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访屈原小学

2017-07-12文周凌云编辑柳向阳

中国三峡 2017年6期
关键词:葛洲坝屈原电厂

◎ | 文周凌 云编辑 | 柳向阳

寻访屈原小学

◎ | 文周凌 云编辑 | 柳向阳

① 屈原文化知识抢答活动中获得奖品的学生 摄影/谭国新

我来到位于秭归乐平里的屈原小学时,正是课间操时间,学生们在操场上集体朗诵《橘颂》。七八十个孩子,一半人站在操场,一半站在操场和教学楼之间的阶梯上,大概是为了让队列造型好看吧。一个学生拿着话筒,站在台阶的旗杆下领诵。这个孩子在同龄中长得稍高点,形象也帅气些,但是他的领诵听起来并不顺耳,憋出来的腔调怪怪的,同学们的朗诵也说不上生动。去年,在屈原故里乐平里举办骚坛诗会,特别邀请屈原小学出一个朗诵节目,学校选送的就是《橘颂》,五十多个学生,经过一个多月训练,诗句是熟练了,但朗诵并不出色,有的孩子拘谨,落落大方的少——但让学生们在诗会上表现一番是有意义的,也许在他们的一生中,朗诵《橘颂》的瞬间会铭刻于心,屈原的诗歌也会在记忆里永久留下。屈原小学一百多位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橘颂》能在每个孩子心中扎下根,学校也功德无量。

我站在屈原小学的教学楼上远眺,屈原庙和那棵高大的黄楝树清晰可见,阳光撒在那一面坡上,明亮、神圣而又温暖,感觉诗和远方都在那里,一个伟大的诗人诞生于这个村子,真的是让我们感到自豪,不知孩子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学校四周除了挨挨挤挤的民房,屈平河两岸的田亩里,还有远方,都是橘树。橘树在冬天还是绿的,能在冬天挺立,经受住霜打,在这一点上,孩子们多像橘树啊。

1994年的屈原小学,还是土房子,四百多学生。一个偶然的机缘,学校彻底变样了。葛洲坝电厂要在全国援建三所希望小学,其中一所就定在屈原的家乡。这是一份文化情怀,是对这片土地的厚爱。把几栋歪歪扭扭的土房子建成了高大洋气的楼房。老师们的办公桌椅、学生们的书桌和文具、学生食堂不锈钢餐桌,等等,都是电厂援助的,还为学生办起了电脑信息室,捐建了图书室、阅览室,捐书四千多册,为学校设立了学习成绩奖和园丁教学奖。优秀的学生奖文具,最优秀的教师发奖金五百元。1995年的五百元,不知是一个老师一个月工资的多少倍。从建校到现在,电厂每年都拿出十万元,解决学校困难。

下一步葛洲坝电厂将重点援助学校的屈原文化项目,学校和电厂都意识到,屈原文化对这个学校的意义。书本是重要的,屈原这个伟大的诗人对于每个学生也是重要的。电厂是一家企业,却把文化的责任、教育的责任扛起了。建起学校,再捐助那么一两次,或许不难,几十年来,年年坚持做这么一件事,就难了。

② 葛洲坝电厂希望助学行 摄影/鲍明亮

我参观了学校的食堂,窗明几净,清清爽爽,食堂厨具、学生餐桌都用不锈钢制作,看起来经久耐用,食堂每天每顿都将挑捡菜样贮存,以备有关部门检验,是否合乎卫生标准。学生的食品安全责任大如天。餐厅柜子里,学生们的餐具一一摆放,洁净,有序。我想再看看学生宿舍。被子叠成四方,毛巾色彩各异,一条一条,排列垂挂。一年级和学前班的孩子做得稍差一点,尤其要把被子叠成方块困难,不能像高年级那样要求。清洁卫生和一切整理都由学生自己来做,老师只来检查。这样整齐划一的画面,可能只有在军队才会看到吧。我很羡慕现在的孩子,读书也能一天三餐吃上饱饭,国家还配搭牛奶和营养餐,孩子想吃点副食、水果什么的,家长另外放点钱在生活老师那里,请老师代买。国家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强健,家长也生怕自己孩子营养不良。

