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7-07-12马秋敏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55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创造性艺术设计设置

马秋敏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550000)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马秋敏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550000)

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中,让艺术设计还未成熟的理论不得不仓促迎合高速运转的经济时代,人才输送速度慢,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这条路上我们需要课程设置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需要通过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原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善于引导,并鼓励学生的头脑风暴。

艺术设计专业;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法法

在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在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备受挑战,一方面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过于迅速,还在对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另一方面,经济时代对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极为稀缺。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内一部分高等院校已经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为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学系统而努力探索。

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在21世纪,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中,让艺术设计还未成熟的理论不得不仓促迎合高速运转的经济时代,人才输送速度慢,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经济时代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非常高,高速度高质量的输送人才,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大难题。

第一生源资源质量良莠不齐。随着高校扩招的的教育体制改革,大规模招生导致了学生质量的参差不齐。在社会上,更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文化课不好的学生,学艺术是一种走入高校的捷径,很多学生选择艺术设计专业不是兴趣或特长,而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在这种非兴趣的选择之下,导致学生专业素养低,缺乏创新精神,就业面变窄。

第二高校课程设置不系统化。艺术设计专业涉及面广导致了高校课程设置的随意化,大部分学校都是立足于一种专业然后向其他专业横向延伸发展的,这种极具探索性的延伸,深度和广度由各大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大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分为两个研究方向,其一是平面艺术设计,另一个是环境艺术设计。也有一些高校根据就业需求和自身特点,开设细分类的专业和特殊的课程。

第三忽视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对艺术设计的影响更是久远,艺术设计需要专业知识和灵感,但这些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和文化根基,失去了文化的设计是没有灵魂的。大至儒家、道家、法家,小至一首词、一句诗,都会对艺术设计产生影响。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缺失让我们的学生们失去了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香港台湾的高校里,传统文化的课时所占比例相当大,课程也是射猎颇丰,例如中国艺术传统、中国文人书画、中国陶瓷玉器、中国古代青铜礼器等等,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的观点。

第四创造性思维课程的缺乏。在现行教育体制中,受隶属部门影响,很多高校在教育课程上有缺失,比如考入美术院校的学生在工艺与技术上的课程缺失,考入理工科高校的学生在美术基础理论上的缺失。我们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课程的空缺。

二、设置创造性思维课程的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并不是只有天分就可以成就人才,与其他学科一样,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可以少走弯路。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原理就是开设创造性思维课程的目的。

培养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在观察中产生灵感、在观察中付诸行动。创造性思维课程的设置,最为重要的一部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观察的行为习惯和素描速写方式结合,将观察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转变为感受和体会,再将这种感受和体会具化为形象语言,在不断设置各种观察课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观察成为习惯,自然形成了观察-思考-创新-实践的行为习惯,提高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从“外形”观察开始。艺术设计的组成内容都是符号语言,这些符号语言组成了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学生从观察“外形”中,收集设计内容,并将对“外形”的观察转变为语言描述,例如简单的几何图形,线条给人秩序感、规律感,圆形给人圆满,安全感。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符号语言外形变化的大小或变化节奏的强弱组成了不同的节奏变化。这种把观察而来的丰富感觉语言描述化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用速写的形式记录所观察物体外形的特性、类型、变化、变化节奏,进行比较和分类。让学生养成从身边事物研究外形语言的习惯,通过体会不同的物体从而产生不同的感觉和节奏。培养观察能力的第二步就是培养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这个概念在艺术设计界早已被认可,但是在人人提倡观察细节的时代下,深入细节去体会易让人忽视的细节就非常宝贵。创意的细节大隐隐于市,未开发到的就是宝藏,没有平心静气的观察就不会看到变化着的事物,也就与生活中的细节失之交臂。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创新意识的需要下,通过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掌握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而形成的的新的想法、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这种高等的思维能够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也能从平凡中发现不凡,也会让枯燥变得生动。培养这种科学思维就要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抽象和具象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

艺术设计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偏重于知识理论、经典案例和经验的传授,这种整合的经验传授从一定层面上来讲缺失给学生很多指引,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依据这种经验产生了思维的惰性。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创新设计课题的设立应该是主旋律,不断运用创造性思维,不断深入探索才能发现其中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配合性的普及优秀案例,让这些有趣又有高度审美感的设计作品刺激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是善于判断思维误区。当学生的创造思维进入误区或死胡同时,教师就要果断叫停,或引导学生从另一维度上继续思考,当然,这需要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判断的能力。

三是集体创造法则。很多人都认为群策群力的方法并不适用于艺术设计,其实不尽然,集体创造法则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性并相互激发灵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出大量的构思。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不要对新的构想加以评论而局限思维,也不要设置思考空间,鼓励更多的思维萌发。

[1]唐鼎华.观察与思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2]李帆.创造性思维训练[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马林.思维能力的提升与自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

猜你喜欢

创造性艺术设计设置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栏目设置一览表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