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碰到进口片华语片就全线溃败,我们和好莱坞只是电影工业的差距吗?

2017-07-12刘业华

电影中国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产片华语差距

刘业华

环球影业出品的《速度与激情8》自上映后票房一路狂飙,截止到五一假期结束,票房已近26亿,打破系列前作《速度与激情7》创下的24.26亿的纪录,成为国内影史进口电影票房新冠军。与此同时,影片全球票房已超过10.6亿美元。

而五一档四部华语电影《喜欢你》、《拆弹专家》、《记忆大师》和《春娇救志明》于27日开始先后上映,其时距《速度与激情8》上映已有半个月的时间,没想到《速8》后劲依然强劲,除28、29三部华语片上映首日和次日略有胜出外,从30日开始《速8》重新夺冠,在五一当天,《速8》拿到5477.35万票房排在首位,尽管排片占比和上座率不如《拆弹专家》,但因为有3D和IMAX,票房上依旧胜出。而从总的票房收入来看,很可能四部华语片的总和,只够《速8》的零头,虽然数字不好看,但这就是中国电影面对的现实。

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业内人士往往将原因归结为电影工业的差距。诚然,电影工业体系的差距有目共睹,无需回避,4月30日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也发了一篇长文点评五一档四部影片,结尾说到“‘电影质量促进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种种信息表明,中国电影终将诗意栖居,终将赢得观众,终将抵达人心。”在我看来,这一方面巧妙的回避了我们在电影工业上的短板,同时也是对中国电影的美好期许。但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当下的中国电影,和好莱坞只是电影工业的差距吗?我觉得不是。

工业是整个制作流程,特效不过锦上添花

电影工业不是唯一差距,但确实是不能忽视的差距之一。提到电影工业,不少网友会简单的和特效划等号,这样是不对的。电影工业指的是電影从筹备到最终影院上映的整个制作流程,电脑特效不过是其中一环,并且一部优秀的电影,在视觉呈现上,特效一定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喧宾夺主。拿《速8》来说,整部电影投资2.5亿美金,为了达到画面应有的效果,除了用了一部分僵尸车(报废车)外,确实也用了大量现役车辆,影片中车辆被电脑操控,在两栋大楼从天而降的戏份,为了力求真实而采用了实拍。而中国电影在画面呈现上也在逐步摸索,《白蛇传说》、《封神传奇》等单纯卖特效的电影是失败的典型,用心搭建场景,采用小比例特效的《寻龙诀》是成功的案例,我们自己对特效的不断探索,以及和国外团队不断的磨合,时至今日特效本身已经不再是最大的瓶颈,更大的问题在于整个制作流程需要优化和提升。就算真把2.5亿美金给到中国导演,可能都不知道该怎么花,这是我们生产不出《速8》、《阿凡达》这样的大片的根本原因。

进口片配额有限,国产片太多让人厌倦

出于保护国产电影等原因,进口片配额一直没有放开,此前有消息称2017年将在34部的基础上增加10部,但即使这样,加上30部非同步的批片,总的外语片数量也不及国产片的六分之一。那么对于观众来说,进口大片就像困难时期过年才能吃上的一顿饺子,自然受欢迎,而国产片几乎每天都有新片上映,如果不是大片则很难获得广泛关注,更不用说跟风现象严重,青春爱情片成功一部之后就会有很多部同类型的效仿,近两年仙侠题材火爆,预计今年开始会有一大波仙侠电影你追我赶的涌上来,掐指算一下,真正让你期待、迫切想看的导演能有几个?

好莱坞有长远规划,中国电影多是一锤子买卖

《速度与激情》系列始于2001年,至今拍到第8部,陪观众走过16个年头,但它还不算长寿,好莱坞还有星球大战系列、星际迷航系列、终结者系列、虎胆龙威系列……还有整个大的超级英雄体系,从早期的绿巨人、钢铁侠、美国队长等人物小传拍起,到“复仇者联盟”在全球范围的疯狂“敛财”,你会发现这是非常大的一盘棋,并且越下越精彩。把目光收回到中国电影,很难找到一套口碑好又卖座的系列电影,《速8》的成功,除了这一集固然精彩外,更主要的是整个品牌效应,以及观众对这个系列的情怀,在这点上就已经赢了四部华语片,四部中彭浩翔导演的《春娇救志明》是系列的第三部,但显然彭浩翔本身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想到哪拍到哪,甚至第二部拍的不好,差一点就把这个系列给毁了,对于观众来说,中间隔着一个杨幂,也谈不上多少情怀。而几个扛鼎的中国导演,也都没有漂亮的系列电影,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和更多的摸索。

《速8》是3D,影院乐于排片

针对这次《速8》与四部国产片之争来说,《速8》是3D形式上映,而四部国产片无一例外都是2D。进口片“中国特供”3D已经不是第一遭了,除了《谍影重重5》因为画面太黑导致观众大范围抵制外,其他影片均屡试不爽。对于片商来说,他们不会太在乎3D提供的观感是好还是坏,他们在意的是影院是否乐于排片。虽然近两年第三方售票为主,已经极大的缩小了2D和3D票价的差距,但毕竟差距还是有,3D片只要上座率相当,还是能获得优待,毕竟能多卖钱,这也是《速8》仍能保持近两成排片的原因。

关于票价,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是最低限价,即便是《速8》这样的超级大片,3D版一档的最低限价只有25元,甚至要低于很多国产片,在早几年,小编甚至见过最低限价5元的进口片。而反观国产电影,稍微有点起色就想上天,当年《金陵十三钗》将A类城市的最低票价变成40元,并妄图提高分账比例,让院线很被动,闹出很大风波。影院作为放映终端,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第三方主导卖票后,发行公司自废武功,没想到第三方靠不住,2016票补缩水后票房也大跳水,显然这不是良性运营的电影市场。

中国已经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但遗憾的是我们自己的电影碰到进口大片,往往还是溃不成军,这其中有电影工业差距的因素,但又不仅仅是这一个因素,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奋起直追,当然也包括观众的观影培养,需要观众不要只盯着进口大片,能将目光分散到更多类型的优秀作品上,否则多少有一点为他人做嫁衣的意味,岂不可惜?

猜你喜欢

国产片华语差距
调查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调查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调查
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
心灵幽暗处的悬疑风景——2013年华语惊悚片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