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生态构建研究
2017-07-12赵思聪
赵思聪
【摘 要】通过对新时期外语类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分析,提出构建外语类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夯实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外语类大学生党员成为自觉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
【关键词】外语类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构建
一、当前外语专业学生党员在思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功利思想突出
当前,大学生入党既有理想主义色彩,也有功利主义成分,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入党动机不纯,有的学生认为入党既可以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也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增加自己在评优和就业竞争中的砝码;有的大学生干脆把入党当成日后找工作的敲门砖,铺路石,为自己获得一些利益做铺垫;有的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或父母的要求;还有的学生只是把入党当成一种荣誉,当成学校对自己学习和工作成绩的认可等,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党员权利义务知之甚少。这种在组织上入党,但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的学生党员大有人在。
2.党性观念不强,理论修养不高
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知之甚少,对党的宗旨,党员的权利义务了解不够,党性修养缺乏理论基础,有的大学生党员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不强,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冲击而动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立场不坚定,是非不明。有的单纯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奉献精神,有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不强,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勤俭节约作风,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党员意识,缺乏带动和团结广大同学的能力,难以在广大同学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随着党员数量增多,比例加大,学生党员自身的先进性意识相对淡漠,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接受党组织教育的主动性也降低,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受就业考研等因素影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降低,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他们都对参加党组织活动,接受党组织教育降低了要求。
3.外语专业学生由于经常接受西方文化,不可避免的对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批判多于继承,而对西方文化接受多于批判,在思想上往往比较偏激,不能辨证统一的看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腐朽思想,落后观念以及封建残余思想开始把罪恶的手伸向了高校师生,诸如法轮功之类的邪教,更导致了外语专业的一些学生以偏概全,对党存在很多误解和不信任,外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流入外资企业,如何使毕业后的党员继续保持先进性,对在校期间党员的思想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路
1.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观需要,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决抵制和反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学生党员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年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积极进取,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但在理想问题上比较迷茫,并且有较为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化倾向。我们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青年学生党员,打牢他们的思想基础,使他们将自已的理想和追求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他们为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此外,虽然青年学生党员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处于较高层面,但他们在道德判断和行为方面存在许多矛盾和困惑,甚至有的出现道德失范的情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现阶段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最全面系统,最准确通俗的表述,因此,对学生党员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2.坚持学习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外语专业学生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党员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使青年学生党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党员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同时,要深入进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教育,通过不断回顾党的光辉足迹,使青年学生党员更加深刻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而引导他们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引导青年学生党员更加刻苦学习,把爱国意识与爱国行为结合起来,鼓励他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3.创新党员教育形式,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学生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形势不失时机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党员的爱国热忱和工作热情,如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让党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谈自己的奉献精神等;针对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党的十七大召开,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升天等重大事件,组织党员座谈,讨论,让大家谈心得,谈体会和感受,更好地搞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从而自觉增强自己的党性修养。要培养学生党员养成自我反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三自”教育,只有加强三自教育才能使学生党员形象从根本上成熟和巩固起来。在工作中应注意倡导“一名学生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法,置学生党员于学校,社会的大熔炉中,有困难有重担首先由学生党员来承担,对普通同学要求做到的事,首先要求学生党员必须做到,做好。在系内形成“有困难找党员,不行再找辅导员”的氛围和做法,突出和巩固学生党员的位置,强化党员形象,使他们自觉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
【参考文献】
[1]朱长旭,王恩喜,崔莹,廉爽.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J].学理论,2014(08):278-279
[2]王莲华.创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基于对全国18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9):72-79
[3]马伟,姚婷.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150-151
(注:本課题为桂林理工大学2016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GUTDJ201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