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

2017-07-12徐跑,董在杰,庄红根

中国水产 2017年7期
关键词:全池河蟹饲料

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

水产养殖新品种

日前,农业部发布第2515号公告,公布经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团头鲂“华海1号”、黄骨鱼“金鳞1号”等14个水产新品种。为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率,本刊将分期刊登这些品种的繁殖及养殖技术。

一、品种概况

(一)培育背景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称河蟹,主要分布在长江、辽河、瓯江三大水系,其中,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以个体大、肉质美、膏脂丰满而著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非常重要的河蟹种质资源。然而,随着我国河蟹产业飞速发展、养殖产量成倍增长、养殖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河蟹主产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不同水系河蟹的无序引入和育苗生产上的逆向选择及累代繁育,造成长江水系河蟹种质严重混杂和退化。长江水系河蟹种质的混杂与退化导致其特有的品质特点逐步退化,造成养殖的河蟹规格小、产量低、发病率高,养殖经济效益持续低滑,已严重制约着我国河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近几年已有多个中华绒螯蟹水产新品种获得审定通过,但其苗种供应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鉴于目前河蟹种质混杂和退化严重,极有必要开展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河蟹良种选育工作,选育具有优良生长性状且抗逆性强的河蟹新品种,以满足养殖长江水系河蟹原良种的需求,确保河蟹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品种特性

1.形态特征显著

具有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显著特征,有4个额齿尖,内额齿间缺刻深,呈“U”型或“V”型。

2.生长速度快

经过多代选育,与对照养殖群体相比,选育群体生长速度逐代提高,奇、偶年F5代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分别快19.86%和20.72%。

3.大规格率高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成蟹大规格率显著提高,雄蟹200g以上的比例达56%以上、雌蟹150g以上比例达41%以上,分别比对照组高21%和18%。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

亲本来源于选育系,选育系每一世代共进行2次选择才能作为后备亲本。第一次选择是在蟹种阶段,主要以生长速度为指标,雄蟹8.5g以上,雌蟹7.5g以上;第二次选择是在成蟹阶段,主要以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为指标,内额齿间缺刻深,呈“U”型或“V”型,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显著特征,雄蟹250g以上,雌蟹200g以上。在筛选出的后备亲本中挑选体质健康、活力强、性腺发育好、无残肢的成蟹作为繁殖亲本。

(二)人工繁殖

1.育苗池塘条件

育苗池塘面积2亩~5亩,池深1.5m~2.5m,坡比1∶3,亲蟹下塘前7天注入海水,海水盐度为18~25,水深1m,并用50mg/L的漂白粉消毒,池底铺设微孔增氧系统。

2.亲蟹交配

雌雄配比为2∶1~3∶1,用5%的食盐水消毒后直接放入交配池内,放养量800只/亩~1200只/亩,亲蟹受到咸水的刺激,10天~15天,雌蟹基本抱卵,及时捕出雄蟹,以防止对抱卵蟹的干扰。

3.抱卵蟹的饲养

亲蟹从抱卵到孵化出蚤状幼体需要一个多月时间,抱卵蟹的饲养直接影响到幼体的孵化。随着水温升高抱卵蟹摄食量相应增大,每日投饵量为亲蟹总重的1%~3%,一般以含蛋白质较高的鱼干、螺蚌肉为主,谷类、颗粒饲料为辅。每7天~10天换水一次,同时还要经常检测池水盐度。经过35天~40天的精心饲养,卵粒逐渐透明,出现眼点和心跳,预示幼体2天~3天可出膜。

(三)苗种培育

1.蟹苗培育

(1)培育池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少,面积1亩~3亩,水深1m。

(2)培育池消毒施肥:投放蟹苗前15天~20天,排干池水,池底暴晒数天后,采用生石灰加水融化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50kg/亩~80千kg/亩。蟹苗下池前7天~10天,池内注水0.5m,投经发酵后的鸡粪、牛粪、猪粪等,用量150kg/亩~200kg/亩。

