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如何强化博物馆藏书室的价值
2017-07-12田野
田野
摘要:加强民众对博物馆藏品的理解和强化博物馆藏品的文化记录的角色是博物馆藏书室的责任。诸多因素使得他们只是片面地或者完全不履行这一职责。这是因为博物馆与藏书室未能有机地结合。我们认为在如今的数字世界中,二者可以而且也应该有机地结合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信息系统。然而,由于博物馆和藏书室的数字化路径不同,我们需要改变思路才能做到这一点。
Abstract: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museum library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s understanding of the museum collections and the cultural record of the museum collections. Many factors make them only one-sided or completely fail to perform this duty. This is because the museum and the library can not be organically combined.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n today's digital world, both can and should be organically combined into a complete cultural information system. However, because the digitization path of the museum and library is different, the idea need to be changed.
關键词:博物馆;藏书室;数字化
Key words: museum;library;digitization
中图分类号:G25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9-0253-02
0 引言
博物馆藏书室的形势:博物馆藏书室作为一类图书馆在文献中很少被提及。然而我们认为它在博物馆的功能中举足轻重。在如今的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我们应理解并重视它的作用。
1 博物馆藏书室的角色是什么
博物馆的功能是收集并展示有科学、文化或艺术价值的物品,是一个发现有趣事物的地方。但它也是一个特殊的信息系统。收藏它们是为了提供有关它们的信息——它们本身的细节,它们当时存在的情形,以及它们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于是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看,博物馆与图书馆和档案馆很相似。但信息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博物馆,这也许是因为对于信息文件的性质的理解过于局限造成的。人们很自然地视书籍、刊物和档案资料为信息载体,即文件,即便它们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那些收集、储存并供人们使用这些文件的机构被视为广义的信息系统,即那些执行一个或多个特定信息功能的人力和技术资源以及技术手段的集合。
无论博物馆的物品是什么,它都可以被视为一份文件,与一本书、一份期刊或一份档案并无不同。同样,博物馆可被视为信息系统,用于收藏信息供人们使用,同图书馆和档案馆没有区别。那么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中的另一个信息系统,博物馆藏书室的角色是什么?要想理解博物馆藏书室存在的意义,我们需要研究文件形式的信息的性质。信息作为一个过程始于通过观察获得的细节情况。通过各个数据,我们得出信息。然而,每个信息不能仅凭一个数据得出。我们只有拥有大量的背景知识才能做到这一点。任何信息过程都包括三个元素:数据、总体的背景知识、对特定情况的了解。
博物馆的藏品是提供情况的数据。但要想不单欣赏藏品本身,还要理解它的意义,也就是获取有意义的信息,我们需要了解其背景,是谁、在何时、在哪里、为什么创造了它?博物馆通常会提供基础的描述性数据并附之于物品的元数据中。但提供附加的相关背景情况,尤其是常识性的背景知识则是博物馆藏书室的功能。图书室的文件提供关于整个藏品集的历史、技术、传记等信息以及单个藏品的信息和藏品之间的关联。博物馆藏书室与博物馆藏品的这一特定关系就是博物馆藏书室区别于普通图书馆之处。事实上,博物馆与其藏书室的这一特殊关系经常受到空间和结构的限制。作为信息系统的博物馆藏书室对于普通游客遥不可及,通常只有专业人士才能使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要阐述这一观点:数字化能够也应该重新整合博物馆和藏书室从而从各方面强化博物馆的信息价值。
藏品与藏书都是为了展示有关世界的知识,藏品与藏书互补会使得一切更加全面有效。我们应理解知识的收集,既可以通过文本文件,也可以通过其他种类的事物。而且由于人们对分类异域发现物的兴趣高涨,珍奇的藏品可被视为对知识的必要补充。于是博物馆补充了图书馆,而非图书馆补充了博物馆。珍奇藏品非常清晰地展示了知识本身,物品中有潜在的知识,因为它们都有很多故事,可以依据不同的情况表现不同领域的知识。以一个金属勺为例,它可以讲述不同的故事。放在艺术博物馆中被视为美术、工业艺术、和装饰艺术;放在自然博物馆中,被视为金属;如放在人种博物馆中即被视为工具。物品当时的情形已随时间发展改变,所以这些分类可以视为我们知识系统的反映。