良好的习惯、品德也是严格教育和训练出来的。我见到了一位保育员易素文,五十多岁了,瘦瘦的样子,以前上讲台授课,病了,学校便安排做保育员。保育员就是负责低年级住读儿童的吃喝拉撒。她现在照护十几个学生,最多的时候有三十多个。她的工作是,教孩子们学会洗脸、洗澡、刷牙,学会穿衣、脱衣、叠被子,教他们把鞋子放整齐,把毛巾挂好。孩子们衣服穿脏了,她去洗;孩子们上课结束了,陪下棋、看电视;孩子生病了,陪去看医生,严重些的,马上通知家长来。最小的学生四岁,父母要去外面打工挣钱,便送到学校寄宿。学校每上十天课放两天假,然后爷爷奶奶接回家玩两天。孩子一到学校就哭,天天哭,特别是下午放学,看到附近的家长接学生回家,又放声大哭,晚上睡觉想起爸爸妈妈,又哭起来,在哭声中睡着,又在哭声中醒来,他一哭,同住的孩子都哭起来,哭是传染病呢。他就这样哭了一个多月。每当孩子哭,易老师就抱在怀里,给东西吃,讲故事,陪着看电视。学生向乐兴进校时,天天半夜撒尿,有时屎也拉在裤子里面,床单和棉絮上都要洇上一大块,让易素文烦恼,天天要为他洗床单,晒棉絮。易素文只好调闹钟,让闹钟把自己吵醒,再去叫醒向乐兴半夜起来尿尿,有时撒尿时,向乐兴恍恍惚惚,仿佛还在梦中。一年后,半夜里才没有撒尿。易素文最怕下雨天和冬天,孩子撒尿了,就要洗被子,晒棉絮。寄宿生读到三年级才会习惯学校生活,受到训练才会有自理的能力。易素文做保育员已十八年了,当年哭哭闹闹的孩子,有的已经长大成人,有的也还是学生。他们回到村里,最想看望的是易老师,这是他们心中永远抹不去的形象,是他们共同的妈妈。一个孩子在最需要爱的时候,是她给了温暖。

寄宿制,是偏僻山村特有的办学模式。以前,村村有小学,现在农村孩子减少了,几个村才有一个中心小学。也有的一个镇才有一到两所小学。交通不便,上学又远,只能让学生寄宿,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无奈的选择。

有的家长把孩子放到学校寄宿,并不放心,怕委屈了孩子,把山上的家什搬下山,租房陪读,为孩子做饭、洗衣、陪住,让孩子感觉有家庭的温馨。我走进学校门口之前,在学校外面转了转。公路两边都是农房,有的三层、四层,最高的五层。家家户户都留有房间出租。一家办药店的农户,四层楼房,上面三层自己住,全装潢了,外墙看起来干净、舒服,最底层没有装潢,黑乎乎的,隔成四个房间,中间留一片公共空间,然后出租给四个家庭。虽然学校现在不收学费,但租房照顾一个学生,杂七杂八也算不得细账,每月也得花千儿八百,这笔开销还得去挣,男人只得出门打工,再把钱寄回来。四个孩子,只有一个是母亲来陪读,另三个孩子都是奶奶陪同,他们都没有妈妈了,有的离婚,有的离家出走后再也听不到一点音讯。他们的父母都是打工认识的,有了孩子后回到老家,女人面对穷乡僻壤,看不到希望,飞了,孙儿们的负担压到了爷爷奶奶们的身上。屈原小学有一百四十多个学生,一半是留守儿童。许多学生,一年半载也难看到爸爸妈妈。

我的儿童时代,读书时天天跑来跑去,常常挨饿,但能天天看到父母,还有爱呵护,而这些孩子们的爱呢,却在远方。

我向校长提出想去图书室和阅览室看看。

图书室共有六千多册图书,有些散乱,好像正在清理。各类书都有,但是关于屈原文化方面的少。全校学生不多,图书却汗牛充栋。只要愿读,有的是书。不知孩子们是否常常来借。学校阅览室能够坐几十个人,但桌子上有了灰尘,门打开得少。让学生走进阅览室,把阅读课排上课表,可能还没有做到。教育教学是有指挥棒的,一切教学都得合上指挥棒的节拍。走出校门开展户外活动、课外活动几乎没有了。因为一出校门,就有安全风险,学生安全对于一个学校来说至高无上。学生被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见识从哪儿来呢?

学校的课外活动也曾搞得红红火火。在各年级中开设过“楚辞”课,让低年级背名句、中年级背名段、高年级背名篇,让每个学生会讲屈原的故事,把屈原的诗改成课本剧,孩子们都争着

葛洲坝电厂希望小学,原屈原小学。 摄影/谭国新

LINKS

葛洲坝电厂援助屈原故里葛洲坝电厂希望小学要点:

■1993年,葛洲坝电厂捐资24万元,加上当地地方投资40多万元,新建“葛洲坝电厂希望小学”。

■2006年夏天,葛洲坝电厂党委领导前往葛洲坝希望小学探访,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带去了珍贵的礼物——三峡工程的知识与影像视频,举行捐赠仪式。

