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锡剧《珍珠塔》的传播研究

2017-07-12吕科宋馨

戏剧之家 2017年11期
关键词:锡剧

吕科+宋馨

【摘 要】锡剧《珍珠塔》是一部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传统剧目,也是我们研究锡剧的一个重要标本。本文从锡剧《珍珠塔》资料的整理、剧本研究、文化内涵解析等方面,对建国以来学术界关于锡剧《珍珠塔》的传播进行研究,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学术上的参考。

【关键词】锡剧;《珍珠塔》;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14-02

锡剧是太湖畔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太平天国时期发端以来,锡剧经过了常州、无锡一带的“东乡小调”、曲艺“滩簧”等各个阶段,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兼唱腔、说白及舞台表演艺术为一体的多形式、高表现力剧种。其曲调轻婉,具有江南水乡的民间音乐特色。表演的剧目通常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为主,以反抗封建婚姻和旧礼教居多,也有部分直接表现对地主阶级的嘲讽,情感多朴实、真挚,生活气息浓厚,语言生动风趣。锡剧《珍珠塔》是锡剧广为传唱的代表作品之一。

锡剧《珍珠塔》其故事来自民间传说,据记载,明代可能已有唱本。锡剧《珍珠塔》讲述的是,官宦之子方卿因家道中落,向姑母借贷受到奚落后,表姐陈翠娥赠以珍珠塔,姑父陈琏(陈培德)于九松亭内又将陈翠娥许配给他,后方卿得中状元,乔装道士唱道情以羞姑母,并奉旨完婚。该剧对势利思想进行了嘲讽和抨击,反映了社会中趋炎附势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因此流传极广,深受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喜爱。

建国以来,学界在锡剧《珍珠塔》的传播研究方面,不仅研究人数逐年递增,而且研究成果也十分丰硕,本文拟对此进行整理,为后续研究提供学术上的参考。需说明的是,因收集资料的局限,学界关于锡剧《珍珠塔》传播研究的文论未能尽予收录,挂一漏万,势所难免,望学人见谅。

《珍珠塔》自从走上锡剧舞台开始,七十多年来一直处于不断整理改编的过程中。据已收集到的资料记载,弹词、宝卷收录了《珍珠塔》完整唱本。上個世纪二三十年代,锡剧以“常锡文戏”“苏锡文戏”为名的滩簧小戏进入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将《珍珠塔》故事搬演上了锡剧舞台。此时的《珍珠塔》还仅仅是幕表戏,且尚无定本。后在上海商业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吸收西方戏剧舞台特点和技术,《珍珠塔》被制作成以机关布景、灯光彩头取胜的连台本戏。其中的“赠塔”“跌雪”“羞姑”等唱词,在弹词的基础上,经艺人加工改造,逐步形成了具有乡土气息的生动唱段,广为流传,这些经典唱段成为该剧的精华。

据周育德整理记载,“20世纪50年代初,钱惠荣根据锡剧幕表戏整理,《珍珠塔》开始有了定本,其基本剧情是书生方卿家贫,难以度日,向姑母借贷未成,反遭羞辱,愤然而返。表姐陈翠娥追赶方卿,苦留不得,暗赠珍珠塔。方卿几经波折,高中荣归,乔扮江湖艺人去见姑母,借唱道情而反唇相讥。经过方母相劝,姑侄和好。”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洗礼,《珍珠塔》依然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且获得盛赞。1962年经钱惠荣、方树勋再次整理,香港华文影片公司将此剧拍摄为锡剧艺术片,剧本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江苏省锡剧团的排演本则是经谢鸣执笔的整理本,江苏人民出版社于1958年出版发行。

在新世纪,传统剧目《珍珠塔》的主题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彰显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因此江苏省锡剧团在征得原改编者谢鸣的意见后,成进森结合时代特点对《珍珠塔》进行了整理改编。

除对《珍珠塔》剧本的整理改编以外,艺术工作者们还针对此剧的音乐、舞台美术等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新版的《珍珠塔》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2000年)上演,经过一年的修改排演,在第七届中国戏剧节(2001年)上,锡剧《珍珠塔》在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戏曲语言等方面加以完善,使其成为了交口赞誉的优秀剧目。

