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强外婆 我要背你一起走人生路

2017-07-12陈陈

现代家庭 2017年7期
关键词:王栋爬楼外孙

陈陈

一个平常的工作日,16岁的王栋趴在外婆背上,看着外婆周来娣吃力地背着自己从四楼的家里一步步台阶往下走着,他的心里是不好受的。他曾问过外婆无数次:“外婆你吃得消吗?”“外婆吃得消。”周来娣每次都是这样回答,“哪天外婆吃不消了,你就没办法上学了……”

刚进幼儿园

就被判了“死刑”

王栋出生时,小脸清秀、饱满,很是可爱。外婆周来娣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全家人都欢喜得不得了。王栋的爸妈跟周来娣住在一个小区里,平日小夫妻大都是在周来娣这里吃饭,所以王栋出生后就很自然地住在了外婆家。王栋的妈妈生王栋时只有23岁,自己还像个大孩子,王栋的爸爸比他妈妈年长几岁,工作很忙,所以周来娣就担起了照顾王栋的责任。从王栋出生那天起,每晚王栋都是跟周来娣一起睡的。这份祖孙情分外深厚。

曾经有人说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往往是为对方付出越多,越深厚,哪怕是有血缘的亲人之间,也是如此。仔细想想,这话不无道理。付出越多,越在意。周来娣可以说是家里最疼爱王栋的,因为她付出最多。

王栋一天天长大,周来娣发现这个孩子特别乖巧,别的小孩会蹬掉鞋子,脱掉袜子,王栋从来没有过,他总是很安静地躺着、坐著。家里人都觉得王栋是个性格内向,不爱动的孩子,仅此而已。

转眼,王栋上幼儿园了。跟同学们在一起,更显出了王栋的不同之处。他走路不稳,经常摔跤。幼儿园老师说他跑、跳等动作做得都不及同龄小孩,建议带他去医院看看。虽然全家人都觉得王栋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能只是他不擅长运动,既然老师这么说了,他们还是决定带王栋去医院检查一下。

家里人都要上班,只有周来娣为了照顾王栋提前退休了。这天,周来娣独自带着王栋去了医院。去之前,周来娣还是无比轻松的,一路上她还跟王栋唠叨着,要他多运动,多练习跑、跳,那就不用上医院了。可是,就从这天看完医生后,周来娣感觉自己的人生跌入了黑暗的深渊,再也出不来了。

医生说:“这个孩子患的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来娣还没听明白这病的名字,医生又接着说,这病没药医治,患病者一般只能活到18岁……周来娣突然觉得天旋地转,她怎么能相信这样的话,外孙只有3岁,就被判了“死刑”?只能活到18岁?这未免太残忍了。周来娣已经记不清怎么从诊室里走出来的,她牵着王栋软软的、无力的小手,一下子瘫坐在医院走道里,嚎啕大哭……她看着可爱、懵懂的外孙,他还那么小,什么都不知道。周来娣茫然无措,难道就看着外孙等死吗?

回到家里,周来娣把医生的话告诉了家里人。女婿当场就跳起来了,痛骂这个医生怎么这么讲话,要去医院投诉她。等一家人情绪稍稍平复后,女儿女婿开始在网上搜索这个从未听到过的病。一大段的医学解释,从病情症状、发展轨迹、治疗方式等逐一细看,越看越心凉。这病临床主要表现是缓慢进行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及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萎缩无力的肌肉呈进行性加重,随肌萎缩无力之加重及关节活动的减少,大约在12岁左右便不能站立和行走。大约在20岁左右,病人多因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等原因而死亡。最后,这个家里只剩下了让人窒息的沉默。女婿不再说要去投诉医生的话了,因为根据网上的介绍,这个医生说的是实话,只是她的表达过于直接,让病人家属难以接受。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个医生误诊了,虽然他们清楚这样的希望很渺茫。

果然,换了一家医院,王栋再次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也就意味着王栋的人生只能走到原本应该是最灿烂的年纪。

从此之后,这个家就少了笑声,周来娣和女儿不知道流了多少泪,然而流再多的泪也改变不了王栋的命运。原本就忙碌的女婿变得更忙碌了,在家时也是沉默。这个家里除了少不更事的王栋,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低落的。因为承受不了更多的不良情绪,所以人变得易怒。尤其是周来娣的女儿和女婿,时常会为了一点小事争吵。

外婆送外孙上学

风雨无阻

虽然知道了王栋的病结果会是什么,但是不可能就此不管他,周来娣希望他每天都过得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她也不愿放弃对他的治疗,盼望着奇迹出现是支撑周来娣的最大支柱。

周来娣独自带着王栋去过很多医院,只要听说哪里的神经内科有出名的专家,她就带王栋去试一下,即使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样。有个有名的中医,看了王栋后只能摇头叹息,他说药物或许能缓解王栋的症状,但肯定无法根治。这位中医专家,每周只有半天门诊时间,周来娣每次都要横跨上海去医院早早排队,然后背着大包的中药回家,熬给王栋喝。她每次去医院,花在来回路上的时间就要近四个小时。周来娣不舍得叫出租车,她要把钱省下来给王栋治疗,所以每次都要换乘几辆公交车。这份奔波的辛苦可想而知,可是对于周来娣来说,这些身体的辛苦根本及不上她内心痛苦的十分之一。尤其是看到,乖巧听话的王栋毫不抗拒地喝着一碗又一碗苦涩的中药,周来娣的心就揪起来疼。这么好的孩子,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命运?

