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探讨
2017-07-12阮友谊
阮友谊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74-01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指出:“心理健康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成才,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充分认识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现在的中职学生将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作为学校,我们有责任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能够适应高风险、快节奏、强竞争的环境。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不仅具有远大理想,而且不怕挫折、百折不饶,成为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调查显示,近年来中职生学习意志非但没有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中职学生的意志品质不如初中生,他们厌恶学习,意志品质差,缺乏成才动机,自觉性差,遇到一点点困难就裹步不前,甚至颓废沉沦。若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对中职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新时代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把中职生真正培养成为有健康心理和完善人格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二、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
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心理教育的有序开展。首先可利用每周的德育活动进行,其次是建立了《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办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教学工作应由教务科安排专职的心理教师授课,保证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的心理健康课及每月一次的心理活动课。在教育科研和心理辅导工作方面,学校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由专人负责业务指导,由专兼职教师负责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每学期都要不定期检查心理辅导的工作情况。要求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辅导中有记录。心理辅导室根据心理輔导的规范要求,制定《心理辅导预约制度》、《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守则》和《班级心理通讯员制度》等。
三、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要求:“提升职业心理素质,了解职业与生活、成长和学习的关系,懂得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为成功的求职就业与创业奠定心理基础。”当前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择业心理和误区,影响了职业选择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职生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帮助中职生克服择业的不良心理,调整好择业心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1)帮助学生全而自我认识,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首先,在德育课教学中,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气质、职业价值观等是如何影响自己的择业选择的。重点学习这些个性心理特征的含义及类型,进行一些职业心理测试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和思考,学生对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认识自我,然后初步考虑可能适合自己的职业;其次,学生还要了解不同职业对求职者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不同要求,这样,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而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2)加强中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正确对待挫折,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求职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可能会遭受不断的挫折。中职生平时要培养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要学会自我调适,进行自我鼓励,保持积极心态,讲究求职策略,学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及时改变观念,做出新的决断,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其次,要培养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要对自己的学识、能力,智慧乃至于才能、事业、追求充满必胜的信心。树立自信心的最根本途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中职生只有学好专业,发展特长,全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才有可能在求职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过于理想化的职业选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要处理好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在求职时,心态要平和。立足现实,要考虑自身的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职业的期望值,有吃苦的准备,从基层做起,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活动化的特点,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应采取活泼丰富的活动形式。(1)角色扮演,体会真情实感。角色扮演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相应角色的种种心理和行为状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具有较好的示范感染效果。角色扮演有别于文艺节目,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好角色扮演组织工作,应注意表演的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能反映教学的目的;形式为内容服务,以即兴表演为主,不必追求过多的修饰雕琢。(2)团体游戏,懂得学习经验。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团体。人是社会动物,只有处于一定的团体中,成为团体的一分子,个人的需要和期望才能得以满足。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建立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而许多心理问题和困扰往往来源与不良的人际关系,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态度更易受到同辈团体的影响。实践证明,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类似问题或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游戏对帮助青少年改变和成长有很大效能。团体游戏是把教学目标及内容寓于学生游戏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相应的体验、领悟一定心理知识,获得一定心理技能的教育活动。(3)自我评述,学会不断反思。自我评述是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进行反思、陈述和评价的一种教学活动。有口头评述和书面评述两种基本形式。在组织自我评述活动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和隐私权,不能事先给学生定下调子和框框,更不能强行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