■2009年,专项费用援建葛洲坝电厂希望小学。

■2010年,葛洲坝电厂拨付6万元社会责任专项经费,购置15台电脑,建成“阳光电教室”。

■2011年,葛洲坝电厂为希望小学建设了“阳光图书室”、“阳光阅览室”,并陆续捐赠了3000余册小学生课外读物。

■2012年、2013年,他们为所有教室添置了电子白板教学设备。

■2014年,科学实验室建成。

■2015年5月23日下午,葛洲坝电厂希望小学“承载希望放飞梦想”主题实践活动的项目之一——新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在葛洲坝水利枢纽举行。

■2016年,12月15日,葛洲坝电厂党委领导前往葛洲坝希望小学,看望学校师生,捐资改造学生及教师宿舍。

■按照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设想和规划,葛洲坝电厂拟援建该校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创出品牌,获得更多的荣誉和辉煌。扮演屈原。为了把屈原的生平故事和诗歌讲好,二十多个老师挑灯夜战,把屈原的事迹和诗句制成一幅幅挂图,张挂到校园的墙面。老校长谭国粹能作诗、会写文章,他编屈原的故事;徐宏沂书法底子好,负责写字;郝光举画画不错,做插图。老师们白天上课,晚上聚到一起,你编,我写,他画画,全员上阵,制成七十多张挂图。为了长久使用不致损坏,将挂图又覆上薄膜,然后将七十多张挂图连缀成长卷。每当课外活动,老师们将长卷抬出来,在校园墙面上铺排开去,一节课的时间刚好从头讲到尾。孩子们都喜欢这样的课,了解屈原、理解诗句。

每个班每周还轮流去屈原庙听骚坛诗人徐正端讲课。徐正端在屈原小学教过书,退休后就一直待在屈原庙守庙,守屈原的魂灵,一生研究屈原,写诗。老师们也带孩子们去照面井、读书洞和玉米三丘,村里的每个景点,都有屈原的传说,在现场老师们稍加引导,学生们就清楚明了,也铭记在心。谭国粹还将全体老师和学生带往葛洲坝电厂参观,与电厂子弟学校一起开展教学活动,让农村和城里的孩子手拉手,农村的孩子讲屈原的故事,背屈原的诗句,讲农村生活的艰难,城里的孩子讲城里的见闻,说一些让农村孩子感到惊奇的事情,相互都学到了东西。

挂图长卷天天用,磨损严重,不能再用了。后来,也不知谁丢到哪里去了,谭国粹感到可惜,即使不能用了,保存起来也是纪念,他怀念那段时光,老师和学生们对屈原的痴迷,让他感到温暖。他在屈原小学教书几十年,当校长十二年,过几年也将要退休。他父亲也是从这个学校退休的,干了三十多年,父亲退休的那年,谭国粹便走进了屈原小学,接过了父亲的粉笔头儿。谭国粹如果退休,也刚好和父亲的教龄一样。谭国粹从校长的位置上退下已多年了,只教一门课,一天也只讲一节课,感到轻松,也有了读书的时间。他研究战国的历史,也把《楚辞》放在手边,读读背背,对于屈原和他那个时代研究不深,但要尽多地掌握一些,多学一点,就能多向学生灌输一些。我翻了翻他几本读书笔记本,红墨水、蓝墨水抄录得满满的,尽是关于屈原、关于诗词格律的东西,他还参照别人翻译《楚辞》的内容,把艰深的屈原诗句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诗句。

我还读到他写的一首诗:“端阳小雨绵绵降,故里溪流哗哗响。诗人墨客皆拭泪,悼念楚国好栋梁。”诗读起来平平,但表达的感情深深。每年骚坛(村里的古老诗社)举办诗会,他有时去,有时不去,但诗歌仍坚持写,没停止过。写诗需要功力和悟性,在诗歌创作上,觉得自己不会走向多远,脚踩西瓜皮,溜到哪儿就到哪儿,只要不丢,坚持写就行了。他最大的愿望是再想把屈原文化在校园里闹一闹,重新把屈原的故事编出来,图文并茂地再一次在校园墙壁上展示,把《橘颂》的朗诵、演唱节目永远编排下去。

我离开学校的时候,学生们稚嫩的声音,朗诵《橘颂》的诗句,还留在我耳边。

① 屈原文化是葛洲坝电厂希望小学重要的教育内容组成

② 希望小学组织开展的课外活动摄影/谭国新

猜你喜欢

葛洲坝屈原电厂
梦见屈原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精品工程
端午思屈原
张文发扎根葛洲坝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世界上最大海上风电厂开放
智慧电厂来袭
智慧电厂来袭,你准备好了吗?
葛洲坝情结
葛洲坝下:守护中华鲟繁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