面对外孙时,周来娣总是掩藏起内心的痛苦,细心照顾王栋的饮食起居。王栋跟其他小孩一样开开心心地度过了幼儿园的时光。周来娣一度以为,所有的诊断、病症就是一场噩梦,外孙还是正常的外孙。

王栋上小学了,他除了一如既往地动作慢些,运动能力差,似乎一切都正常。周来娣期盼着,日子一直就这样。她每天接送外孙,每天给他煮好吃的,晚上陪他做作业。然而,王栋的身体还是不受控制地一点点变化着,他的腿越来越无力,走路越来越慢。

小学四年级时,王栋就读的小学因为要大修,所有的学生都到一公里外的另一所小学借读。这可愁坏了周来娣。原本,王栋的小学离家不过5分钟不到的步行路程,她每天陪着王栋慢慢地走去学校,也就一刻钟时间。可是,一公里外的学校怎么去呢?而且,这一路也没有公交车,每天叫出租车,经济上肯定负担不起。思来想去,周来娣决定学骑助动车,这样接送外孙就方便了。

学骑助动车,说来简单,学起来却一点不简单,尤其是对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来说。周来娣为了快点学会,抓紧时间练习,摔了不知道多少回,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终于,她能用助动车接送王栋了。

有一天下午放学时下起了大雨,路面滑。周来娣在一个路口转弯时,没控制好,车一下子侧翻了,她和王栋一起摔在了地上。周来娣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她一边哭一边扶起王栋,嘴上却不停说:“我们要坚强,我们要坚强。”这话,不知是她说给王栋听的,还是在为自己打气。两人重新坐上车,狼狈地往家赶。那天,周来娣帮王栋换洗干净后,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痛哭了一场,为外孙,也为自己。女儿和女婿为了外孙的事,从一开始经常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就剑拔弩张,到如今已经彼此不讲话。女儿要赚钱,要工作,每天到家已经很晚了。女婿已经很久没露面了,可怜的王栋只有靠她这个外婆还有外公了,她不得不坚强。

只要外婆走得动

就会坚持下去

转眼,王栋要上初中了,王栋越大也就意味着离他的生命终点越近了。他的成绩在班里一直算是中等,按照他爸爸的意思,也不必继续学业了,反正终究是无用的,也不必这么辛苦读书,这样外公外婆都能轻松一些。可是周来娣坚定地否决了这个提议。王栋虽然腿脚不方便,但他的脑子是好的,如果就此让他整日待在家里,对着两个老人,他的生命从这一刻起就没有意义了,这跟等死有什么区别呢?去学校,可以学知识,可以跟同学们一起聊天,他的生命就还是有活力的。周来娣愿意用自己的辛苦去换取外孙正常的生活。王栋的生活一直是由外婆和外公负责的,连生活、学习的费用都是周來娣出的,所以女婿并没有坚持自己的建议。

预备班时,王栋的教室在二楼,他当时扶着墙还能缓慢地走动。到了初一,教室又往上搬了一层,此时,他自己走路已经非常困难了。即使学校就在他家小区对面,他也需要周来娣用助动车接送他。上下楼梯,他整个人的重量几乎都靠在周来娣身上,自己根本支撑不住自己。有时,班里的几个男同学会一起来帮忙扶他,几乎是把他抬上楼的。每次周来娣把王栋送进教室或是接回家,都是一身大汗,无论是春秋天还是大冬天。

王栋真的如医生所说的那样,所有的症状在他身上一一出现,周来娣不敢去想,医生说的那个大限的日子哪天会真的到来。

王栋长大了,他知道自己有病。虽然家里没人跟他说过当年医生的诊断结果,但是他通过上网搜索,肯定已经大致知道自己的情况了。所以,他变得愈加不爱言语了。有时,连周来娣都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不管他内心有怎样的想法,他对生命的渴望是发自内心的。无论周来娣给他喝苦涩的中药,还是各种保健品,王栋从来没有一句多言,一口吃下。

周来娣见王栋吃了那么多药,病情还是越来越重,就想找些偏方,期盼着奇迹。她听信各种保健品的推销,花了近两万元买了一些所谓的进口保健药。女婿说她被骗了,但她还是坚持相信着,她需要一点心理安慰来支撑自己,让自己的心里好过一些。虽然,她也知道这些保健品可能都是无效的,但是她为了外孙花了那么多钱,才觉得心安。

