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西江烂柯山近30年森林资源变化探析

2017-07-12欧世坤

绿色科技 2017年11期

摘要:指出了近些年来,烂柯山区域的森林资源表现出相对较明显的变化状况,对此有必要探究其中的深层根源。分析了该区域森林林木的结构与类型、覆盖率和蓄积总量的变化,探讨了其变化的原因,提出了保护林木资源的可行对策。

关键词:广东西江烂柯山;近30年;森林资源变化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19902

1 引言

近些年来,林业生产规模正在迅速扩大,面对新的形势,各地也逐渐意识到了保护林木资源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开始尝试着运用适当措施来保护当地森林。烂柯山地区生长着很多类型的珍稀树种,这个区域因此具备了显著的生态保护价值。然而近些年来,受到人为要素以及自然要素带来的影响,烂柯山地带的森林资源表现为不同的变化特征。例如在1986年,该区域森林覆盖范围整体上不足60%,而到了2015年则上升为96%[1]。究其根源,就是由于有关部门及其人员致力于扩大宣传,与此同时选择了适合当地的林木保护手段与技术措施。探求烂柯山地区近些年来的森林变化规律,有利于明确森林资源受到保护的现状,在此前提下因地制宜运用适当的保护措施。

2 森林资源的整体状况

烂柯山地区整体上具备富足的热量与光照资源,年均温可达23 ℃左右。由此可见,当地具有很充沛的降雨以及相对充足的日照,因此尤其适合亚热带树种的存活与生长。烂柯山地区保存了很多类型的珍稀树种,保护区整体可达326000 m3的林木蓄积总量,其中的典型林木为针叶林与阔叶林,二者分别占据了较大比例的林地面积。除此以外,保护区还包含了较大范围的乔木林,乔木类树种在整个地区占据95%左右的比例[2]。

从基本趋势的角度来讲,烂柯山整个地区的林木资源近些年来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受到人为砍伐等要素影响,20世纪末该区域遭受了强度较高的树木采伐。然而近些年来,天然林木在整个林区中占据的比例又获得了显著提升,增长幅度已超过了15%的年均幅度。在各种类型的林木中,阔叶林的乔木类树种表现为相对较好的生长状态,在整个林木中占据了50%或者更高的比例。

3 具体的变化现象

3.1 林木的类型与结构

从1986年至今,烂柯山地带的优势树种表现为鲜明的变化状况:早在1986年,针叶林在整个林地中占据了94%,然而到了2015年上述比例就迅速降低为30%。与此同时,1986年的阔叶林整体面积占据了2%的比例,截至目前这个比例已经提升至55%。在2009年左右,阔叶林以及针叶林构成的林地面积表现为最大化的状况,在这其中两类树种分别占据了大致相同的比例。早在20世纪末,当地的针叶林曾经遭受了严重的采伐与破坏,因而表现为迅速缩小的林地总面积。然而实质上,当地气候与阔叶常绿树木本身的习性十分相符,因此近些年来此类林木又在迅速增多,这种现状有助于整个地区林木结构的全面优化[3]。

3.2 林木的覆盖率

从本质上讲,林木覆盖率与采伐速度具有内在的联系。在1986年,森林资源整体上可达60%覆盖率;到1990年,森林覆盖面积整体上增加了20%,到了1997年,烂柯山覆盖的森林总面积表现为最大值(图1)。这是由于,近些年来针对该区域强化了监管,对于随便采伐林木的不良现象予以全面禁止。在构建保护区的前提下,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员针对该区域逐步建成了林木保护带,在此基础上也拟定了明确的规程,这种现状有助于防控林木遭受破坏[4]。

3.3 林木的蓄积总量

最近30年以来,针叶林在整个林木资源中占据了越来越低的比例,然而与之相应的阔叶林整体面积却在迅速扩大。截至2015年,针叶林占据了31%的林木资源比例,而阔叶林的蓄积总量可达55%。与此同时,针阔混交林在烂柯山地带占据的比例也在缓慢提高,截至目前这个比例已达16%。从整个林木蓄积量的角度来讲,2015年烂柯山地带总共具备了326000 m3以上的林木蓄积总量,在这其中,阔叶林以及混交林占据的比例表现为最大幅度的改变。

4 探析变化原因

4.1 城镇化进程帶来的影响

近些年来,城镇化进程正在迅速加快,面对新的形势,森林资源也表现为相对显著的改变。这是因为,城镇化使当地人口总数迅速扩张,因此越来越多的林地被迫变成居民区。这种状态下,烂柯山地区存活的珍稀物种将会丧失栖息地,因而引发了珍稀物种锐减的状态。从当地城镇化的角度来讲,近些年来修建了江肇高速路,公路的修建很可能毁损了当地生态。同时,烂柯山的整个生态体系都表现为脆弱性的特征,对此亟待加以全面保护。截至目前,该区域正在致力于修复生态体系,对于较脆弱的当地生态进行了全方位的修复,通过这种措施来恢复某些濒危物种赖以栖居的生态环境[5]。

4.2 当地气候改变

烂柯山处在亚热带以及热带季风区,这个地带相比而言更易引发多样的自然灾害。一旦出现了灾害,那么很可能将会引发土质下降的不良现象。在情况严重时,当地森林将会丧失水源的涵养力,以至于减弱了水源涵养的基本功能。受到气候改变的干扰,洪涝时节的地下潜水将会迅速增多,然而与此同时也伴有频繁的水土流失。最近几年,有关部门正在着手修复烂柯山的水土条件,通过这种方式来构建地下水源与河流之间的互补模式。截至目前,保护区已符合了最基本的水源质量指标,这种现状有助于改善整个的林区生态,在此前提下用较快的速度来恢复原生态。

4.3 不断变化的生态体系

如果某个地区的生态结构频繁改变,那么很可能来源于入侵的外界物种。在创建保护区的早期阶段,当地针叶林占据的总面积是相对较大的,这种状况有助于耐阴性树种进入到保护区内。经过较长时间段的森林采伐之后,当地入侵了大量的常绿树种,以至于改变了针叶林主导的林区环境,常绿阔叶树木因而占据了其中的主导地位。此外,保护区内栖息了很多类型的珍稀动物,对此应当加以保护。

参考文献:

[1]张运宏.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以及改进策略——以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现代园艺,2016(15):175~177.

[2]张运宏.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以及改进策略——以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林业科技情报,2016(3):11~14.

[3]邓锡杰,魏志辉. 广东西江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对策[J]. 广东林业科技,2011(5):87~90.

[4]李德顺. 广东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及开发建议[J]. 防护林科技,2011(6):53~55.

[5]戴瑞坤,张运宏,欧世坤. 广东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资源调查初报[J]. 热带林业,2014(3):48~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