(3)蟹苗放养:选择优质蟹苗,规格整齐,个体粗壮,游泳活泼,有光泽和透明感,爬行敏捷,体表无虫及异物。放养密度1.5kg/亩~3kg/亩。

(4)投喂管理:饵料种类有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天然饵料主要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底细生物等;人工饲料有小麦、菜饼、豆饼、南瓜及配合饲料等。蟹苗下塘后蜕皮变态为Ⅰ期仔蟹期间主要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食,不足时可增投喂豆浆、熟蛋黄等,少量多次。Ⅰ-Ⅴ期仔蟹以投喂人工饵料或配合饲料为主,Ⅰ-Ⅲ期仔蟹期间日投喂量为蟹总重的50%~80%,Ⅲ-Ⅴ期仔蟹日投喂量为蟹总重的10%~30%。采用沿池四周定点投喂方法,将饵料放在浅水处或水草等附着物上。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早上投日投喂量的30%左右,傍晚投日投喂量的70%左右。

2.蟹种培育

(1)池塘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无污染。培育池面积2亩~5亩,坡比1∶3,水深0.6m~1.5m,淤泥厚小于0.1m。为防止蟹逃逸,对池埂进行加固、整平,池四周用聚乙烯网片围起,以防青蛙等敌害生物进入池内,网底部埋入土下0.1m,网高1m。距聚乙烯网片内侧1m~2m处用聚丙烯塑膜或铝片等材料构建防逃墙,高0.4m~0.6m,内侧光滑,无支撑,稍向池内侧倾斜,用竹桩固定,拐角圆弧形。

(2)放养前准备:幼蟹入池前10天~15天用生石灰清塘,杀灭病原菌、野杂鱼等敌害生物。清池后5天~7天,注水0.4m,进水口用60目筛绢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及敌害生物进入。幼蟹入池前7天~10天,施经发酵的鸡粪等有机肥,200kg/亩~400kg/亩。

(3)水草移栽:在养殖池四周设置1.5m宽水花生带,池内保持一定量的水浮萍,池底移植轮叶黑藻、苦草等,水草覆盖面积达50%以上。水草过盛时应割除,过稀时应补充。

(4)幼蟹放养:选取体质健壮,体表青灰色,无残肢,反应敏捷的幼蟹。规格为1500只/kg~2000只/ kg,放养密度8kg/亩~10kg/亩。

(5)幼蟹饲养管理:投喂幼蟹配合饲料,投饲量为幼蟹体重的5%~8%,傍晚整池均匀投喂。饵料投喂坚持“四定”、“四看”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摄食。

保持蟹塘池水透明度0.4m~0.5m,当透明度低于0.4m时,排出1/3底层水,注入新水。

(6)蟹种起捕:捕捞方法主要有注水捕捞、地笼捕捞、灯光诱捕、干塘捕捞、草堆起捕等,可将上述方法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三、健康养殖技术

(一)健康养殖技术和配套技术

1.池塘条件

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为好。独立塘口或在大塘中隔建均可,养蟹池塘埂四周可用黑膜覆盖,黑膜上面加盖绿色聚乙烯网,可有效防止塘边杂草生长。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面积10亩~15亩,水深1m~1.5m。底泥为粘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0.1m。

2.放养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11月底12月初,塘内河蟹捕捞完后,排干池水,晒塘。塘底每亩施经发酵处理的鸡粪等有机肥200kg~250kg,为河蟹、青虾提供优质天然饵料,并促进水草生长。放养前二周,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00kg/亩。

(2)水草移栽:清塘药物药性消失后栽种水草,主要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使全池水草覆盖率达40%~50%。

(3)加注新水:放养前一周加注经过滤的新水至0.6m。

3.蟹种放养

蟹种规格整齐,大小100只/kg~180只/kg为好,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指节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放养密度1000只/亩~1400只/亩为宜。蟹种经1‰~2‰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分钟~5分钟后放养。3月底放养结束为宜,采用一次放足,三级放养。

4.饲养管理

前期投喂蛋白含量38%~40%的颗粒饲料搭配小杂鱼,中期投喂蛋白含量32%左右的颗粒饲料搭配小杂鱼,后期育肥投喂蛋白含量35%左右的颗粒饲料适当搭配少量玉米、黄豆、小杂鱼;小杂鱼投喂前用生物制剂浸洗,玉米和黄豆煮熟后投喂,投喂时间一般在下午四点左右,全池泼洒,投喂量以当天吃完为度。

