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进在新长征路上
—— 遵义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述评

2017-07-12文丨颜学彬丁思江

遵义 2017年1期
关键词:两学一做两学党员干部

文丨颜学彬 丁思江 记者 陈 叇

行进在新长征路上
—— 遵义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述评

文丨颜学彬 丁思江 记者 陈 叇

为了鲜红的旗帜(胡志刚/摄)

81年前,三万红军几经曲折,来到遵义。

就在这里,一个伟大的会议,让中国工农红军的命运、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被誉为毛泽东同志一生“得意之笔”的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其攻克“漫道雄关”的感慨和“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伟大情怀,都让这片热土从此有了那融入血脉的红色精神。

今天,这片红色土地已经拥有了25万党员和1万多党组织,“那些和血与火相伴随、与你我他相联系的红色基因,是我们情感的依附、精神的归宿、前行的动力。”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我们不断思考。

如何打牢红色底色,将“长征精神”融入血脉,信念坚定境界提升?

如何践行宗旨使命,将“创新理论”入心化行,拔掉穷根全面小康?

如何围绕党的核心,将“从严治党”贯穿始终,在新的长征路上书写更伟大的胜利?

这就是摆在遵义各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道新命题。

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三线建设精神、“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构成当代遵义人民的精神谱系:

“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引领800万人民,实现“红色传承精神高地、绿色发展战略高地、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中国梦”,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遵义的党员干部划定了在新时代中的精神坐标。

信念,政治点名集中净化中的洗礼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返璞归真中拨亮信仰的灯火,在躬身实践中铺就精神的航道,在正风肃纪中树起党员的形象,让每位参与者都经历触及灵魂的洗礼。

——这是一次思想观念的深刻触动。

以上率下,行胜于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光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市委办机关第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结合亲身经历畅谈思想认识发展过程,与支部成员交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心得,号召做政治合格、纪律合格、品德合格、业绩合格的表率。各级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成为常态,党内不分职务高低,互称同志蔚然成风。

全市党员自觉向市委看齐,认真参加所在总支、支部组织的学习讨论会、组织生活会和主题党日活动,带头上党课,谈心得、话体会、摆问题、听意见、作批评、受评议,锤炼坚强党性,历练过硬作风。

——这是一次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注重防止学用脱节“两张皮”,极力反对走过场、呆板化、形式化等问题或倾向,始终把落脚点放到党员的具体岗位上和日常生活中。

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紧紧围绕“如何争做红色基因传承者”专题展开深入讨论,在“党员活动日”,通过“上一堂革命教育课、参观一批革命旧居旧址、在革命遗址前宣一次誓、过一次红色组织生活、写一篇感悟文章”的“五个一”活动,让“红色基因”渗入行动,融入血脉,注入灵魂。

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围绕争当“五个标兵”,分行业、分系统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活动,让党员在脱贫攻坚、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开放开发等工作中再现红色精神,铭刻党员示范的红色印迹。

——这是一次作风顽症的集中清扫。

软弱涣散、精神不振、失联失教……聚焦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宽、松、软、散”等突出问题,边学边改、真查真改、即知即改。

聚焦软弱涣散党组织,通过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 “三定”机制,全面完成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解决了少数党员不像党员、不在组织、不起作用的问题。

聚焦作风建设,根据党章党规要求和“四讲四有”标准,“画出”党员不合格表象,作为党员镜鉴。

聚焦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采取分类别精准识别查找、分步骤严把程序关口、分帮教促使转化提高“三分法”开展排查。

动真格、下猛药,从根本上破解作风顽症,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一开始就落在问题上、扎在现实中。

——这是一次焕发活力的党内生活。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筑牢基层党建堡垒,不断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变“枯燥”为“生动”、变“灌注”为“主动”、变“单向”为“交叉”,让党课一下子“活”了起来。

组建“红色义务宣讲团”4598支,广泛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总书记话儿记心上”主题宣讲。紧密结合当前中心工作,精心做好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换届选举、城市建设等“融合课”, 把党的方针政策用群众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16个县(市、区)委书记带头,大兴“一赛四比”(赛党课,比学习、比作风、比整改、比业绩),在党报上“同版竞技”,亮赛“五百字党课”。以文风的“短实新”,带动作风“走转改”。

