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版式设计课程的现实困境及实训项目的实施路径
2017-07-12郭丽平王佳琦张彩红
郭丽平 王佳琦 张彩红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高职院校版式设计课程的现实困境及实训项目的实施路径
郭丽平 王佳琦 张彩红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版式设计是高职院校广告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该课程目前存在诸多困境,如教学观念陈旧、实践训练形式单一薄弱、课程考核目标泛化等。我校的版式设计教学团队就版式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做了尝试,丰富实训项目的来源,进一步严谨项目的实施过程。
高职院校;版式设计;项目化教学
版式设计融合各种视觉表达元素,将文字、图形、色彩等按照审美法则有机地排列组合在一定的版面上,将个性化的编排和表达以视觉传递的方式进行。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范围涉及书籍、招贴、网页报纸、杂志等各种平面设计形式。
一、版式设计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版式设计》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广告教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校广告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两大模块,专业课程体系又细分为初级素质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拓展职业能力课程。版式设计属于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学生在学习版式设计之前已经学习了所有培养广告初级素质的相关课程,如设计概论、素描基础、平面构成、广告摄影等,以及职业能力部分课程,包括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以上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为版式设计课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版式设计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该课程通过提升学生对空间分割和色彩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设计视觉元素,理解编排规律与方法,为后期进一步学习广告设计技能如包装设计和VI 手册设计等打下扎实的基础。
版式设计更是一门综合技能课,是培养设计师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对于高职学生的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版式设计的教学改革是十分重要的,我校该课程的教学团队结合多年的相关教学和实践工作经验,分析了一些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解决方法。
二、版式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设计类专业的部分教师仍旧秉持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就是由教师借助教学媒体进行讲授,把内容传递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势,认为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缺少独立思考和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更谈不上去思考所学所做是否能够符合企业对岗位的要求及标准,自己能否胜任广告行业的某一岗位。
2.教学方法简单
对广告专业而言,软件类课程是培养制作技能的重要课程之一。但实际教学中采用的方法较为单一,重点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尤其是软件操作,传统的排版类课程的教学大多只是建立在单纯地按照软件的“使用说明”来讲解,没有结合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来进行教学,造成了对设计软件的学习定位形成 “只要会用就行”的现象。
3.教学内容枯燥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从第一章讲到最后一章,最后通过笔试来考核学生的知识获得。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学习的内容,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无法理论联系实际。
更重要的是,当课程内容前后联系不紧密,没有体现由浅入深、由简至难、既独立又统一的承接关系,而教师又无改革和创新,仍旧照本宣科的话,那么这种课程内容的传授就很难保证教学效果,不能体现设计教育的规律,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为版式设计教学带来一定的障碍。
4.教学过程刻板
版式设计教学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动手能力。传统的版式设计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借助教学媒体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难以把握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教学过程结束后,也达不到独立进行版式设计的层次,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5.实践训练薄弱
传统的版式设计训练要求数量少,而且往往不顾及版面的内容和实际市场的需要,学生习惯于不考虑版面的内容与需要传达的信息,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与市场要求脱节,没有实际价值。此外,实训项目的选取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即便学生针对某一主题做相关的设计作业,如果用行业实践来检验的话,总是落入生涩和落伍的尴尬境地。
6.课程考核目标泛化
传统的版式设计课程考核由于形式单一而存在考核目标泛化的不足之处。例如,教师只是规定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这种看起来给了学生发挥空间的做法却失去了约束性,考核目标没有针对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版式设计实训项目的来源及实施路径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博士共同创制,强调以“行动导向”与“项目设计”的教学活动。
项目教学法最大的优势体现在:教师把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学生自己负责收集资料、分析资料、酝酿方案、设计和实施项目、验证和修复项目等,教师仅在学生要求帮助的情况下给予指导。学生通过项目的阶段性进行,了解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把握项目的整个过程。
1.实训项目来源
目前版式设计实训项目主要有四个来源,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版式设计教学团队将实训项目按先简后难的顺序依次布置给学生,进行实操任务训练。
(1)模拟项目
该类项目主要通过对历史上经典版式设计作品进行欣赏和评析,使学生把握优秀作品的元素使用形式和技巧,重点把握对元素使用的设计训练。模拟项目主要集中在技能性的练习上,重点把握过程、元素、形式的设计训练。要求学生讨论分析后,在规定主题、特定概念、解题方案等要求下完成经典作品的分析与再创作。
(2)仿真项目
此类项目是教师模仿行业现实情况布置的有针对性的任务,是实训中经常使用的项目之一,大量训练之后,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仿真项目要求学生认真分析任务书和策略单中的各项设计元素,在规定范围内运用灵活多变的处理方式,准确使用版式语言。例如使用中国经典符号为中国传统节日设计公益招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仿真项目作品在随后到来的节日中被应用于实际场景,实现了实训的目的。
(3)实战项目
此类项目全部来自于公司的实际项目。既有专业的实习基地公司的任务,也包括从网络上承接的其他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公司的实际项目要求,首先搜集资料,然后初步了解实战项目,如果有必要再和公司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完成后,选用与否由企业或公司来确定。实战项目既加深了理论认识也使学生锻炼了更多真实技能。
(4)技能大赛
目前主要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大赛,包括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简称大广赛),上海国际广告节等赛事。技能大赛的优势在于每年参与的企业和大赛组委会给出的命题策略单,包括商业性策略单和公益性策略单,都是企业面临的实际市场需求,再者参赛学生人数众多,挑战性很强。学生在这些实际项目的任务驱动下,教师仅作为引导者起到启发的作用,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思维干预,学生减少了对教师的过分依赖,独立完成技能大赛任务会带来自我效能感的极大提升,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项目的实施过程
实训项目的实施过程涉及到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的使用。理论传授的过程中,导入项目,此时使用讲授法。布置工作任务,填写项目工作表阶段时,要求各小组必须进行充分讨论,使用讨论法和分组教学。项目设计与制作阶段,为了产生新颖独特的广告创意,头脑风暴法是使用最多的形式。项目成果展示完善和评价考核阶段则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用演示法来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项目的所有实施过程均强调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项目的实施过程见图1。
图1 项目实施过程图
版式设计的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并重,因此,实训项目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我校广告专业的版式设计教学团队就版式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做了尝试,尤其是重视实训项目的教学,精选项目类型,丰富项目来源,提高项目质量等,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培养企业和公司需要的版式设计人才。
[1] (美)金伯利·伊拉姆.栅格系统与版式设计[M].王昊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吴畏.关于项目化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1,(6)
[3]王绍强.关于版式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艺术与设计,2010,(10)
[4]诸佳.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实践应用环节教学研究[J].大舞台,2013,(01)
[5]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6]杨静.高校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2,(21)
[7]李伟.基于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美术大观,2011,(04)
[8]徐玉玲.书籍装帧与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包装工业,2014,(12)
[9]张曼,矫瑞生,徐永建.“版式设计与计算机排版”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4,(08)
[10]李冰.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实践反思——广告设计专业《字体与版式》课程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4)
[11]陈唯.高职教育教学中《版式设计》课程改革的一点心得体会[J].知识经济,2015,(03)
[12]姜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6,(08)
[13]常利群.高校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及研究[J].艺术科技,2016,(10)
[责任编校:张勇]
J524.3-41
A
1009-5462(2017)01-0078-03
2017-02-13
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 2015 年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版式设计〉课程为例》(项目编号:SQ152012)研究成果之一。
郭丽平,女,河北邯郸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