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阮良之『以印入隶』理念、作品座谈纪要

2017-07-12涂道亮曹美恒

书画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长丰篆刻博士

文_涂道亮 曹美恒 等

阮良之『以印入隶』理念、作品座谈纪要

文_涂道亮 曹美恒 等

阮良之Ruan Liangzhi

国家一级美术师、安徽省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政协常委、铜陵市政协副主席。论文《论隶变纵深意识的演化》《论当代篆刻本体的宽容性》或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学术讨论会,或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出版专著《阮良之印选》《明清徽皖篆刻简论》(入选2010年度“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书法作品曾获中国书协、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电视书法比赛”二等奖。篆刻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第二届国际篆刻展,中日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四届篆刻展等。

涂道亮|学术主持、铜陵市书协副主席

阮良之老师的治学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同进共新。阮老师坚持自学38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安徽省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政协常委、铜陵市政协副主席。阮老师历来重视学术研究,艺术理念与书法、篆刻作品特色鲜明,作品多次入展、获奖,发表书、印论文多篇,出版有《明清徽皖篆刻简论》《阮良之印选》等。今天座谈的重点是阮老师近年思考与力践的“以印入隶”的艺术理念与创作实践。首先请主办方曹美恒老总致辞。

曹美恒|安徽博士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博士来公司真诚邀请到王长丰博士、秦金根博士及各位嘉宾大驾光临,盼望各位就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阮良之先生艺术理念、作品,以及如何建设好企业文化等方面发表高见。

王长丰|历史学博士、科技史博士后、文博研究员

曹总是个有情怀、有抱负的企业家。对传统文化十分热爱,对阮良之先生的艺术十分关注。听说曹总本人是扬州大学毕业的,是个文化人、儒商。企业做到最后就是做文化,这也是企业的根本。企业文化做好不容易,需要方方面面的帮助。阮先生是我尊敬的一位艺术家,他给我的印象是不求闻达,埋头做学问。他是一位苦学派,做学问很扎实。他在实践中发现人们经常只提邓石如的“印从书出”而忽略了“书从印入”,便结合自己的篆刻、书法创作实践,提出自己的想法。他总结并强化“书从印入”,植入“书印相融”并提出“印书合一”的观点,最后把它具体运用到隶书创作中来,提出“以印入隶”的理念。这对隶书创作是有启发意义的。今天我看了阮先生的书法、篆刻近作,很感动,也很震撼,风格独特,很大气。秦金根主编是书画专家,还是请他先谈谈。

秦金根|美术学博士,安徽美术出版社编审、副总编辑,《书画世界》执行主编

1.阮良之 印书合一(附边款)4cm×4cm×12cm2016

这次我来铜陵曹总这儿,说句心里话,一是来感受,二是来学习。以前我看到过阮先生的一些作品照片,很小。阮先生的专著《明清徽皖篆刻简论》我读过,是在出差的高铁上读完的,精彩的部分我还做了笔记。记得回来后,我曾向阮先生约过篆刻理论方面的稿子,但他一直没有寄给我。(阮良之插话:“金根博士理论、创作功夫深,我就想,等我搞得好一些时再拿出来吧。”)我们《书画世界》的专栏,定位很好,品位很高,主要发表一些学术论文。今年第一期,我们刊发了阮先生的一篇关于“以印入隶”方面的论文,所以我对阮先生应该有所了解。今天在展厅看了阮先生的书法、篆刻近作,有隶书、篆书、草书,有大字,有手札,有篆刻,很精彩。可以说,没有深厚的理论指导,很难创作出这样高水平的作品。我们平常说“以书入印”,而当你突然看到“以印入隶”的观点就很新颖。阮先生在论文里把“以印入隶”阐述得非常好,因为他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功夫,证据链完整,所以这批“以印入隶”的创作作品很精彩。这批作品我觉得首先源于阮先生的手上功夫。我对当代的有些隶书创作感到失望,我武断地讲两句:一是板,没有生气;二是俗,用草法写隶,功夫不到,学养不够,有些还出现错别字。我看阮先生隶书作品,功夫好,心态好,能把字扎扎实实留在纸上,很难得,并能写出自己的面目和修养,如果学识修养欠缺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阮先生写隶是以印养隶,有正大气象。这使我联想到安徽还有一位前辈书家许云瑞,手上功夫深。阮先生还有个特点就是胸怀博大。他的艺术经历我不完全了解,但从作品中我看到了气象。他的隶书、印章、草书都有大家气象。一个书家气象很重要。气象宏大是得益于人生经历,再则是学养,或二者兼之。颜真卿书法气象大,跟他胸怀有关。我听说过阮先生人生经历不平坦,但他坦荡面对,所以写出来的字有静气,有格局。看他的作品,技法是“以印入隶”,其实是一个综合技法,很多人达不到。首先是阮先生篆刻的刀功,当过十年刻字工人是他的财富,他现在的这种篆刻边款风格与这十年经历分不开,每一刀准确到位。这批书法作品里,像他的篆刻一样,每一笔都心里有数,清清楚楚,下笔有由,心到手到。书法创作是综合修养的体现,要综合运用其他修养(包括技法)。阮先生这批作品对墨法掌握得也很好,墨写干了别人很难再写了,但他可以用渴笔来完成作品。

2.阮良之 印隶之韵3.9cm×3.9cm×12.3cm2016

3.阮良之 人物车马4.5cm×2.8cm×5cm2000

4.阮良之 以印入书3.8cm×3.8cm×13.5cm2015

沈斌|铜陵市美术馆负责人

我经常到阮老师工作室去,他在写这批隶书之前,专门画过一年多的国画,写了两年多的草书,主要是为了寻找用水法、用墨法,还有气韵。然后他又回过头来仔细研究理论、研究篆刻,特别是研究历代边款,然后再来写隶书。这个过程对我很有启发。