——这是一次促进工作的重大行动。

把“两学一做”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引导党员干部走在践行发展理念前列。

通过试点,围绕“评什么、谁来评、评议谁、怎么评”,分类制定“4+1+X”评议标准,按照自评、下评、互评、上评、总评、组织审查、公示结果“七步工作法”,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真正评出方向、评出动力、评出干劲、评出实效。

突出“管”的关键,推行“六定一化”从严管理干部体系,助推全市党员在发展主战场奋发有为,实现“十三五”发展“开门红”。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5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497元、10226元。

——正如广大党员所言,为了党旗下的承诺,遵义的共产党人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只争朝夕奋进的干劲,用智慧、心血和汗水换来贫困地区新貌新颜。全市5个贫困乡镇、871个贫困村脱贫有方、致富有路,绘出脱贫新蓝图。

——正如基层干部所讲,“学习教育不是一阵风,而是一条路,一条密切联系群众的路,让自己找回了群众观点,站稳了群众立场,深厚了同群众的感情、密切与群众的距离,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

——正如人民群众所说,群众有困难,党员是靠山。如今,有困难找党员干部的风气已在黔北大地蔚然成风,这得益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扎实开展。

英雄,遵义精神呼唤之下的旗帜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这个时代呼唤更多的好干部,党的事业需要更多的英雄。

大发渠,主渠7200米、支渠2200米,在播州平正草王坝村的大山之间蜿蜒盘旋。这是当地村民的生命渠、发展渠、致富渠。

历时36年修渠,在草王坝村原支部书记、81岁黄大发的带领下,草王坝人结束主食玉米的苦日子,家家户户不但吃上大米饭,种养殖业也发展起来。“集体的事怎么硬都行,自家的事怎么软都成。”这是黄大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老党员黄大发悬崖凿渠引水的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省委书记陈敏尔盛赞,“民间有英雄”。

1935年,14岁的李光和4000遵义“干人”子弟一起,跟随红军南渡乌江。如今年过九旬的李光,先后资助了1000多名孩子,捐助总额达40多万元。

在他的精神感召下,遵义有了“红色义务宣讲团”、“小喇叭”宣讲队、茶乡宣讲队……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新华社播发专文,《遵义老红军李光:奉献一生成就真心英雄》。

今夏9月,在脱贫攻坚路上,一个共产党员52岁的生命戛然而止。在余庆县沙堆村村委会办公桌上,至今留着村主任刘孝刚的三件“遗物”:一顶帽子,一个中药罐子、一个日记本子。翻开泛黄的日记簿,承诺给村民要办的20件实事,刘孝刚分别作了不同的标记:全村通组公路已全部硬化、集中居民区都装上了路灯……

“在他心中,扶贫最重”,人民日报追记刘孝刚,誉他为“时代先锋”。

榜样在身边,党员在身边。一个个名字,一件件感人事迹,谱写了一个个遵义党员好故事。

今夏,暴雨袭黔北。持续降雨,6个县市117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山洪爆发,公路塌方,河水泛涨,庄稼被淹,民房倒塌。一时之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灾情就是集结号,命令就是冲锋号。

桐梓狮溪镇6•02洪灾,转移万余群众,零伤亡;正安庙塘镇6•19洪灾,3小时降雨量153毫米,零伤亡;赤水大同等乡镇6•23洪灾,伴随泥石流,零伤亡;道真塘村大面积山体滑坡,零伤亡……

洪灾是检验学习教育的考场,也是考验宗旨使命的战场。在这场生与死的较量中,遵义25万名党员交出了群众生命“零伤亡”的答卷。零死亡,零失踪。挺在特大暴雨前面的,是党员、是党的组织。

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遵义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宗旨。

