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融合信息技术资源,提升初中学生数学素养
2017-07-12许世良
许世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16-02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信息技術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产生、加工、传递、利用的方法和技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变革使它成为课程整合的一个契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教学改革的春天,我们数学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有效融合信息技术资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由于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就是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较为枯燥,再加上大量的公式,使得这一学科的难度更深,学生很难从课堂当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设置一些教学情境,运用一些有趣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出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边事物,同时学会运用数学的相关知识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与分析,最后提出正确合理的解决方式。例如,在讲到立体图形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立体的图形,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见解,由于初中生对变形金刚的兴趣比较大,教师就可以采用变形金刚相关的立体图形,为学生展示变形金刚的各种不同的形式,再引导学生分析变形金刚中包含着的简单的图形,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内充分的消化知识,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掌握课堂中的要点知识,理解立体图形具体的概念,具体的应用范围。信息技术能够逐渐培养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变静态的教学内容为动态的画面,学生陶醉于优美的画面,沉寂的课堂变得灵动起来。例如,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的教学,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转动的水车、快速旋转的风车、滚动的汽车轮胎等,说明圆的中心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又如轴对称概念的教学,教师展示飞舞的蝴蝶,让学生观察在运动中蝴蝶的两只翅膀不断重合的现象,明确“轴对称”的定义。动态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在屏幕上显示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功能,隐去或显示线段及延长线,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展示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找出各个对称轴、对称点之间的关系,总结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建构了知识结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运动操作过程分解,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变静为动,为学生提供变化的学习环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印象,把抽象的概念动态展示,强调重点、克服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反比例函数”的教学时,学生对函数的理解较为困难,尤其是函数图像,对初学函数的学生来说,弄懂、弄透更需要下较多的工夫。为有效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选择了“几何画板”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画板上动态演示或者对比分析,从中掌握双曲线的性质,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画板的使用,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强调图像在哪个象限的条件的意义。又如,“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由点动到线动,让学生观察一次函数的图像,思考一次函数的性质,多媒体教学,动态演示平面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的位置变化,学生一目了然,容易接受。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的信息资源,激活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止为运动,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刺激大脑视觉神经,产生深刻的记忆,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数学分层教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它理科的基础。它对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为个体差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又各不相同。这样使得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一一讲演法很难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特别容易形成“满堂灌”。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在分层教学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我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时,我就将这节内容做成网页,分成“判定定理”、“例题解析”、“知识探索”、“牛刀小试”、“中考试题”。在“牛刀小试”、“中考试题”这两部分的试题由易到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并且题目与答案均有超链接,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这样学生就能及时得到反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成就感,同时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可重现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去侧重解决自己的难点,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今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仅仅靠对课本上知识的学习很难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很难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了有效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农村数学教师应科学选择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比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教师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拓展探究式学习,遇到不会的知识点,可以利用身边的网络终端进行在线查询,或者是在线讨论与研究,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让学生在那里自由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题训练,很多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与交流,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多种证明方法,拓展了学生处理问题的思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