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市场化背景下的电影创作

2017-07-12李万兴河南天河影视集团有限公司456550

大众文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创作

李万兴 (河南天河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456550)

浅谈市场化背景下的电影创作

李万兴 (河南天河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456550)

2015年电影银幕的产出达到139万,同比增长11%,是近五年里的最高增幅。中国的电影市场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目前,电影业依然是中国现行经济环境下最活跃的行业。近年来,观众对电影集中释放的热情,冲淡了一切的行业诟病,掩盖了所有的潜在问题,给予了电影人自我完善的机会,也提供了各种需求在电影业被实现的可能。

市场化;电影创作;发展前景

中国目前正处于“第三次消费升级”时期,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旅游等服务业消费。电影作为大众娱乐,裹挟在整个经济大趋势中,必然会遵循一些常见的市场规律。电影市场越繁荣,各种人才、资金流入得越多,自然也就导致了国产片的质量良莠不齐。“国产电影=低劣制造=忽悠”,很多人都对国产电影形成了这样既定的印象。

电影必须以表达自己为宗旨,也许这个表达正好是大家的处境、感知、经历等等,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这就是个性下的共性,也许在商业上暂时失败了,但坚持高质量艺术创作的原则不能改变。烂片当道高票房现象,作为中国电影市场成长初期的现象,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这个角度上能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解,可以平常心待之。但张扬倡导一种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和粗制滥造的创作理念则非常不妥,这有可能支持和引导出一种“低劣常态化”的危险,最后损害整个中国电影创制作的基础和未来,贻害无穷。造成目前中国电影行业“乱象丛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先,电影市场这种混乱的现象很大一个原因是电影类型划分的不够细,在类型化上规约、提倡和精细作业,使之专业化更明确和提升,成为出品方、创作方和受众的共识。纳入更专业的轨道,基本的制作创作规律就会成为公理和共识,而不是莫衷一是各说各话,促进市场细分对成长中的中国商业电影很重要。不能什么题材火了,就一拥而上大家都去创作什么题材,这必然会生产出一部分粗制滥造的作品。类似《致青春》火了,大家就跟风都去拍青春题材电影,将“车祸”“堕胎”“出国留学”这样的元素拼凑在一起,找几个当红明星拍一拍,就想赢得票房,事实证明,这只能使青春题材电影失去观众,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现在一个帖子、一首歌的歌名现在都能改编成电影IP,这是匪夷所思的,因为这不叫IP,这更像是一个商标,尤其是歌名这种IP跟产品的商标有什么区别?这种作品是没有灵魂、没有生命的,创作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其次,作品的艺术性与市场之间本来就不是对立面,我们既要遵循市场规律,也不能降低对作品艺术性的要求,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有价值的。很多人说,那些艺术片、文艺片作品是没有市场的,拍这样的作品不赚钱,不如去拍一些商业片。像贾樟柯、娄烨那样的导演,他们的作品相较其他一般的作品来说,艺术性相对较高,在票房上确实没有一些商业片成功,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人来到电影院看电影就是为了放松一下,缓解生活工作的压力,相比之下,观众当然会选择一些相对来说轻松搞笑、浪漫温馨的电影,我们不能强求观众去看什么电影,这是观众选择的自由。但不能因此就断定观众的欣赏水平低,欣赏不了高雅的艺术片,这是一种消费习惯,而不是一种水平的高低。你非要让《天注定》《三峡好人》《聂隐娘》这样的电影票房超过《港囧》《心花路放》这样的电影也是违背市场规律的。正常繁荣的市场应该是各种类型的影片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都有自己的观众群,而不是观众一边为商业大片贡献着票房,一边吐槽着电影有多烂,市场应该是百花齐放的。

现在的电影行业,只有市场的繁荣,没有创作的繁荣。等市场份额占满了,电影行业必然陷入一种恶性的循环。说到底,能推动电影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还是要靠电影的创作,只要创作出类型多样,质量上乘的作品,那些质量低下的烂片自然就没有了市场,观众的欣赏能力自然就提高了。现在很多人奇怪像《小时代》、《何以笙箫默》这样的作品为何票房屡创新高,其实一方面原因就是观众到电影院可以选择的太少了,不是观众愿意看,而是除了这些就没有其它可看的了。千万别低估观众的智商,例如《盗梦空间》、《普罗米修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样的电影,或有智力深度、或有人文深度,反而引得中国观众尤其中青年观众热烈追捧,痴醉入谜,为什么?因为中国电影能留给他们思考的东西太少了。

“好莱坞编剧导师”罗伯特•麦基认为中国编剧的缺点在于:1.太急于成功,殊不知好的编剧一定是在失败中成长;2.不真诚地讲故事。3.缺少故事基本规律的训练。现在,“跨界”一词在电影圈早已不再陌生,很多作家、演员、主持人都跨界拍起了电影,这甚至成为了一种时尚,当然也有很多电影甚至票房不俗,但大部分质量平平,甚至只靠某某跨界来吸引观众,作品本身质量不高。为什么在电影工业比我们成熟很多的好莱坞这种现象却非常少见,这是因为好莱坞的分工明确,每个职业都具有很高的专业性,这也保证了影片的质量。

现在不仅国产电影被观众吐槽,国产影视剧也是如此。很多年轻观众热衷于追看韩剧,韩剧这么火也是有理由的。虽然相比国产剧来说制作精良,但剧情上更夸张,却胜在情感是真实的,这就足够了!现在我们很多电影工作者就是觉得什么火我做什么,敷衍了事,拿什么都不当回事,影视只有假大空。这似乎与审查制度没太大关系,是创作者的心出了毛病。

近几年来行业里发生的一个大的变化,就是互联网与电影行业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变深了。互联网带给电影市场更多的机会,2015年,《老炮儿》《心迷宫》《夏洛特烦恼》这些原本并不被市场看好的电影,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得了更大的关注,甚至获得了票房的成功。互联网技术对于电影行业的改变是巨大的,但是技术要真正用到事情上,而不是单纯地炒作概念。无论是传统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电影的内容还是要回归本质。你并不会因为是黑白片就否认一些经典电影的质量,也不会因为许多经典电影没有用过互联网技术就否认它们的伟大。好口碑靠的是作品过硬的质量,所以搞好创作是电影成功的第一步。

未来,中国的电影行业发展将更快,但火热的局面并不能掩盖行业内存在的问题。电影市场大火背后,依然掩藏着许多问题,电影更像是一门手艺,它的品质提高是需要一点一滴去改变、去做到实处才能出现的。其实现在的创作环境已经比10年前宽松太多了,所以对电影行业而言是遇到了机遇期。中国的经济进入平台期时,当代年轻人对自我,对生命深感焦虑,此时他们不仅仅需要通过娱乐来放松,更需要通过“故事”来温暖内心深处平时难以触及的柔软,这或许是每个电影人都难以逃避的使命,也是每部电影的终极追求。

[1]李艳.《中国电影整合营销策略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75

[2]刘海强.《中国电影市场的整合营销》.科学之友,2006(12):110

[3]于丽.《再谈电影企业的商业化操作》.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4):76

猜你喜欢

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创作鉴评
当创作不再是幸福的事时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场说来就来的雨》创作谈
诗词创作“三要”
《春日闲吟》创作心路历程和体会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