村淘便民

坚守,仰望星空根植大地的对话

11月18日13点59分,“神舟十一号”成功着陆。遨游太空三十三天,举国遥望星河,坐看云起,航天飞机上的电池电源、齿轮、校正钢绳,三件“遵义制造”世人瞩目。“执着、精湛、卓越是遵义航天‘工匠精神’的核心。当前,全市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拔寨阶段,如期脱贫、杜绝返贫,迫切需要党员干部树立这种‘做行业之最’的思想和精神。”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表示。

遵义科技助力九天揽月,遵义移动终端产出量已占据全国第四,工业总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然而,尚有35.52万亟待解贫脱困的人口,却是遵义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遵义从脱贫攻坚破题;建强信念宗旨,遵义从“第一民生工程”发力。4月23日,中心学习组学习会,市委号召:脱贫攻坚是考验各级干部素质能力的主战场,是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的主阵地。

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包保务川自治县石朝乡,示范带动24名市级领导包保创建48个贫困乡镇、村脱贫攻坚示范点。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建立党建联系点5000多个,1100余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对贫困县和31个贫困乡镇,871个贫困村,22.97万贫困户,进行遍访,认门结亲,帮扶结对,实现了对55万贫困人口全覆盖。

脱贫攻坚,全市贫困村,村村都有“扶贫人”。

建立“五在村”机制,以党建扶贫强基固本,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最前沿,第一书记708名,驻村干部4627人,905个驻村工作组,大娄山脉、武陵山区,他们驻守田间地头,踏石留印,挥洒汗水。

产业“脱壳”,党建促发展,村村都有产业园。

实施“四统三强”工程,升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彻底消除“空壳村”。村集体积累总量超过8亿元,跑出党建扶贫加速度。乌江边上、赤水河畔,党建加产业新业态,“接二连三”,百姓展颜。

村支两委对症下药,梳理出因病、因残、因灾、缺土地、缺技术、缺资金等12种致贫原因,建档立卡、一户一策、输血造血、结对帮扶,第一书记精准滴灌,驻村队员靶向治疗。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工作自觉,将党的组织深度融合到山乡脱贫攻坚全过程,极大地调动了“最后一群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贫困群众在速度中得到实惠。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不仅使得“四在农家”集合成为美丽乡村,让农民迅速在“经营乡村”中找到致富捷径,产业也让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纷纷回乡发展。

“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遵义1680个村,每一位党员岗位在村,阵地在村,每个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着力推进“党建+”扶贫行动计划,遵义市实现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村一级的全覆盖。

践行,更有幸福感获得感的兑现

官仓,这个典型的黔北传统农业乡镇,近两年来名头大响。国家级卫生乡镇,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省十佳美丽乡村,官仓之变,来自速度。

七天,1986亩土地流转完成;三十天,7公里二级公路征地拆迁结束;六十天,300栋黔北民居改造完成;九十天,两公里的瓜果长廊建设;七百三十天,400公里乡村公路,80个建设项目,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成……

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多寡,来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各级党员干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融入群众,用真心真情和真利益温暖群众,感化群众。

“一天也等不起!”仁怀长岗镇党委副书记李先方掐指算来,81天时间里,64名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战雨天、晴天和白天、黑天,这方攻克公路,那方打响果林栽植。不计报酬和苦累。

81天功夫,蔺田村像换了新装——60亩鱼塘、千亩经果林和花椒、草莓、油牡丹等作物园,以及通组通户硬化路、美化靓化了的民居,农户通过众筹方式养起来的猪牛羊,无一不展现在眼前。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只有“细胞”健康,才能确保肌体活力。如何进一步激发每一个“细胞”的活力,使组织的每一分子都真正成为合格党员。遵义共产党人的经验是:在密切群众上下功夫,在服务群众上见行动。

正安杨兴新建村,返乡创业能人冯建波投资600万,种植核桃1500亩,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在组织的培养下,冯建波向党递交了申请书。

凤冈土溪大屋村,总支书记吴静当“村干”之前,做过生意跑过运输,来到大屋村,一干就是八年。体重从原来的140斤掉到不到百斤,成了一个“筋骨人”。换来的却是一个村级产业园的兴起。他说:“哪里条件艰苦,党员干部就在哪里干。”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委明确提出,瞄准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切实做好用学习教育推动发展。

