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和再犯罪预防研究
2017-07-12郭兆轩赵怡高任锡杰原智吴梓豪
郭兆轩 赵怡高 任锡杰 原智 吴梓豪
摘要:我国在社区矫正工作与其他领头国家相比滞后性较为明显,导致我国社区矫正的安全监管存在压力,再犯罪率高居不下。在信息化时代如此严峻的环境下,提高社区矫正中的信息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安全监管还仅仅局限于人工方式,对信息化的利用不够充分,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基本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模型,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并行处理器等技术来提高数据的处理速度,对社区服刑人员行为轨迹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来预防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水平。
关键词:社区矫正;大数据;安全监管;再犯罪预防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3-0003-02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建设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被提上日程。社区矫正工作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快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是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社区矫正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目前基本依赖于书面式汇报和人工化管理,存在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对矫正对象难以量化考核与精确管理等问题,同时在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还存在强制力不够、矫正对象的活动范围无法监督、再犯罪率高等问题。如何扩展和深化信息化综合监控、消除目前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预防社区服刑人员的再犯罪成为现阶段我们司法行政系统不得不面临的严峻考验。我们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归纳,以及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和实地走访司法行政机关进行来了解目前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情况。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希望能够使目前的社区矫正制度趋于完善,能够加快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司法行政管理服务体系,夯实司法行政信息化的基础。此次调查正处在新形势下国家深人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时期。也为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1对比分析国内外社区矫正事业方面的现状和经验
1.1西方国家在社区矫正事业方面的现状和经验
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矫正制度已有较为悠远的历史,并对现在的社区矫正制度有较大的借鉴意义。18世纪的英国,监狱改革家约翰·霍华德就提出了反对监狱非人道化刑罚的监狱改革理论,奠定了对罪犯人道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二战后,随着各种不幸和灾难对人类的惨重打击,人们对于权利意识的保护成为各国法律的主题。社区矫正制度也趁此机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0世纪的社区矫正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得到了充分的普及和发展。
20世纪以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管理社区服刑人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司法机关通过监视社区服刑人员的互联网使用数据,方便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例如服刑满期的人员,大数据技术会自动为其打上标签,方便其他部门机构识别,并对犯有重大犯罪事件的服刑人员提高二次警惕,从而做到提高监管效率,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1.2国内社区矫正事业的现状和不足
目前我国各地司法行政机构对科技手段的运用已基本实现精确化管理。以山西省某地级市为例,其采用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该市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定位管理。给部分社区服刑人员配发定位手机,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24小时监管。其次是配备执法记录仪,为下属县级司法局社区矫正相关部门和乡镇基层司法所配备了集拍照、摄像、录音等功能于一身的便携式警务执法仪,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环节进行全程录像。最后是建立覆盖全市的电子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将社区矫正各项执法活动同步录音录像、电脑录入备案等功能。为上级司法部门设置高级权限,使其可以通过主监控平台,对下级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对每个社区服刑人员活动轨迹全程记录,同时可以实现上级司法部门与社区服刑人员的直接视频谈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部分单位建成了GPS社区矫正管理平台,为基层司法机构配备电脑、铺设光纤,并为全部社区服刑人员配发定位手机,建成社区矫正定位监控管理平台的同时安装了更具有信息化手段的全球眼和录音电话,全程监控社区服刑人员报到及谈心谈话过程,记录汇报和请假录音。同时应当准确认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局限性:
1)全国各个省份的司法系统基础网络尚不能进行信息共享,各基层司法所的网络接人情况各不相同。造成了各个地区统一部署和实施的困难。另外未实施统一的数据格式標准,导致各地的数据格式互不兼容。数据共享难度大。
