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研究

2017-07-12雷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资助体系中小学建设

雷潇

[摘要]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数量较多,受资助的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那么,有效开展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成为一份重要的工作,使真正困难的学生获得资助,完成学业,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建立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迫在眉睫,研究中小学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 困难学生 资助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65-01

一、中小学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当前,国家资助贫困学生还缺乏法律法规的制约,一些问题并不明确,缺乏法律支撑,在教育法中提到过对学生的资助,但是也未做出明确的规范,未明确指出资助方与被资助方的权利与义务,影响了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中小学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并无明确的法规做出规范,国家也未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国家,政府,贫困学生评定方式并未做出明确的界定,无法准确了解国家及政府的职责,未提及资助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未提及双方的民事即行政关系,影响了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缺乏政策法规的支撑,无法保护各方利益,学生不了解自己需要承担的权利与义务,缺乏责任意识。

(二)相关部门对学生资助工作不够重视

相关部门对学生资助工作不够重视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在各中小学校较为普遍。学校,社会,当地政府都对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不够重视,未意识到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不到位,实施过于形式化,并不能够真正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相关部门对学生资助工作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并不能夠及时得到资助,许多学习贫困学生资助较为随意,机构设置不健全,经费,人员严重不足,影响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二,部分学校并未按照规定对学生进行资助,宣传工作不到位,资助过程缺乏资助体系的支撑,过于形式化,教师依据平时了解,随意进行贫困学生的评定,发放贫困资助,影响贫困学生资助效果。第三,社会对中小学生资助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致使社会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捐资较少。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对学生资助工作不够重视,是一个较为常见的,严重的问题,影响学生资助效果,不利于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

(三)经济困难学生难以明确界定

经济困难并没有准确的标准,只是相对而言经济条件较差,较为困难,因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较为模糊,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困难学生主要分为一般困难、困难、临时困难以及特殊困难几种情况,家庭经济一般困难主要指学生家庭经济生活水平低,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家庭经济困难指无固定经济来源,或者经济来源较少,无法保证基本生活,无法按时上交学费的情况。特殊困难的学生是指无经济来源,或者仅有微薄收入,生活难以保障。临时困难的学生主要指家庭突发意外,导致经济困难。一般情况下,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界定需要依照上述情况,但是上述情况只是模糊的定义,很难进行实施操作,因而,经济困难学生难以明确界定,难以量化。

二、建设中小学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是中小学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立的关键。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重视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建设,通过成立专门的资助管理机构,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人员建设,规范学生资助人员的选拔与管理,提高业务工作能力,有效开展资助贫困学生工作。其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机制,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科学的认定,可以对学生的经济困难情况进行准确的了解判定,保证其规范性与科学性。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机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要求村,乡开具家庭经济贫困证明,第二,需要根据学生生活状态,听取学生反映的情况,结合学生日常表现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针对并未认定为贫困资助学生的极其困难的学生,在了解情况后,需要做好资助工作,保证中小学生不存在饥寒就读的现象。最后,健全法律法规,出台关于贫困中小学生资助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政府,企业,社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大重视程度,承担责任

承担责任,加大重视程度,提高对学生工作的认识是建立健全资助体系的基础条件。通过加大重视程度,可以保证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实施,实现双赢,既解决学生家庭贫困,受教育难等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也为社会做好宣传,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大重视程度,承担责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学校需要意识到资助贫困学生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份重要工作去实施,避免形式化,真正选择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资助,帮助较为困难的学生,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做好宣传工作,使社会意识到资助贫困学生也是一项公益慈善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组织企业,社会中的有识之士投入到学生资助工作之中,加入到资助困难学生的行列,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建立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第三,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群体,考察学生的真实生活,对学生资助工作加大重视程度,承担责任,对真正困难的家庭给予帮助,对真正困难的学生给予资助。

(三)制定标准,明确界定经济困难学生

当前,经济困难学生难以界定,界限较为模糊是贫困学生资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就是制定标准,明确界定经济困难学生,从而资助真正困难的学生。制定标准,明确界定经济困难学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中小学贫困学生的家庭进行考察,了解贫困学生父母的工作,家庭收入情况,不能听取一面之词,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听取周围人的意见与建议,不能仅仅依照贫困证明进行经济困难学生界定。第二,制定统一的标准,对经济困难情况进行细化,尽最大可能保证资助工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明确界定经济困难学生。

三、总结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给予细心的呵护,不能够使学生形成可以不劳而获的错误观念,也不可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健康发展,因而,建立中小学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十分必要,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资助体系中小学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基于人力资本证券化视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