工期、速度,不断成为遵义党员干部脱贫的共识。每个村设指挥部,每个村挂作战图,共产党人的战场,就在泥土里,就在每个贫困家庭。

戒尺,严在日常激浊扬清的变化

今年,一场由本土编剧、本土演员出演的大型廉政话剧《网》在遵义市中心城区启动了巡演序幕。在著名的红军山,红军烈士陵园与市级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比邻而建。先烈事迹让党员干部挺直精神脊梁,坚定历史自信;另一边,一个个党员干部中的“反例”让人躬身自省,引以为戒。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对标“四讲四有”找差距,牢记“四个意识”有担当,围绕“四种形态”监督执纪,从严治党再亮剑。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一柔一刚,前者解决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后者解决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边界和底线问题。

遵义,25070名红色“细胞”,11886个红色“组织”,通过“联结和固定,才成为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

作风正,无往而不胜。四年来,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们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将党的作风建设推向深入,党风政风为之一变,民心民力为之凝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向好。

全市13个县级警示教育基地,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各有所长。

扫除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千漉万淘虽艰辛,吹尽狂沙始到金。”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少数党员不像党员,不在组织、不起作用的问题。掸掉灰尘,祛除杂质,提纯党性。

建立“四级联查”机制,坚持一个支部一个党员“过筛子”,党员、支部、部门和群众监督自查职责得以明确,权利边界得以划定。

四级联查,把党员“事故”苗头消弭在萌芽阶段,将党员思想“开小差”及时警醒。

四种形态,使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常态,让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重处分的是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包括今年在内,两年来市县开展约谈党员干部19645人,551名党员干部主动报告自身存在的违纪问题,263名党员干部主动作出深刻检查;约谈后给予组织处理4740人,重大职务调整7人,党政纪轻处分203人,党政纪重处分19人,移送司法机关6人。

纪检监察机关通过约谈、案件审查正确处理好了“拔烂树”与“保森林”的关系,始终保持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确保了党员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截至10月底,全市应当终止党代会代表资格、停止执行代表职务的党代表1356人,应当终止人大代表资格、暂停执行人大代表职务以及当选无效的党员168人,应当撤销政协委员资格、责令辞去政协委员的党员18人。全市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员406人,受到行政处罚的党员502人。

“任何伟大事业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理想的胜利、信念的胜利。”

1935年2月,中央红军离开遵义,4000黔北儿女跟随共产党人走上革命之路,一路走向胜利。

今天的成绩,来自于以往的付出;明天的辉煌,还需要我们新的努力。遵义的共产党人,还面临艰巨的责任。

在事关遵义发展大计的新的长征中,考验的是全市25万党员的思想定力、政治定力和道德定力;在这个历史的际遇期和政策的红利期,考验的是全市1万多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这已经成为全体遵义党员的行动自觉。

遵义,党的旗帜一直在引领。抗洪抢险一线,脱贫攻坚一线,改革发展一线……哪里有艰难险阻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有党的阳光照亮。

遵义,党的组织一直在凝聚。从攻克、强度、飞夺、翻越,到追赶、跨越、决战、决胜,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在黔北大地,从“星星之火”积成磅礴力量。

遵义,党的声音一直在传递。党员干部讲党性、讲要义,第一书记讲发展、讲思路,模范典型讲奉献、讲品行……遵义“红色义务宣讲团”进社区、走农村、下企业、入校园,把“党的声音”和“总书记的话儿”传递到城乡基层、千家万户。

遵义,党的队伍一路在领跑。关键时刻,他们是中流砥柱;危急关头,他们勇于担当;艰险时分,他们迎难而上。在时代赋予的大舞台上,遵义的共产党人正以“等不起”、“慢不得”、“睡不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状态,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奉献在前、垂范在前。

新长征路上,向着光明的伟大进军。

猜你喜欢

两学一做两学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写好“四字”文章 抓实“两学一做”
将“两学一做”深入日常
两学一做
两学一做
如何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