秦金根:我还看到阮先生印章边款刻的汉画,这些营养汇集到隶书上了,并且综合得很好。

汤永志|安徽省书法院副院长、安徽省书协隶书委员会委员

阮老师近年提出“以印入隶”的隶书创作观,这是阮老师在多年潜心研究汉印汉碑、明清篆刻与隶书创作,特别是研究邓石如的过程中提出来的。邓石如的书印实践被魏锡曾总结为“书从印入,印从书出”。阮先生注意到,150多年来,热议“印从书出”者众,论涉“书从印入”者寡,这引发了他的思考。

王长丰

阮先生不仅搞篆刻理论,还是一位书法创作里手。所以他的理论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在实践中发现总结,再尝试,最后形成的理念,他的理念是站得住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八年前他的专著《明清徽皖篆刻简论》一书出版,并入选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取得这些成果,是因为阮先生近40年来实践功课做得好。这次我看了一组阮先生创作的隶书作品,既有“工匠精神”,又有大视觉效果,很震撼。他把石涛“一画论”和黄宾虹“五笔七墨”用在隶书创作上,追求古雅正大效果,确有原创性,其特点就是“以印入隶”“书印合一”,而且他的隶书、篆刻边款也相融得很好。

涂道亮

对于阮老师 “融印入隶”又“以隶养印”,按他的说法是“印隶合一”,又可释为“书印相辅”,秦老师您作何理解?

秦金根

对阮先生来讲,他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实践的操作上。他的隶书创作刚才长丰博士解释得很精确,我同意长丰博士的看法。阮先生的长处是他把这实践过程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阮先生的印、书、理论是合一的,全面而完整。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位很有思想的艺术家。他提出了“以印入隶”古雅正大的理念对当代年轻人的创作和思考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王长丰

阮先生每次去合肥开会,都带作品请我提意见(阮良之插话:“长丰博士古文字修养极深厚,给我很多启发。”)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受伊秉绶、金农的影响,后来用篆笔写隶书一路,我很喜欢,也使我震撼,形式上与隶书没有多大区别。后来我得知,他思考总结出“以印入隶”的理念,将汉印融入汉隶,很有新意。阮先生篆刻水平高,“深闺人未识”,有大家气象。阮先生篆刻边款有自家风格,有工匠精神,感觉很好。阮先生的创作有明确方向,定格在隶书,以印养隶,我认为这是新方法。阮先生经历丰富,他是从草根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在工厂做了10年的刻字工,真不容易。所以他字里有东西。

曹美恒

最近涂道亮先生写了一则短文,题目是《北有“三右堂”,南有“三四堂”》,“三右堂”是写北方刘乃中先生弟兄三人的坎坷经历。“三四堂”是阮先生的斋名。阮先生童年少年时代历经三父四母,三易姓名,四方流浪,“文革”中又受“家庭问题”牵连,下放农村,陷入困境。改革开放,自学书印,改变了阮先生的命运……总之,阮先生的经历很少有,很坎坷,很传奇。阮先生经历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只要奋斗向上,完全有可能从社会的最底层拼搏而出,改变命运。

秦金根

阮先生身上还保持着真、善。他的书法与胸怀是分不开的。经历过磨难的人,有的学圆滑了,有的把本丢了,但阮先生还保留着真性情。这是真正的艺术家才会有的,所以他的经历和双修在他的作品里反映出来了。

再谈点感受,五一前我到青州去,有人问博士的书法到底好在哪儿,我讲不是博士书法现在有多么多么好,而是其优势在书法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少走弯路,厚积薄发,方向明确。这里就谈到书法创作与理论问题了。只有你的欣赏水平比手上功夫高,实践才能上得去。只有双修,创作才能搞上去。阮先生做到了。

王长丰

阮先生双修得好,作品有静气,有气象,有格局,这在当今很难得。他的整体学养、功夫都具备了,他将走得很远。

5.阮良之 凿将军印 参汉玉章180cm×32cm×22016

涂道亮

阮老师关于“以印入隶”的论文发表在2017年《书画世界》第一期上,是由王长丰博士推荐、秦金根博士编辑的。阮老师力倡“以印入书”“以印入隶”,他倡导当代隶书创作要弘扬篆刻艺术的书法美,要弘扬古雅正大之美,并把古雅正大之美归纳为“四气”,即“古”为“金石气”,“雅”为“书卷气”,“正”为“正气”,“大”为“大气”……阮老师的理念视角新颖,可贵的是,他的创作也跟上去了。

刚才两位博士都谈到了一点,说阮老师胸怀广,有气象,有格局,这也是我们师从老师近30年受影响最深刻的地方。老师经常教诲我们:“心有多宽,路有多宽。”阮老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低调。他经常心倾齐白石大师的名言:“勿论人之短,勿论己之长;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他总是反复强调:“关键的关键,是要把自己的学问做实、做正、做精。否则,一切皆空。”

我想,关于阮老师艺术理论与实践启示的讨论,这次只是开头。今天专门邀请王长丰、秦金根两位博士莅临博士来公司指导,和我们座谈:一是对阮老师的艺术成果进行观摩共享;二是就阮老师的艺术理念及创作进行研讨;三是这也是一次宣传活动,让大家分享阮老师的艺术成果。正如两位博士所谈到的,阮老师的艺术不仅属于地域的,更是属于大家的。最后再次感谢各位来宾,祝大家万事如意!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6-9阮良之 自撰论隶句四条屏140cm×35cm×42017

猜你喜欢

长丰篆刻博士
制冷博士来帮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篆刻
博士蚊
润博士问答
趣味数独等4则
趣味数独等5则
趣味数独4则
趣味数独2则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