。他们常常心烦意乱,就像神经质的银行家见到几十亿元的账面亏空后,内有女人的唠叨,外有询责问话—样。

赫尔德瓦尔是印度四大圣地之一,连接着此世和彼世,位于“是”与“能”、现实与希望之间。这里还是大壶节(KumbhMela)的举办地之一,大壶节是印度教的盛事,每12年举办一次,是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的活动。最近一届大壶节于2013年在阿拉哈巴德(Allahabad)举办,吸引了一亿两千万朝圣者。

如此大规模的活动,我害怕连厕所都排不上,因此我选择参加了一个简化版的大壶节,这个节日每三年舉行一次,时间是无月的湿婆之夜。节日只有一百多万人参加,这点人在印度教信众中只算得上是个零头。不过,我还是远离人群,住在城郊Nagar Kutir静修院里一个名为Lakshmi Niwas的露营酒店。与我一同居住的是一帮修道者,他们就是无处不在的印度教圣人。

修道者都是些离经叛道的人。他们抛弃了一切——家、工作、干净平整的衣服——沿着印度的公路和土路漫游,到处寻找可以果腹的食物和心灵的开悟。他们轻装出行,身边只有一个布袋、一根手杖和一口坏牙。他们从喜马拉雅高山上的隐修所千里迢迢而来,要走进恒河洗涤身心。

走到市中心河边的台阶上,只见几十万朝圣者正在手忙脚乱地脱衣服、披浴巾。他们顺着台阶小心翼翼地来到岸边潮湿的石头上,接近圣河:精瘦的男人们穿着松垮的裤头,赤身裸体的孩子们油滑得像条水獭,肥硕的妇女们穿着湿漉漉的萨丽服,而虚弱的老人们身上穿的泳衣看上去随时会被水流冲走。

恒河沐浴充满了狂欢节的气氛,看上去就像是把黄金假日的黑潭(Blackpool)和受难日的卢尔德(Lourdes)放在了一起。这里音乐震天响,信徒在祷告,狗在狂吠,聊天的人大声吼叫,奶牛有气无力地哼哼,孩子在哭闹,朝圣者把手臂举向天空祈祷,小贩们在人群中售卖卷烟、气球、毛巾和香波。这时朝圣者们慢慢走进河水,手拉着手,高声诉说着自己的焦虑,然后一头扎进油脂般的水面。

我手肘边的一个胖小伙非常想拍照留念。“你能帮忙让一下吗?”他问。在齐腰深的河水中,他把手机举到面前,扬起手,面带微笑,就好像是度假一样。回到台阶上后,他兴奋地浑身发抖。“我要洗掉我的罪孽。”他说。但他没具体说是些什么样的罪孽。

我继续沿着台阶向前走,只见朝圣者们开始装饰起赎罪架来,有人在上面绑塑料花,还有人绑上塑料的泰迪熊。赎罪架是个木头架子,长度大概一米左右,套在肩上就像牛轭。赎罪架是用来把盛放恒河水的罐子运回家的——当然,也是走着回去:虔诚的信徒赤脚走,投机取巧的穿鞋走。家人朋友是一定要祝福的,房子、庄稼、婴儿、新车、生意、爱人、婚礼等等,似乎也需要用圣水祝福一番。

每个人都想要神站在自己一边,每个人都希望神在这个冷漠的世上对自己伸出援手——一个全新的开始,再给一次机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更好的人生机遇,上天能帮助他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例如找到一位爱人、一份体面的工作、一大笔钱。每个人都是这样,除了修道者。修道者们从不关心命运,也远离那些疯狂的朝圣,他们只是坐在菩提树下喝茶、抽烟。

离开河岸,我又钻进了赫尔德瓦尔的小巷。我挤在新的一波朝圣者当中,走过一个个冒着热气的小吃摊和高高堆起的香料,走过高声叫卖的小贩和灯火通明的商店。人流经过一个路口时起了个漩涡,只见在漩涡当中,一个小伙子正在搅拌一大缸热气腾腾的摩罗饭,还有三位老先生正弯腰踩着缝纫机的踏板,这种缝纫机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发明,那时年轻的女王正在和他丈夫糟糕的英语搏斗。

一头奶牛从中间分开人群,接着另一波朝圣者又裹挟着我沿小巷前进,最后把我丢在河边一处安静的庭院中。我來到了一个火葬仪式的现场,只见一张张煞白的面孔聚拢在柴堆四周,与他们熟识的死者就躺在上面,火光冲天的一刻,众人的希望也随之升腾。

在燃烧的柴堆一侧的小办公室里,地上盘腿坐着个上年纪的人,他戴着眼镜,面无表情。这是死亡登记员。他用手示意,让我坐在旁边的地毯上,然后叫了杯茶。他一辈子在这里做记录,宽大的记录本高高地堆在布满灰尘的房间里。他取下一本,给我看页面上密密麻麻的姓名。这些名字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他父亲和祖父的时代。

他膝盖上摊着的是最新一本。他用一支长钢笔小心翼翼地写下最新的名字,此时,死者被焚烧的气味已经飘散开来。于是,他合上记录本,耸了耸肩。

“他们的狂欢如今终止了,”他说,“一切都已化作烟云消散。”他见我惊奇,又微笑道:“《暴风雨》,第四幕,普洛斯彼罗的台词。”

院外,到处拉屎的奶牛落寞地注视着路人。死者的灵魂想必已经过了吠沮剌尼河(River Vaitarani),到达了阎罗王的国度。人们相信,牛会帮助死者,灵魂抓住牛尾,就能渡过天河直达彼世。

