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战略必要性分析及对策

2017-07-12王二强冀含乐庞静静

江西农业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油用牡丹

卢 林,王二强,冀含乐,庞静静

(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战略必要性分析及对策

卢 林,王二强,冀含乐,庞静静

(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从油料作物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发展油用牡丹的战略必要性,指出了当前油用牡丹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发展策略,以期为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油用牡丹;必要性;问题;策略

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是原产于中国的特有花卉资源[1]。在我国各地已有1500多年的园艺栽培历史,已被广泛引种至全球多个国家栽培。近些年来,随着牡丹应用形式研究的深入,栽培用途也由最初的药用、观赏发展到目前的综合利用阶段,相关研究和实践充分表明,牡丹可以作为木本油料作物进行开发利用[2],结籽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牡丹籽油的牡丹类型统称为油用牡丹[3]。2011年国家卫生部批准牡丹籽油为“新能源食品”,从此油用牡丹在全国拉开了种植和综合开发利用的序幕。近年来,油用牡丹在传统栽培区优惠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山东、河南、甘肃、安徽、陕西等地已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本文通过对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必要性及发展中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化发展策略,以期为油用牡丹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1 在我国适栽地区大力发展油用牡丹的战略必要性

1.1 发展油用牡丹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全球人口的20%,也是全球膳食油脂类消耗最大的国家。2013年,我国进口棕榈油、橄榄油、豆油和菜油等成品食用植物油9.221×106t,进口大豆和油菜籽等食用油籽6.7835×107t,进口总额达503.4亿美元[4]。我国食用油进口量已超过总消耗量的60%,超过了国际安全预警线。同时我国每年消费的食用油中,有一半以上为转基因食用油。目前关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基因变异、生殖遗传、肿瘤生成等健康问题的影响尚无定论,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把自己国民作为转基因食品的试验对象。粮油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意义重要,影响深远。在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丰富食用油作物类型,加快提高本土的更安全、可靠、保险的食用油产量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食用油需求。

油用牡丹是一种我国特有的适应范围广、产量高、油质优、适合我国大面积推广又不与粮争地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在全国适宜种植地区大力发展油用牡丹,对促进我国粮油生产、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意义重大,有必要大力推广。

1.2 牡丹籽油品质优异,营养丰富,保健作用突出,有益全民健康,推广必要性强

我国居民日常生活所用油脂主要为植物性油脂和极少量的动物性油脂。植物油所含主要成分不饱和脂肪酸易被人体吸收,并且不易凝固或沉淀在血管壁上。而动物油主要成分为饱和脂肪酸,容易凝固在血管壁上,从而导致人体动脉硬化。另外,植物油中所含有的亚油酸、亚麻酸是细胞构成的必需物质,参与人体代谢过程,又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α-亚麻酸是构成人体脑细胞和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又有“血液营养素”、“维生素F”和“植物脑黄金”之称。有研究表明,α-亚麻酸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癌症、保护神经元、抗骨质疏松、抗炎症和抗氧化的功效[5-7]。研究表明,α-亚麻酸及其长链代谢物,可能在人体许多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提高智力、保护眼睛、降压降脂、延缓衰老等[8]。α-亚麻酸缺乏是老年痴呆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诱因[9]。根据现有关于α-亚麻酸毒物方面的数据分析,目前没有发现其存在严重的负作用,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食物材料[10]。因此普遍认为植物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健康油,而植物油中α-亚麻酸含量的高低也成为衡量植物油品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从表1可以看出:葵花油、牡丹籽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比较高,均超过90%,而常用的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但牡丹籽油α-亚麻酸含量高达40%之多,远远高于橄榄油α-亚麻酸含量。前些年,普遍认为橄榄油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11]。牡丹籽油的发现将改变大众的认知,因其营养丰富而独特,又有医疗保健作用,被有关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好的油”,是植物油中的珍品,从此油用牡丹也有了“植物黄金”的美誉。牡丹籽油除直接食用外,可以用于加工成调和油,从而全面提升国民的食用油品质,还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护肤品、保健品。

总之,鉴于油用牡丹的优质品质,大力发展油用牡丹是保障国民人体健康的重要举措[12]。

表1 不同植物类型食用油油质对比[5-7]