5.水质调控

5月上旬前保持水位0.6m,7月上旬前保持水位0.8m~1m,7月上旬后保持水位1.2m。6月~9月,每5天~10天换水一次;春季、秋季每隔二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水深0.2m~0.3m,先排后灌。每两周施泼一次生石灰,生石灰用量为10mg/L~15mg/L左右。透明度0.4m~0.5m,溶解氧在5mg/L以上。

6.底质调控

适量投饵,减少剩余残饵沉底;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如泼洒拜生源、诺碧清)。

7.日常管理

结合早晚投饵察看蜕壳生长,病害、敌害情况,检查水源是否污染。检查防逃设施,及时修补裂缝。

8.捕捞和暂养

(1)捕捞:9月下旬~11月下旬,地笼捕捞为主,干塘捕捉为辅。

(2)暂养:在水质清晰的大塘中设置上有盖网的防逃设施网箱,捕捉的成蟹应分级分规格,在不同暂养分区暂养,根据暂养时间长短合理投喂。一般暂养区的河蟹经2h以上的网箱暂养,经吐泥滤脏后才能销售。暂养区用潜水泵抽水循环,加速水的流动,增加溶氧。

(二)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1.肠炎病

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发病时河蟹摄食量明显减少,行动迟缓,体表发白,肠胃发炎,轻压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

防治方法:

(1)一龄蟹种越冬时,加强幼蟹饲料营养。

(2)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良好和稳定。

(3)全池泼洒二氧化氯150g/亩,隔日一次,连用2次。

(4)10%聚维酮碘溶液,每立方水用0.5mL,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

2.水肿病

由假单胞菌感染引起,发病蟹腹脐及鳃丝水肿,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匍匐池塘边,活动迟缓,拒食,最终在浅水区陆续死亡。

防治方法:

(1)养殖过程中,尤其是河蟹蜕壳时,尽量减少对它们的惊扰,以免受伤。

(2)夏季经常添加新水,多投鲜活饲料,并保持一定的水草覆盖率。

(3)全池泼洒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100g/亩,视病情可隔日再用一次。

(4)10%氟苯尼考粉,每千克蟹用0.2g,拌饲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5天~7天。

3.黑鳃病

由池塘富营养化及有机质过高导致病菌感染引起。发病蟹鳃丝呈暗灰色或黑色,呼吸困难。

防治方法:

(1)保持池塘底泥适宜,一般在0.1m内,过多应清除。

(2)保持池水清新,夏季经常加注新水。

(3)24%溴氯海因100g/亩,隔日1次,连用2次。

4.肝坏死病

由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弧菌侵袭,及饲料霉变和底质污染并发引起。发病蟹肝脏呈灰白色,有的呈黄绿色,鳃部腐烂,伴有烂鳃症状。

防治方法:

(1)注意饲料的质量,定期调控水质,清除污染物。

(2)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250mL/亩~300mL/亩。

5.弧菌病

由弧菌引起,发病蟹体色混浊,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腹部和附肢腐烂,大多沉于水底死亡。在高温期间发病死亡率较高,主要危害幼蟹。

防治方法:

(1)清塘,降低养殖密度,操作小心,减少蟹体损伤。

(2)及时更换新水,保持池水清新,防止有机质增加引起亚硝态氮和氨氮浓度升高。

(3)土霉素2mg/L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同时,将土霉素拌入饲料中投喂,每kg蟹体重用0.1g,连续喂7天为1个疗程。

四、育种和种苗供应单位

育种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山水东路9号

邮编:214081

联系人:徐跑

电话:0510-85557959

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琵琶墩村

邮编:213147

联系人:庄红根

电话:13606119793,13584844277

常州市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府西路2号

邮编:213162

种苗供应单位:

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琵琶墩村

邮编:213147

联系人:庄红根

电话:13606119793,13584844277

(徐跑 董在杰 庄红根 朱文彬 郭风英)

猜你喜欢

全池河蟹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粤海饲料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健康养殖问答(25)
小龙虾常见病防治措施
饲料Ⅱ个股表现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