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前列素钠缓释片处方工艺研究

2017-07-12冉庆彬韩静吴昀张莉芸

化工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微丸素钠血药浓度

冉庆彬韩静吴昀张莉芸

(1.沈阳药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16;2.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贝前列素钠缓释片处方工艺研究

冉庆彬1,2韩静1吴昀2张莉芸2

(1.沈阳药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16;2.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贝前列素钠是前列腺环素的衍生物,是第一个用于口服给药的前列素类药物,用于改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引起的溃疡、间歇性跛行、疼痛和冷感等症状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市售的贝前列素钠普通片,半衰期短,血药浓度波动大,在临床上有颜面潮红、发热、头晕、心悸、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本文通过采用多颗粒系统,得到了贝前列素钠的缓释制剂。

贝前列素钠;多颗粒系统;缓释制剂

1 产品概述

市售的贝前列素钠普通片,具有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但其半衰期短(t1/2约1h),血药浓度波动大,且峰浓度高。

图1 贝前列素钠

2 工艺路线选择

多颗粒系统是由多个剂量单元组成的给药系统,常见类型包括小丸装胶囊、微丸压片、迷你片及其他普通颗粒等.和普通单剂量单元制剂相比,多颗粒产品有较大的优势,表现在产品可以均匀地分布在胃肠道、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降低个体差异和剂量突释、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本研究采用多颗粒释药系统制备贝前列素钠控释制剂,起到降低Cmax,稳定其血药浓度的效果,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风险的目的。

3 工艺研究

3.1 实验设备

实验室湿法制粒机和流化床制造商为重庆精工,压片机采用德国菲特102i,粒径检测使用马尔文Mastersizer3000激光粒径仪。

3.2 微丸的制备及表征

贝前列素钠原料药被溶于纯化水中,采用顶喷喷入流化床中沸腾的空白丸芯上。将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按3:2溶于纯化水中,采用底喷喷入。测定不同丸芯规格和包衣增重的包衣微丸的粒径。检测其含量,计算含量均一性,结果见表1。

微丸的制备及表征

3.3 片剂的制备和表征

将微丸与不同比例的HPMC K4M、预胶化淀粉、和1%的硬脂酸镁按混合均匀得到总混颗粒。其中微丸投料量=120μg/微丸含量;预胶化淀粉用量=140mg-硬脂酸镁用量-微丸投料量-HPMC用量。将总混颗粒进行压片,平均片重140mg。取十片药片分别溶于甲醇水溶液中(1:1),过滤后采用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片剂的制备及表征

3.4 体外释放实验

样品量每个处方6片。实验介质为900m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6.8),转速100rpm,于0.5、1、2、4、8、12、24小时取样检测释放度。体外突释实验介质采用50%乙醇,转速100rpm,于

0.25 、0.5、0.75、1小时取样检测释放度。

结果表明HPMC的加入量显著影响了制剂是释放行为,HPMC用量越大,其释放越慢见。颗粒包衣增重越高,释放越慢;丸芯粒径较小的微丸,释放较慢。其中HPMC用量在60mg/片,包衣增重为20%的处方(T3)释放曲线最接近零级释放且释放完全(24小时释放大于85%)。

4 结语

本研究采用微丸包衣技术,制备了一种多颗粒体系的贝前列素钠控释片。制剂所用辅料为市场上常见可及的产品,制备工艺较为简洁。体外实验表明其释放接近零级控释效果,同时没有突释现象。

[1]Kurumatani H.[Pharmacological profiles and clinical ef⁃ fects of oral sustained release beraprost sodium(Careload LA tab⁃lets 60 microg,Berasus LA tablets 60 microg)].Nihon yakurigaku zasshi Folia pharmacologica Japonica.2009;133:101-11.

[2]Kajikawa N,Nogimori K,Murata T,Nishio S,Uchiyama S. Specific binding of the new stable epoprostenol analogue beraprost sodium to prostacyclin receptors on human and rat platelets.Arz⁃neimittel-Forschung.1989;39:495-9.

[3]Clapp LH,Gurung R.The mechanistic basis of prostacyclin and its stable analogues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Role of membrane versus nuclear receptors.Prostaglandins&other lipid mediators.2015;120:56-71.

第一作者:冉庆彬,男(1987-),本科,医药工程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制药工程,

韩静,女,(1967-),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制药工程与纳米制药

猜你喜欢

微丸素钠血药浓度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二十味沉香微丸对绝望小鼠行为及海马5-HT系统的影响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示踪剂荧光素钠示踪剂
关于丹参素钠-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药剂学性能评价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
交联聚维酮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
麻黄对甘草3个成分血药浓度的影响
探究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微丸的效果
控释微丸国内外研究进展
贝前列素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