1.3 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综合利用其产业链长,种植效益显著等特点

油用牡丹作为多年生灌木类油料作物有别于其它草本类粮食作物,种植后30~50年不用换茬,经过常规的除草、浇水、追肥、修剪等管理手段,盛果产籽期可达到40年左右,有“铁杆庄稼”之称,一次性种植投入可长期受益。与传统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等)相比,种植油用牡丹管理省时省工、节约成本,同时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但种植油用牡丹是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的4倍以上。可见在适栽地区,种植油用牡丹可以有效调整、改良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帮助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随着油用牡丹综合利用研究的深入,牡丹籽除加工成高档食用油外,还可加工成化妆品、保健食品、药物、高档日用品等产品,牡丹花蕊、花瓣可加工为高档牡丹花茶,从牡丹花瓣和籽油提取成分中研发出来的系列化妆品,保健美容效果也超过了国际上同类流行产品。可见通过加工环节,油用牡丹系列产品能有效拉伸产业链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油用牡丹作为多年生小灌木,肉质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西北紫斑类型耐高寒,而凤丹类型又具有一定抗湿热性,整体适生范围广,同时油用牡丹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态树种。因此,大力发展油用牡丹的同时,可提高种植区域森林覆盖率,有效改善旅游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另外,油用牡丹作为牡丹的一种,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快速带动周边及旅游业的发展。

2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2.1 资源保护利用不充分,油用牡丹品种单一,针对性品种选育工作滞后

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植物均原产于于中国,我国牡丹野生种质资源丰富,目前已经查明的野生种有8种、1亚种、2变种、1变型[13]。牡丹野生种大多花型单一、雌雄蕊正常、结实性强。长期以种子繁殖为主,性状相对稳定,是不同地区油用牡丹最适品种选育或筛选的重要原始材料。然而,多年来由于缺乏对野生牡丹种植资源的重视与保护,或非原生地进行大量盲目挖掘移栽,导致野生牡丹在原产地分布面积急剧减少,不少野生种已经濒临灭绝。目前油用牡丹的主导品种类型为凤丹系列和紫斑类型,这两种类型长期以来以播种繁殖,种苗数量相对充足,且有较强结实性。当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时,这两种类型便成为苗源首选,但品种类型单一,植株个体间差异大,更谈不上纯化度。针对地区适应性的高产优质油用牡丹品种培育工作尚未启动,不同地区选育和开发利用本地区适宜的油用牡丹品种是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2.2 栽培管理技术模式不成熟,管理、养护成本高

油用牡丹作为新型油料作物进行规模化种植,缺乏标准化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技术,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植时间、种植密度、种植模式及配套管理技术研究都刚刚起步。油用牡丹从播种到开花结籽需要5年时间,产生较明显的经济效益需要7~8年时间,油用牡丹幼苗期易被杂草覆盖,需要定期进行除草、中耕、浇水、施肥等常规管理。由于油用牡丹产业是新兴产业,与之相配套的机械化管理设施开发研究滞后,还没有油用牡丹专用除草剂、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前期人工投入巨大。如果没有与收益较快的林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间作,则油用牡丹的大田生产花前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2.3 适宜栽培区域不明确,盲目跟风现象严重

牡丹“其性宜凉畏热,喜燥恶湿”的基本习性,喜光又耐荫,夏季高温季节宜遮荫。土壤以中性、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肥沃者最好,忌低洼积水[14]。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开花适温为17~20 ℃,但花芽萌动前必须经过0~10 ℃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能正常开花结实。油用牡丹种植地的选择必需严格按照牡丹的自然生态习性,目前除了牡丹的传统种植区外,湖南、湖北、云南、吉林、辽宁、四川、新疆、西藏、广东、福建等地均不同规模地发展了油用牡丹,在没有适宜各地区气候类型的专用品种出现前,大规模发展油用牡丹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许多地方发展油用牡丹的积极性值得肯定,但如果没有通过科学论证、评估、周期性多点引种试验,而一哄而上、求量不求质的盲目发展,则成活率低、成花率低、结实性差的现象将不可避免,经济效益差,会打击种植户种植的积极性,给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4 深加工产品类型单一,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开拓滞后

许多地方已经初步建设了一些油用牡丹深加工企业,受限于原料问题,能够全年正常运转的加工企业非常有限,加工精细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低,且品种类型单一,以牡丹食用油、牡丹饼、牡丹花茶等浅加工产品居多,而高档食用油、高档化妆品、高档医疗保健品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有待加强。另外油用牡丹产品前期市场开拓的关注度也明显不够。油用牡丹产业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健康地做大做强,关键在于所开发产品市场的接受程度,产品销路能否畅通。否则效益无法兑现,积极性就会下滑。目前,油用牡丹产品的市场开拓才刚刚起步,产品宣传渠道缺乏,消费群体单一,人们对油用牡丹产品认知度不够。

3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3.1 积极开展油用牡丹种质资源调查、研究,加强品种改良和良种选育

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刚刚起步,进行高产优质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工作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目前对油用牡丹资源分布状况了解较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油用牡丹种质资源调查,全面系统收集、保存、研究现有油用牡丹种质资源,并以自然分布地区建立种质资源库,为适应本地区气候环境的优良油用牡丹品种选育提供后备资源。同时将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相结合,提高育种效率。新品种选育时,一定要明确育种目标,在满足高产、优质的同时,要充分体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类型,突出抗性(抗旱、抗寒、抗湿热等特征)和适栽范围,培育出适合不同分布地区的专用品种类型。

