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技能竞赛型”第二课堂课程开发
2017-07-12严向峰
严向峰
摘要:高职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有益补充。本文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探索一种全新的、服务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第二课堂课程开发方法。
Abstract: Second class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expense and supplement of first classroo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development method of second classroom which serve in the skills competi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vocational ability.
关键词:第二课堂;职业能力;技能竞赛;课程开发
Key words: second classroom;vocational ability;skill competition;cours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9-0222-02
0 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的本质属性,又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中广泛兴起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它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以竞赛的模式对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进行的综合考查,高职院校也将其视作对自身人才培养能力的一种检验手段。
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中,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查。综合职业能力包含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其能力培养需要在教育过程中营造职业氛围和环境,单独依靠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无法实现,第二课堂以其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与多元化、开放的教学内容,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有效补充,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方面具备很大的挖掘潜力,有望实现参与第二课堂的学生自身职业能力提升和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取优秀成绩的双赢局面。
1 “技能竞赛型”第二课堂开发理念
传统第二课堂授课内容与第一课堂聯系较为紧密,甚至直接作为第一课堂理论教学过程后的实践检验环节,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课程的的亮点;部分课程的任课教师授课内容选取随意,课堂进程缓慢,难以实现教学与教育意义,对于当前开展事态如火如荼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更是缺乏侧重与针对性。单纯依托短时间内的赛前选拔与集训机制,自然难以在竞赛中获取优良成绩。
“技能竞赛型”第二课堂不再将名目繁多的各类第二课堂课程看作孤立的个体,而是在统筹规划后,根据课程内容、课程难度等因素,构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覆盖学生在校学习,以及竞赛参赛的各个时间阶段,力图实现“全程参与”。课程难度由浅入深,即能够保证第二课堂实现其作为第一堂课的补充功能,覆盖面广、参与学生人数多,又要求在课程后期其课程内容能够针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竞赛重点发力,取得成绩上的突破,这是“技能竞赛型”第二课堂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在此指导思想的引导下,“技能型”第二课堂在学生在校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应具备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安排。在第二课堂开展的初期,针对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全面提升的基本目标,课程致力于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课程内容难度适中、普适性强,与第一课堂的理论授课应有较强的联系,以适应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学力差异,同时要能够为学生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备助力。当课程开展进入后期时,则可根据所要参加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在第二课堂课程中设置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更加贴近实际工作情境,在综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上,为技能竞赛参赛队员选拔、赛前培训提供帮助。
改革后的第二课堂的课程体系包含多个分支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兴趣与需求,每一分支内的课程呈现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在课程数量方面,“技能型”第二课堂的课程体系在前期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选择,所开设的课程数量较多,尽可能覆盖学院内更多数量的学生。与此同时,通过恰当的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可以实现在第二课堂开展的初期即对不同兴趣方向的学生进行分流的目的。而随着课程体系的延伸,将为愿意进一步参与后续课程的学生提供内容更为丰富,实践动手程度更高,但同时也具备相应难度的课程选择,其课程数量也随之减少。
2 “技能竞赛型”第二课堂课程开发
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在“技能竞赛型”第二课堂的探索实践,展示第二课堂课程开发实例。“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全国高职组技能大赛从2013年举办以来,逐步成为促进高职院校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赛事。赛事中大量关于活塞-5、涡桨-5型航空发动机的实践操作类项目,在第一课堂偏重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环节难以针对某特定型号航空发动机开展全体学生范围内的专门训练,比赛参赛队员选拔缺乏决定性依据,赛前短期集训效果不佳的多重背景下,利用第二课堂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职业能力,进而在全国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取优良成绩成为必然选择。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内现有的实验实训设施,在学院整体教学氛围侧重于军用燃气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前提条件下,“技能竞赛型”第二课堂完成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系统化理论知识对绝大多数学生的普及是首要目标。在课程运行初期,设置活塞式发动机原理、活塞式发动机结构等理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校自身实训设施条件——活塞-6发动机与赛事使用的活塞-5发动机属同类型航空发动机——适当辅以现场教学,以加强学生对于这一类型发动机的认识。
完成基础理论知识普及后,将陆续开展活塞式发动机的装配与调试、活塞式发动机故障诊断等相关实践活动,课程性质由理论课程向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转变,实践操作类内容此时应占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绝大部分。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开发,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手段,以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尽可能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以提升职业能力,适应比赛需求。在这一阶段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课程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梯度,以完成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初步筛选,为最终的职业技能竞赛参赛队员的选拔提供重要参考。同时,课程内容也要不失趣味性,避免学生丧失对于课程的兴趣。
“技能競赛型”第二课堂课程运行的最后阶段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开展课程,授课教师将带领经选拔后的参赛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观摩学习,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开展课程内容及技能训练,以达到比赛的最终要求。课程合作共建是提升第二课堂整体质量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课程切实保障高职院校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培养符合民航、空军、中航工业规章制度要求、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施。在第二课堂体系最后阶段的课程设置中,一方面要求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渗透比赛的要求与规范,其教学标准制订与教学内容选择均以实际赛项内容为准。另一方面,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可尝试采用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翻转模式,尽可能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度,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比赛项目加深认识和理解。上述措施在课程具体开展过程中取得不错效果,学生完成企业实际工作现场学习后,提升对赛项内容的理解后,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改良的实例,渗透航空维修类企业6S管理及工具定置管理的职业素养要求,使其更加符合比赛要求与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所要求的人才培养标准。
3 “技能竞赛型”第二课堂实施建议
第二课堂课程进展至后期,部分难以在校内实验实训场地进行、缺乏专用实训仪器、设施的教学过程可转移至企业生产一线完成。由于第二课堂课程自身所具有的高实践动手能力需求的特性,对于指导教师的工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师资配备中应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同时,在师资培养时,增加教师赴企业一线实际体验、锻炼的比重,以最大程度上满足“技能型”第二课堂课程对于师资能力的需求。
4 结语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包含大量的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知识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岗位需求。理论课程作为第一课堂为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而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极大地提高了专业教学效率与人才培养质量。“技能竞赛型”第二课堂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课程内容与工作情境的逐步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强调学生的个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拉近学生与企业、行业与职业间的距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梁耀相. “准职业人”视域下高职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 [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12(5):166-170.
[2]王晓如.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85-88.
[3]刘当远.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85-186.
[4]令狐文生,金一鸣,李纯清.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差分析和思考[J].高教论坛,2010,3(3):21-23.
[5]魏培徵,马化祥,马莉萍.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