2 博物馆藏书室的核心目标
关于博物馆藏书室应该是什么样的并无一个统一的概念。博物馆藏书室的收藏可由以下几类书籍组成:与博物馆的主题相关的研究书籍(如艺术、图解学、历史),与博物馆的活动(如收藏、修复)相关的书籍,以及一些关于更加宽泛主题(如艺术社会学、艺术政治学)的书籍。
博物馆藏书室还收藏相关材料,记载博物馆作为一个机构的历史,如它的建立以及与其藏品有关的收藏者。 不同博物馆藏书室的收藏战略也不同。通常博物馆设定其专业领域,藏书室用参考辅助材料进行补充。博物馆或藏书室的选择取决于对其参考或艺术价值的评判。
博物馆藏书室与其博物馆通常是从属关系,在资源使用方面藏书室的藏品也不及博物馆藏品,比如在数字化时博物馆藏品优先于藏书室目录。同时藏品的数量也不同,部分原因是藏品的性质不同。博物馆藏书室通过提供藏品的背景情况来辅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自馆外的研究者,还有感兴趣的参观者。博物馆藏书室也经常负责文档保存和许多数字化项目。博物馆藏书室与博物馆藏品通常是分别放置的,因此不常被视为博物馆体验的一部分。总之,博物馆藏书室是博物馆这一信息系统中的特殊信息系统,它们灵活且响应不同的收藏和机构需求。由于其历史,藏品性质等方面各不相同,它们作为机构的特点就各有特色。它们的一个共同的重要角色是作为专门的研究中心主导或辅助博物馆的活动和收藏,强化对博物馆藏品的理解。回顾历史,博物馆藏书室的核心目标同博物馆以及其他类型的图书馆是相同的,即收集保存信息材料并供人们使用。
3 藏品的数字化:带有背景材料的藏品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在收藏和信息中的运用,博物馆藏书室和博物馆都在数字化它们的收藏。数字化和数字化出版提高了人们对背景材料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利用藏品。博物館藏图书室在提供用户如工作人员、研究者、参观者需求的背景材料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为藏品提供背景材料对于理解藏品恨关键。博物馆藏品的性质是多重的,解释它们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一个物品的含义或分类并非是显而易见,而经常是强加给它的。博物馆的藏品被收集时的背景情况与之后储存的环境不同,于是关于它的材料就可以像“时间胶囊”一样展现一个珍贵的存货目录。
博物馆用多种方法诠释藏品。比如对藏品做了分类:可以与一系列原始数据如尺寸、出处、名称、材料、图像等基础情况关联的物品,与精细数据如关键词、分类、编码、标签关联的物品,以及与高级信息如叙述性的或解释说明性的文字关联的物品。令人遗憾的是,数字化项目主要专注于原始数据,于是藏品的关键词很不完善,高级信息及其匮乏。因为现在博物馆对数字化介入的观念更加宽广,它们意识到基础的登记数据或原始数据远远不够。如新策略得以实施,工作人员、研究者、参观者将能够使用记载在产品描述中的机构知识:原始的、精细的、高级的、历史的研究性出版物,传记材料以及展览发展。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按照自己的信息需求凭借诸多条目或链接利用藏品。
藏品多样化的性质和基于各种链接的多种使用藏品的方式显示了藏书室提供的背景信息的重要性。随着博物馆藏品文件记载数量的增加,每件藏品的叙述性和说明性数据也同时增长,藏书室就可能成为使用博物馆藏品的直接路径,反之亦然。两个信息系统的界限会消融并演化为一个单一的信息系统。用户将不会因为藏品的分类问题而困扰,而是享受同时使用两类藏品的便利,数字化能够实现藏品与信息的(虚拟)集成,即使藏品来自不同的部门。
4 结论
如果有一个统一的系统使得两类藏品能够无缝对接,使用者可以在两者间随意切换,博物馆藏书室对博物馆的辅助作用就会最大化。数字化就应该是一个聚合它们的活动,将关于藏品的信息和背景情况包含在一个单一的系统中。在互联网上,信息类型的差别不复存在。书籍、文章、报告、影像、视频以及其他资料和说明按照其相关度互相连接并且可以同时使用。这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藏品和有关问题的理解,无论使用者是新手还是专家。将藏品、描述、背景信息综合到一个单一的信息系统中对博物馆也是必要的。因为很多原因,这个原则实际上很少得以贯彻,我们见到的很多情况是博物馆藏品和其藏书室藏品的数字化之间没有关联。二者藏品之间的差别使得博物馆作为一个知识源的潜力未能完全发挥。
关于在数字化的环境下集成博物馆和藏书室这一问题,博物馆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使用者的思维已经改变,他们期待在使用信息时不必为信息源的多样性困扰。现在是博物馆和藏书室满足公众期望的时候了。总之,数字化可以重新集成藏品和相关知识,由此强化对文化遗产的使用和理解。
参考文献:
[1]陆斌,王延君.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现状公众满意度实证研究——以中国湿地博物馆为例[J].价值工程,2013(02).
[2]冀亚丽,丁立,乔红波.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35).
[3]张峰.浅谈博物馆数字化与智慧化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