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区池塘循环水生态养鱼技术研究
2017-07-12张朝阳李斌张小晓朱丽霞
文/张朝阳 李斌 张小晓 朱丽霞
宁夏地区池塘循环水生态养鱼技术研究
文/张朝阳 李斌 张小晓 朱丽霞
2016年,宁夏引进池塘循环水生态养鱼技术,通过在池塘中进行工厂化养殖工程建设,亩产量比传统池塘提高1.7倍~2.7倍,养殖区每平方米产量比传统池塘养殖提高70倍~110倍,饵料系数降低20%~40%,用药减少50%~70%,鱼类排泄物收集和处理达55%~75%。
2016年,宁夏水产技术推广站引进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在引黄灌区6个县(市、区)9家企业的31.2亩池塘中建设标准流水养鱼槽42个,同时集成、组装和配套标准化健康养殖、物联网智能管控、微生物调水、节能减排等多项技术,开展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生态养鱼技术试验示范。经过一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技术概述
池塘循环水生态养鱼技术是在池塘中建设养鱼水槽等工程化设施,将养鱼和养水(净水)在空间上相对隔离,使池塘分为流水槽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流水槽鱼类养殖区包括推水区、养鱼水槽区和集排污区,配套推水设备、投料设备、增氧设备、物联网智能管理设备、集排污设备等,养殖鱼类高密度“圈养”在养鱼水槽区。
池塘水体通过水槽前部推水区的推水装置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利用水产养殖物联网智能管理设备进行饲料的自动化投喂和水体溶解氧、pH、氨氮、亚硝酸盐等参数的智能化监测控制,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通过水流冲到水槽尾部的集污区,并通过吸污设备排入集污池中进行沉淀、降解,上清液循环利用,沉淀物成为农业有机肥;水质净化区主要是外围的池塘水体,放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种植水生植物、泼洒微生物制剂等进行水质净化,并通过水车式增氧机等设备使水体循环流动。
二、养殖技术系统构建
(一)生产区域配比
根据养殖水体总面积,一般每10亩池塘配套建设一个标准的养鱼水槽,每3个~5个标准养鱼水槽形成一个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一般选择面积2公顷以上,深度2m以上的养殖池塘建设池塘生态循环养殖技术系统。系统分为流水槽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水区二部分,水槽鱼类养殖区面积占总面积的2%~3%,净水区占总面积的97%~98%。
(二)流水槽鱼类养殖区建设
流水槽鱼类养殖区分为推水区、养鱼水槽区和集排污区,配套推水设备、投料设备、增氧设备、吸污设备、挡水墙等。同时,配套建设管理用房。
在池塘长边的中间位置建设养鱼水槽工程。水槽底部、墙面等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浇筑而成(墙面也可采用集成材料组装),厚度20cm。水槽前部推水区宽3m,设置罗茨鼓风机与纳米微孔管相结合的推水式充气增氧设备,微孔增氧盘并排在进水口外侧,在增氧盘上方罩圆弧形不锈钢罩板,使增氧盘吹出的富氧水体的水流方向改变向养鱼区水平流动;水槽中部养鱼区长22m,宽5m,深2.0m~2.2m,两端用金属网片、聚乙烯网片等材料隔离,中间底部并排安装多根10m~15m的微孔增氧管;水槽后部吸污区宽3m,设置移动式吸污设备,集污区建在池塘岸边。
(三)渔机配备
在养鱼水槽区内,每一个养鱼水槽配备一个2.2kW的罗茨鼓风机、纳米管增氧推水设备、底部微孔增氧设备、投饵设备,在养鱼槽进水口、出水口以及净水池塘中间分别安装水产养殖物联网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智能监控设备等,一套养殖系统配备一个移动式吸污设备。同时,配备自启式发电机1台、停电报警系统,生产厂区配备环境安全物联网测控系统。
在净水区内,配备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增氧机、涌浪机等,同时配备净水植物和生物膜。
(四)系统应用
通过相关渔业机械的综合配套设置和启动,使净水区与养鱼水槽区的水体上下、水平、循环流动,具体设计及系统运行如下图所示。
三、养殖技术要点
(一)养殖品种及投放数量
流水养鱼槽放养品种主要以名优品种为主,宁夏主要放养耐盐碱的黄河鲤、草鱼、鲫鱼、团头鲂、丁桂等。养殖密度依据水源、水质、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因素而定,以养殖商品鱼为主,也可以养殖大规格的二龄鱼种。
净水区放养花鲢、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少量放养黄河鲶、甲鱼等肉食性鱼类,种植各种水草、设置生物膜净水栅等净化水体,降解氨氮、有机质等。
(二)饲养管理
养鱼水槽内的吃食性鱼类全程机械投喂配合饲料,推荐投喂浮性商品配合配料,每天分3次~4次定时机械投喂,每次投饲量要根据鱼的吃食、天气、水温等情况灵活调整。
(三)水质调控
