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前沿科学家风采

2017-07-12

旅游纵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江豚科技进步水生

水生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些水中的精灵以缤纷多姿的形态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但是,随着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響,水生野生动物面临程度不同的生存危机。虽然国家与地方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当前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许许多多从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和社会人士,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打击非法利用水生野生动物和破坏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推动科技进步、传播动物保护和水域生态保护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期《关注水生野生动物》推出先进人物典型专栏,以宣传展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成果,发挥榜样作用,引领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共同创造全社会关爱水生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鱼类生物学家 曹文宣

曹文宣, 男, 汉族, 1934 年5 月19 日出生,1955 年7 月四川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毕业。1984 年获“中科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 1988 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7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文宣院士50 余年来一直从事鱼类生物学研究,对东亚地区淡水鱼类的生物学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学术思想, 并将之开拓性地应用于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他对团头鲂(武昌鱼)生物学的研究,指导了对该种野生鱼类的驯化养殖工作,如今团头鲂养殖已成为我国淡水水产的重要产业;率先开展青藏高原鱼类生物学研究;在三峡工程对长江水域生态影响及对策的研究中,全面论证了三峡工程对长江珍稀水生动物白鳍豚、白鲟、中华鲟、胭脂鱼和长江上游特有鱼类, 以及对长江中游“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992 年至今,针对三峡工程及长江上游干支流梯级开发对上游水域120 余种特有鱼类及其栖息地造成的严重不利影响,曹院士提出了建立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2000 年4 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长江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对上游各主要一级支流的比选和实地考察,曹院士建议在赤水河建立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呼吁水利水电部门不要在赤水河兴建水电站。2005 年国务院批准经调整后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含了整条赤水河。

针对长江鱼类资源严重衰退、主要养殖对象“四大家鱼”优良种质亟需加强保护的现状,曹院士建议长江全面休渔10 年,让鱼类休养生息。2010 年7 月被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授予“长江水生生物养护特别贡献奖”。

鱼类保护生物学家 危起伟

危起伟,男,1960 年7 月生,博士生导师,现为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

危起伟是知名的鱼类保护生物学专家,对多种珍稀特有鱼类的物种保护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特别是潜心研究中华鲟近30 年,为中华鲟的物种保护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建立了我国珍稀水生动物的宏观政策和保护技术体系, 为我国濒危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和产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发表学术论文213 篇,主编专著3 部,国际学术会议作主题报告十多次;获国家专利22 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个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突出贡献奖、院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和斯巴鲁生态保护贡献奖等荣誉。

水生生物学家 王丁

王丁,男,出生于1958年, 现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党委书记,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王丁从事并引领长江豚类的科学研究30 多年,促进了我国鲸类研究和保护的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他将科学研究与保护实践紧密结合,协助农业部制定长江豚类保护战略,编写《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等战略性文件。积极推动湖北长江天鹅洲、何王庙(湖南集成垸)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和江苏南京等自然保护区等建设;建立了长江江豚人工繁育群体;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长江江豚保护体系,为避免该物种的灭绝构筑了坚实堡垒。其主持的“长江江豚迁地保护”项目也因此获得2008 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大力宣传长江江豚保护,通过推动“两会”提案等促进了国家层面的宏观决策。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为国际社会了解并支持中国的鲸类保护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江豚科技进步水生
30多头野生江豚出现在长江
长江江豚科考日记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江豚“归来”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山水谣
依托科技创新 打造现代水生蔬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