王栋外公退休后,为了补贴家用,又打了一份工,当保安,隔天上班。外公休息的日子就会买菜、烧饭。周来娣的任务就是陪着王栋。王栋上初二后,几乎已经无法走路了,腿上的力气越来越小。他时常跟周来娣说:“外婆,我觉得好累。”“有外婆陪着你,你要坚持。”周来娣知道,外孙需要她这样的支持和鼓励,外孙并不想放弃学业。王栋动作慢,手臂活动也不自如,就算是做作业时周来娣也陪在他身边,为他拿书、拿作业本。

周来娣就像是王栋的书童,日夜相陪、细心照顾。因为王栋无法独自走路了,周来娣每天早晚去五次学校。上午课间休息,她去学校送王栋上厕所,在背后托着王栋,让他入厕。同年级的同学都知道王栋有个好外婆。中午和下午,她都会算准时间,赶到学校。有的学生说可以帮着王栋去上厕所,但是要强的周来娣却不想麻烦其他孩子,她说每个孩子的时间都很宝贵,大家都在为中考奋斗,她不想因为自己家的事影响别人。在周来娣心里,王栋就是她的责任。

如此一来,周来娣就没空去为王栋配药了,她实在是分身无术。药吃了多年,到底有多少作用?谁也给不出答案。周来娣只能先顾好外孙的生活起居,停止了为他中医治疗。

如今,王栋已经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了。升上初三后,学业更忙了,教室也搬到了五楼。周来娣每次托着王栋爬上五楼,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力气,王栋身高已经有1.75米,体重有一百三四十斤了。周来娣只有不到1.65米的身高,当她把王栋送进教室后,自己整个人都快瘫了。老师们看到周来娣每天这样辛苦,建议她买部爬楼机,这样就能轻松省力很多。周来娣思前想后,觉得这钱的确不能省,家里住在四楼,没有电梯,王栋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自己的年纪也越来越大,爬楼机的确是有需要的。

可是一打听,一部爬楼机要四万多元。这么贵,是周来娣没想到的。家里经济并不宽裕,这些年用在王栋身上的钱已经不少了。周来娣去找女婿商量,可是女婿还是原来的意见,认为王栋可以不用上学了,自然爬楼机也没必要买了。周来娣没有多言,她跟自己说:“我要让王栋像正常孩子一样可以学习。”

正在周来娣犯愁这笔钱时,王栋学校的领导帮忙联系了残联,残联贴补了两万元,周来娣自己拿出积蓄两万多元买来了爬楼机。她心里是对学校、社会满满的感激。

有了爬楼机,周来娣可以轻松很多。但是爬楼机本身比较笨重,周来娣没办法同时推着爬楼机,同时扶着王栋去学校。其实,王栋可以坐在爬楼机上,让周来娣推着前行。爬楼机看上去就像是缩小一点的轮椅,王栋不愿意在路上坐这个。周来娣理解他的心情,他是个大孩子了,有自己的自尊心,面对老师、同学,他可以坦然,但是面对陌生的路人,他会觉得自卑。

每天下午,周来娣把王栋送回家后,就把爬楼机送去学校。因为早晨时间紧张,周来娣没时间送好王栋,再回去拿爬楼机,只能提前先把爬楼机放在学校里。如此一来,早晨从家里下楼时就没有爬楼机可以用了。更糟糕的是,最近一段时间,王栋的病症又加剧了,有一条腿完全没力气了,周来娣扶着他都难以走路了。下楼时,只能是周来娣背着王栋,这四层楼,对一个年过六旬的女人来说,太过艰难了。一步又一步,周来娣不敢去看、去算前面还有多少台阶,她只能顾好眼前的台阶,走好眼前的台阶。就像对于王栋的将来一样,周来娣同样不敢、也不愿多想。

王栋马上要中考了,如果王栋能考进高中,周来娣决定继续送他上学,直到有一天,她自己也走不动了,她实在无能为力了……

采访后记:这是一个发生在上海的真实的故事。采访时,这位外婆一次又一次流泪,甚至一度哽咽。这些发生在她和外孙之间的故事,每提起一次,就让她难过一次。她的心酸,让我觉得采访有些残忍。她说,女儿女婿前不久离婚了。她不怪他们,他们都还年轻,应该有自己新的生活,她也希望他们都能重新开始。她最心疼是外孙,他只有16岁,她唯有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所有的爱让他过得尽可能好一些。最后,为了保护外孙,她不愿刊登照片,也不愿用真名。我们完全能理解这位外婆的心情,所以文中皆为化名。

猜你喜欢

王栋爬楼外孙
对视
Quantum correlation and entropic uncertainty in a quantum-dot system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爬楼摄影 爱上城市之巅
履带变构式轮履复合爬楼轮椅爬楼平稳性分析
不同寻常的暑假
步步惊心——“爬楼族”
高空挑战造成伤亡,谁担责
外孙啊,姥爷想念你
外孙的『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