2)信息化安全监管压力大。电子监控的使用会影响服刑人员与工作人员的正常活动;电子信号可能会受到其他客观存在金属物体的遮挡,导致一些潜在问题的发生。同时,对服刑人员采用手机定位或人工判断的监控方式,在应用中,显示出较大的弊端,极易发生“人机分离”的情况,为社区矫正人员的工作加大难度,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
2大数据背景下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安全监管
为了缓解监狱罪犯过多而产生的压力国家推行了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管理政策,其目的是为通过政府的干涉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使矫正对象改正恶习并进行社会化改造。但在施行阶段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1)当前社区工作信息化程度过低
在各地司法局中,存有大量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信息,而实际单位中工作人员编制较少,工作力量不足。对于基层的司法单位要负责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的同时还需要负责对人民调解、法制教育等琐碎工作,导致社区矫正工作者无法重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法院全面深入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直接导致了社区服刑人员的数量大幅上升。在一些信息化监管程度较低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人机分离”现象,传统的“人机分离”判断手段分为人工自主判断方法、通过声音识别方法、面部特征识别方法、携带一体式腕表四类。这种方法存在有极大的安全漏洞,如社区服刑人员可以找到掌握高端信息化手段的非法人员采取非法手段对监管设备进行破坏而不被察觉,无较为安全的保证协议,并且不能做到“一人一机”,存在严重安全纰漏。
2)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监管手段
在一些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存在使用内嵌有RFID模块的手机和RFID腕表的方式来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管,这种方式将对人体造成辐射危害的定位模块放人到手机中,而又通过无线通讯技术与腕表进行了绑定,形成了“一人一机一表”,当手机与手表的距离过大而导致信号无法正常的接收与发送时,手机或手表会自动对相关的服刑人员使用者发出警告,并通知社区矫正工作者对其违规行为进行记录。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因为社区服刑人员脱管而导致重新犯罪的风险,间接减小了对社会造成的潜在危害。
通过表1的对比发现使用信息化含量较高的RFID手机与腕表是已知的预防“人机分离”的最有效方法。使用RFID手机与腕表是基于新一代的物联网技术,将手表、手机与社区服刑人员一一对应绑定,最终与终端系统连接。通过终端进行定位,手表与手机若间隔一定距离超过一段时间,手机会自动发出提醒,并将信息反馈给社区矫正工作者,社区矫正工作者也能与违规服刑人员及时取得联系,完美地解决了人机分离的问题。
3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犯罪预测
近年来,大数据作为炙手可热的新技术,大数据之所以“大”并不仅仅在于其数量,更重要的是其数据的价值,大数据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了巨大影响。
3.1构建服刑人员轨迹模型
为了解决社区矫正工作基本依赖人工管理、矫正人员位置信息监管不到位、强制力不够、日常管理执行难度大等问题,我们需要一种可以使社区矫正工作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效率化的信息系统,因此我们建立了社区矫正信息监控平台,以更好的定位社区服刑人员的位置信息,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监管。
社区矫正信息监控平台的基本服务如下:
1)轨迹分析
通过大数据手段,对社区服刑人员日常出没地区和活动轨迹的统计。可以通过其定位图大致分析该服刑人员的生活规律,也可以统计其活动频繁的地理位置。如图2所示,某服刑人员经常出入酒吧或者在酒吧周围活动比较频繁,那么我们相关人员就可以认为其有不正当行为。我们的相关人员就可以适当的实地调查或跟踪,以免出现服刑人员吸毒或贩毒的行为。
2)位置大数据预处理
为了提高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再犯罪的预测,大数据将利用GPS和GPRS技术收集到的位置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分类处理。位置大数据预处理可以利用数据结构的属性,将不同的位置数据进行组合分析,以便推断出社区矫正服刑人员活动的主要地理位置,同时也能预测该人员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状态。
3.2运行轨迹的分析进行犯罪预测
在信息化普及程度较高的今天,一些主流网站、APP的位置服务每天都会产生数以亿计的位置数据,其中包括用戶的时间、位置、速度等基本信息,可以反映用户真实的移动轨迹。将这方面运用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上,可以定量和估算他们的社区活动轨迹特征,进而发现社区服刑人员在不同时间和地区的统计规律。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类似分析城市交通轨迹问题的方法,使用大量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更加准确的反映服刑人员的活动轨迹。将这种技术运用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上,使监管部门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服刑人员的生活轨迹、社交行为、环境变动,达到更有效的监管。
4结束语
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进步,为促进和谐社会、文明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十三五”规划的设计蓝图中,全面推进社区矫正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地位。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和全国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高度,以改革的精神和方法,创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