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文明的大河基因(一)霞光初绽

2017-07-12张雪峰编辑柳向阳

中国三峡 2017年6期
关键词:两河大河流域

◎ 文 | 张雪峰 编辑 | 柳向阳

人类文明的大河基因(一)霞光初绽

◎ 文 | 张雪峰 编辑 | 柳向阳

当我们打开世界地图,繁华的都市大多依然散布河流、海洋岸边,人类文明的诞生、繁衍和传承依然和远古时代一样,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水源,没有超越生态环境的限制,水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地理环境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

——黑格尔(德国)《历史哲学》

约137亿年前,宇宙在所谓的“大爆炸”中生成。

约45亿年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太空船”——地球——太阳系中一个普通而又神奇的行星诞生了。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地球上的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尽管地球是已知世界中唯一适合生物演化的星球,但演化的过程枯燥而漫长,一直到约20万年前,古猿的一支才脱胎换骨,成为现代智人。

其实,如果把地球漫长的历史浓缩为一小时,人类粉墨登场不过几秒钟而已。只不过是地球上众多物种中的一类而已。

时间到了距今约1万年左右,散布在大河流域的人类好像突然受到神旨的感召,醍醐灌顶,不约而同进行了一场农业革命,他们的语言日趋先进,工具日趋精细,组织日趋复杂,农业文明随之孕育。因为农业文明大都发端大河沿岸,所以又被称为大河文明。

姗姗来迟的人类步履蹒跚,他们逐水草而居,像星星一样散布在广袤大地上,过着狩猎与采集的生活,海洋、河流、湖泊、泉水附近,都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有学者估计,在大河文明之前,全世界总人口不过百万,即现代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

人类常妄称自己是地球的主人。其实,如果把地球漫长的历史浓缩为一小时,人类粉墨登场不过几秒钟而已。即使是登上历史舞台的20万年中,人类也绝对称不上处于中心位置,在猛犸、剑齿虎等猛兽的淫威之下,人类谨小慎微地生活,丝毫没有主人的威严与从容——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众多物种中的一类而已。

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记载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盘古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他死后躯体演化出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双目变成日月,发须变成星辰,四肢和躯干变成大地和山脉,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道路,肌肉变成土壤,汗毛变成草木,牙齿和骨骼变成金属和宝石,汗水变成雨露甘霖。人类是什么变的呢?“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原来人是由盘古身体上寄生的虫子变来。先民们智慧幽默,早就洞察了人的本质。世上万物皆有用处,唯独人类是寄生的,在贪欲的诱惑下,人类以万物之首的姿态自居,对万物颐指气使,对自然无度攫取,彼此间争斗抢掠,哪有半点主人的气度和胸怀!

大河文明直接导致人类几乎同步进入农业社会。

大河文明的第一缕曙光首先照耀在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这里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因巴比伦王国曾统一两河流域达到全盛,所以又被称为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开创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城市和文字,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历法,最早的冶金技术,最早的学校、图书馆,最早的神话,最早的药典……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片霞光,古巴比伦文明的辉煌成就对周边的埃及、腓尼亚、迦南、赫提以及希腊均产生深远影响。这里孕育了最古老的一神教——尤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都深深烙下了尤太教的印记。

底格里斯河孕育出人类第一个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哈桑克夫古城就建在河畔。 摄影/John Wreford/东方IC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地理环境是民族精神产生的基础和表演场地,不同的地理环境衍生出性格气质各异的民族,并影响着这个民族在世界历史上出现、发展的方式及所处的地位。两河发源于土耳其与高加索接壤的群山之中,从西北流向东南,最后注入波斯湾,流域面积大致为现今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区,这里地处沙漠,降雨量小于250毫米,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尤其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每年的泛滥周期和水量的不可预见性,当北部山区的积雪融水遇上暴雨,常引发特大洪水,毁坏水利设施,冲坏农田。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描写大洪水的威力与可怕,连他们敬畏崇拜的爱神——伊什塔尔也是一位融仁慈与暴戾为一体的神,古巴比伦著名史诗《吉尔迦美什》中,记述了大洪水泛滥的故事,也描述了人们甚至诸神都对洪水充满恐惧的情节,考古学家发现的同一时期的淤泥层证实史诗的内容,这是人类童年最早关于洪水的记忆,成为圣经《旧约·创世纪》洪水故事的原型。

两河流域与世界其它大河相比,显然并不是最适合耕种的地区,为什么农业文明的曙光最先在这里出现呢?因为从事农业就意味着要定居下来,翻土播种等待收获,修筑房屋遮风挡雨,贮存食物以备来日。开阔平坦、土地肥沃的大河流域不仅适于人类居住,也是各种野生动物甚至豺狼虎豹的乐园,一旦猛兽或强敌来袭,农民只能孤注一掷,拼个你死我活,撤退就意味着要放弃一切甚至面临饿死。人类无法抵御富饶大河的诱惑,既然最肥沃的土地危险系数太高,就退而求其次,于是两河流域不太优越的自然环境便成了人类的首选,这里的居民——苏美尔人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制作了更多的灌溉工具,引水灌溉农田,他们宁愿多花费些力气,以求得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这使得两河流域与其他大河流域相比,农业技术更复杂高超,文明的发育更早熟。

人类终究抵挡不住大河的诱惑,他们披荆斩棘与毒虫猛兽、对手敌人反复争夺,在大河流域地聚集劳作、生息繁衍。继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出现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相继出现;此外在北美洲的尤卡坦半岛附近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非洲的尼日尔河流域等地区都发现几乎同时期的农业文明遗迹。

曾有观点认为,农业文明是从两河流域发端,然后四散传播至其他大河流域,但现在学界普遍认为,各大河流域的文明基本独立生成、开花结果,并无明显频繁交往联系的迹象。那么,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世界各地的情形千差万别,各大河流域环境也各不相同,是何因素催生大河文明几乎同时萌生,并使人类文明演进速度呈几何式爆发,终于超过了生物演化的速度?不管答案如何,大河文明直接导致人类几乎同步进入农业社会。

到公元1世纪,全球大多数地区的绝大多数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社会财富基本都由农业社会创造,农业文明成为主导世界的主要文明。我们现在身处工业文明,可当我们打开世界地图,繁华的都市大多依然散布河流、海洋岸边:欧洲的多瑙河、泰晤士河,欧亚非之间的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区,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及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沿线经济带等等,人类文明的诞生、繁衍和传承依然和远古时代一样,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水源,没有超越生态环境的限制,水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科罗拉多河航拍。 摄影/东方IC

猜你喜欢

两河大河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运河功能探析
大河奔腾
沙颍河流域管理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大河奔流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大河中的摇篮(上)
大河无声
中俄两河流域领导人座谈会在俄罗斯举行 刘强率团出席 提出10大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