池塘水位保持在2.0m左右,水体透明度30cm左右。水槽内充气增氧设备每天24h不间断开启,随时从手机或电脑上观测养鱼槽中的情况,随时监测溶氧量并自动增氧,随时监测自动吸污情况,以及监测水体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集排污管理
自动运行的推水机将鱼类排泄物推至集污区,每天定期(一般喂鱼1h后)分4次通过吸污泵将集污区底部的废弃物吸到集污池中,沉淀后集中处理。
(五)日常管理
做到早中晚定时巡塘,检查设备运行情况、鱼类吃食情况、水质变化情况,观察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监测参数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供电发生异常时,自启式发电机要及时自动启动供电。
四、效益分析
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青铜峡市、灵武市、沙波头区、中宁县等6个县(市、区)的9家水产养殖企业,开展北方池塘循环水生态养鱼技术试验示范。流水槽每平方米水体产量达200kg以上,亩产量比传统池塘提高2.5倍左右。
应用池塘循环水生态养鱼技术后,可减少管理人员50%,饵料系数降低30%左右,鱼类排泄物和残剩饵料的收集率达到50%以上。产品采用定单销售模式,养殖品种有了目标性,产出有了计划性,销售有了长期持续性。
五、典型案例
(一)养殖产量
2016年,全区9家水产养殖企业分别进行了不同养殖品种、不同养殖模式的试验示范。现选择5家的5个养殖槽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示范基地和具体情况详见统计表1。
(二)经济效益
1.养殖系统建设成本
每个养殖水槽的建设成本10万元~12万元,初步估算基础工程和渔机设备的使用年限为5年,折算成本每年为2万元~2.4万元。
2.养殖成本
养殖成本主要由苗种费、饲料费、水电费、劳务工资、药费等构成。在各项成本支出中,饲料成本所占比例最大。
3.养殖效益
试验示范基地的养殖效益,主要根据养殖品种和销售价格来确定。具体情况详见统计表2。
4.综合分析
按一个标准化流水养鱼槽内水体计算,每平方米水体产量可达157kg~247kg,比传统池塘养殖提高70倍~110倍。若按照每10亩池塘配备一个标准流水养鱼槽计算,建设了流水养鱼槽的池塘,亩产量比传统池塘提高1.7倍~2.7倍。
(三)讨论分析
1.实现了高产高效
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将传统的“开放式池塘散养”模式创新为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式集中圈养”模式,做到了池塘大水体养水、养鱼槽小水体养鱼,解决了养殖鱼类间的食性和习性、小水体与大水体的相互配合与协同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养鱼水槽中的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提高了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饵料系数降低20%~40%;每平方米水体产量提高到原池塘的70倍~110倍,取得了水体循环利用、增加养殖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产业生态健康的效果。
2.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
池塘进行生态健康养殖,实现了集约化生产,捕捞方便,捕捞成本明显降低;利用水产养殖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进行全程监控,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和药物的使用,用药减少50%~70%,提高了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鱼类处于游动状态,肉质紧实且无土腥味,品质得到了提高。
3.实现了节能环保
养鱼水槽末端设置集排污系统,鱼类排泄物和残剩饵料的收集率达到55%~75%,解决了池塘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问题;收集到的鱼类排泄物经过沉淀,变成农作物、瓜菜、苗木的高效有机肥,做到了污水零排放,减少了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实现水产养殖业的生态循环、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4.提高了智能化监管水平
养殖基地配备水产养殖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提高了溶氧监测控制、定时自动投喂、断电自动报警等智能化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养鱼水槽中的溶氧进行监控,能够精准监测水体中的溶氧含量,保证了溶氧稳定保持在鱼类的最佳需求状态。通过研究数据精准养殖取代了经验养殖,实现了智能管理、智能控制。
表1 .养殖基地产量测产统计表
表2 .养殖基地效益测产表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