3.2 加强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探索合理种植模式

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是解决种苗规格和纯度的有效手段,集中幼苗养护同时还能够有效节约幼苗养护成本和土地资源。通过工厂化育苗,可为种植户直接提供3~4年生幼苗,既可以缩短不结籽无收益的时间,又可以解决1~2年生幼苗被杂草覆盖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油用牡丹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根据不同的气候地区特征和土壤类型,以合理的品种配置、套作模式、水肥控制、主要病虫害防控等为重点,进行油用牡丹关键栽培技术研究,制定油用牡丹丰产栽培技术标准,提高油用牡丹的经营效益。按地区建立油用牡丹种植示范基地,为种植户提供土壤选择、整地方式、栽植时间、栽植密度、病虫害防治等详细而切实有效的种植技术示范,让不同地区油用牡丹发展少走弯路。

3.3 科学规划,加强引导、监督,明确核心种植区

在适宜不同地区的油用牡丹专用型品种选育出来之前,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油用牡丹一定要严格遵守牡丹自然生特习性,遵循自然规律。油用牡丹与花生、大豆、油菜等传统油料作物相比研究利用历史短,民众对其认可度不高,种植经验也不足。政府部门在鼓励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一定要明确核心生产区。严格考核引种试验的准确性、科学性,切忌以点代面、把成活当成功,大面积、广区域、高产优质是引种成功的唯一标准。在抗湿热类品种没有选育出来前,我国湿热地区是绝对不能大面积推广油用牡丹的。另外在适栽区域鼓励油用牡丹种植的同时,应按照市场规律,合理引导,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帮助油用牡丹种植户规避风险,避免一哄而上。

3.4 加大产品的科研投入和市场开发力度,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

牡丹浑身是宝,除牡丹籽油用外,花瓣、花蕊、根(丹皮)、嫩叶甚至牡丹枝条、种皮等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开发潜力。要拉长油用牡丹产业链条,实现油用牡丹种植效益最大化,就要着力研发油用牡丹深加工技术及产品,综合利用种籽、种皮、果荚和其他剩余物开发出高档化妆品、高档保健品、药物和食品等,提高产业附加值。

市场是检验一个新兴产业能否正常运转和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准。因此在研发多样化油用牡丹产品的同时,还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宣传、大力开拓市场,让消费者逐渐认识到牡丹产品的独特营养、保健价值和生态安全功效,扩大消费群体,以市场推动生产,让“投入、产出、再投入”的经济循环正常运转,从而实现油用牡丹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模式。

[1] 李嘉珏,张西方,赵孝庆.中国牡丹[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2] 刘萍,薛寒.我国油用牡丹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2014(7):95-97,108.

[3] 李育才.中国油用牡丹工程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14,16(10):58-63.

[4] 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201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EB/OL].[2014-01-31]http://www.moa.gov.cn/ztzl/nybrl/rlxx/201312/t20131231_3728593.htm.

[5] 周海梅,马锦琦,苗春雨,等.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分析[J].中国油脂,2009,34(7):72-74.

[6] 史国安,焦封喜,焦元鹏,等.中国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及对策[J].中国粮油学报,2014,29(9):124-127.

[7] 赵雅霞.新疆高油酸葵花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J].农产品加工,2014(11):70-72.

[8] Sangiovanni J P, Chew E Y. The role of omega-3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 of theretina[J]. Progress in Retina and Eye Research, 2005, 24(1): 87-138.

[9] 杨静,常蕊.α-亚麻酸的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2011(1):72-76.

[10] Kim K B, Nam Y A, Kim H S, et al. α-Linolenicacid: Nutraceutical,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4(70): 163-178.

[11] 贺娟,刘玉娟.饮食宜忌一点通[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2:333.

[12] 韩宏毅,王剑.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生理功能[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6):523-525.

[13] 王莲英.中国牡丹品种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14] 鲁涤非.花卉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管珊红)

Strategic Necessity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il-use Peon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LU Lin, WANG Er-qiang, JI Han-le, PANG Jing-jing

(Luo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in Henan Province, Luoyang 471022,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il crop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rategic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oil-use peony industry in China,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minent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il-use peony industry,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il-use peony industry.

Oil-use peony; Necessity; Problem; Strategy

2017-03-13

洛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及标准化种植技术与快繁技术研究开发”(1401073A)。

卢林(1975—),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牡丹育种及种质资源收集研究工作。

S685.11;F326.13

A

1001-8581(2017)07-0147-04

猜你喜欢

油用牡丹
“三不够”牡丹节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赏牡丹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南国牡丹
油用牡丹在园林中的运用
牡丹的整形修剪
绿牡丹
河北省张家口市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前景及对策
不同品种油用型牡丹的光合与生理特性及其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