除以上对《珍珠塔》剧本整理改编以外,学术界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对《珍珠塔》的传播做了相关研究。例如,198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锡剧传统剧目考略》,从历史与发展的角度对锡剧《珍珠塔》进行了分析;1996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锡剧艺术文集》,对锡剧《珍珠塔》的整理做了详细阐释,并对当时的演出情况加以详细描述,为锡剧《珍珠塔》的传播研究提供了相关史料信息;2007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武进锡剧》谈及了《珍珠塔》的历史渊源。

在检索中还发现,许多论文也涉及对《珍珠塔》的研究,它们大多从锡剧《珍珠塔》的文本整理、舞台表演汇报的角度论及《珍珠塔》。其中主要有《关于<珍珠塔>的整理问题》(郁章,《上海戏剧》,1961年第11期),该文详细说明了锡剧《珍珠塔》在整理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让戏曲传统的活水长流——看江苏省锡剧团演出<珍珠塔>》(汪人元,《中国戏剧》,1997年第7期),对锡剧《珍珠塔》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秀外慧中全新境界——新版锡剧<珍珠塔>赏析》(吴翼民,《上海戏剧》,2001年第5期),主要论述了作者观看新版《珍珠塔》的感想和对其的赞赏;《让经典剧目再现辉煌——新版锡剧<珍珠塔>导演构思》(沈斌,《上海戏剧》,2001年第5期),则是具体阐释了新版《珍珠塔》在整理过程中需要贯彻的改编原则,以及对具体演出和主题挖掘提出了注意事项,同时表达了对新版锡剧《珍珠塔》的喜爱;《明镜亦需勤洗磨——漫谈锡剧<珍珠塔>的整理改编》(周育德,《中国戏剧》,2002第1期),详尽说明了锡剧《珍珠塔》的整理改编过程,肯定了对传统剧目的改编,提出了优秀传统剧目需要推陈出新的需求;《用完美的细节表演凸显人物性格——<珍珠塔>中“红云”的性格塑造》(尹凤娥,《剧影月报》,2013年第8期),提出了以细节表演凸显人物性格。

总之,锡剧《珍珠塔》运用戏曲形式,搬演了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故事,体现了反势利的主题,且在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具有深远流传的意义,与观众产生了共鸣,因此成为观众所喜爱的传统剧目之一,赢得了观众们发自肺腑的赞美。

锡剧《珍珠塔》的成功传播启示我们,优秀的传统剧目同样需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以锡剧《珍珠塔》为例,可见传统剧目的主题与各个时代的价值观相呼应,传统剧目的传播研究是大有可为的。

参考文献:

[1]金毅.锡剧传统剧目考略[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2]王慧芬.锡剧艺术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

[3]李祺.武进锡剧[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4]沈斌.让经典剧目再现辉煌——新版锡剧《珍珠塔》导演构思[J].上海戏剧,2001(05).

[5]袁静波.继承发展创新 振兴锡剧事业[J].上海戏剧,2001(05).

[6]吴翼民.秀外慧中 全新境界——新版锡剧《珍珠塔》赏析[J].上海戏剧,2001(05).

[7]郑晓奇,蒋建华.坚持改革创新 繁荣艺术生产——无锡市锡剧院走出新形势下艺术生产的希望之路[J].上海戏剧,2001(08).

[8]周育德.明镜亦须勤洗磨 漫谈锡剧《珍珠塔》的整理改编[J].中国戏剧,2002(01).

[9]顾炳辛.在《珍珠塔》中品人间冷暖[J].上海戏剧,2011(03).

[10]洛朗.“新珍珠塔”现象——从锡剧《珍珠塔》唱红京城谈起[J].剧影月报,2013(06).

猜你喜欢

锡剧
浅析锡剧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自主“表演”展风采,锡剧文化我传承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锡剧研究综述
江苏锡剧文化登陆香港、澳门
锡剧的音乐传承与发展
传承锡剧文化,打造中队特色
二胡在锡剧伴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锡剧音乐在锡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锡剧艺术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