在城里,和那些专注于洗涤自己、祝福自己的朝圣者们度过了一天后,我很高兴地回到静修院,和我的修道者朋友们待在一起。他们是信仰的守护者、众神的卫士,像鸟儿一样,轻盈地栖息在这世上。

静修院里有十几个修道者,他们全都留着玛士撒拉(Methuselah)式的大胡子,乱糟糟的长头发上装饰着贝壳和彩线,额头上抹着亮白色的粉末,以表示他们对湿婆神的忠贞,而他们精瘦的身体上挂着一串据说是用湿婆的眼泪做成的珠子。我觉得他们就像《旧约》里的先知;带着两个只穿着拖鞋和鲜花的古怪女孩进行了一段改变人生的奇幻旅行后,或许,他们就变成摩西了。而他们认为自己是自由的人。他们很友善,爱思考,也很有魅力,作为室友,再好不过了。

我自认为是他们的室友,但其实我这个人太迷恋尘世的快乐,我没有抛弃一切,也没有过上清晨起床、含笑冥想的日子。我是个旅行者,不是信徒。

Lakshmi Niwas露营酒店位于恒河岸边,四周竖起围墙;酒店主人拉希米(Lakshmi)是一位隱修派上师的信徒。通常,我会在修道者们诵过经后去他们的隐修起居室里转转,那时,他们就像个坐在壁炉边的超级大家庭一样,盘腿围坐在圣火边,顺便还会吃点特别的东西。在几盏吊灯的照射下,只见墙上挂着湿婆神像、上师的照片,还有一部印着“桑吉夫水泥公司”字样的挂历。

火光微弱得只能照见室内,一位被我称为“火人”的修道者小心伺候着这堆火。他全身赤裸,涂满灰泥,头发上倒是插着几支万寿菊。不幸的是,他的胡须太短,显得不够庄严。裸体——用他们的话说叫作“以天地为衣”——是修道者的最高境界之一,这是一种带有灵修癖好的裸体主义,一种像扔掉裤子一样把俗世规则抛诸脑后的标志。修道者是一群让人惊奇的人。他们以前有的是律师,有的是教师,有的是电脑销售员,还有个瑞典修道者是模特。后者原本就是个嬉皮士,她20世纪60年代到过切尔西,70年代去了加德满都,80年代又来到伊比沙岛(Ibiza)。当同时代的嬉皮士们隐居城郊之后,乌玛(Urea)却受感召来到印度,开始了诵经、抽大麻、种菜的隐修生活。

火人右手边的男人是个声音低沉的小个子,他一开口说话,巴里·怀特都像是女高音。他很荣幸地用一个古巴雪茄大小的烟斗点燃大麻。他们像对待圣物一样分发大麻,一片肃穆降临在众人头顶,只是偶尔会有两声嗤笑打破这沉寂。

第二天清晨,我和罗马巴巴(Rome Baba)来到恒河中的一座小岛上。清冷的阳光照射着河面,远处蓝色的山峰已是喜马拉雅山脉底部的小丘。

罗马巴巴和我成了一对旅行好伙伴。他曾在意大利住过七年,因此得了这么个外号。他以前在意大利的朋友们都对他的衣着品味赞赏有加:在修道者的圈子里,罗马巴巴堪称时尚人士了。这一天,他光着身子,系着一条长长的串珠项链。他长发及腰,头发上别着一件精美的发饰,到处都插着花——黄色万寿菊、白色康乃馨、灰白的茉莉花——这使得他看上去就像一顶20世纪30年代北美草原上的复活节圆帽。他好似一个天使,我仿佛看见他站在天堂门前,冲我淘气地眨着眼睛,让我从他的长发上拔下一朵花,献给湿婆的妻子雪山女神。

罗马巴巴还是个了不起的瑜伽修行者。他现在五十多岁了,可柔韧性却比得上14岁的罗马尼亚体操运动员;其他人一说起他的清晨瑜伽课总是肃然起敬,但直到现在,我都没鼓起勇气去。他能把脚脖子别在脑袋后面,还能把头一直向后仰。所有这些动作对这顶复活节圆帽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我总担心他变换身体造型的时候会不小心卡住,动弹不得。

沿着一侧河道向回走的时候,罗马巴巴对我说起了他的人生故事。他从学走路时开始讲起,没完没了。终于说到在罗马的伤心岁月时,他在河中央停住了。无非就是因为一个女孩、一次背叛、一颗破碎的心。

“宝拉用手摸我的脸,”他说,“她告诉我她要去哥本哈根了。”清冷的河水拍打着我们的大腿。“我不停地流泪,整整五天。那时我明白了牵挂的痛苦。于是我又在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结识了一个美女。我们在博尔盖塞别墅公园(VillaBorghese)里做爱,然后我彻底忘了宝拉。”

他咧嘴一笑,讓我停住脚步,自己像只湿漉漉的狗一样跳到岸上。

“我们必须接受命运,不要贪恋外物,浪费精力。我们必须学会活在当下,”罗马巴巴说,“因为我们只有当下。”

猜你喜欢

恒河朝圣者
恒河沙
恒河边上
恒河风情录
益呷:一位“朝圣者”的信仰、时间和舞蹈
自动扶梯
The New Yorker
印度邮局提供恒河水快递业务
恒河
麦加朝圣者流行自拍引争议
致朝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