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汉字设计理论综述

2017-07-12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430068

大众文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汉字计算机数字化

柳 林 李 婕 (湖北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430068)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汉字设计理论综述

柳 林 李 婕 (湖北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430068)

数字化汉字设计研究,目前基本处于研讨和设计竞赛活动,还未发现作为一个中心范畴展开系统理论研究,也没有从数字技术与艺术角度来给予理论的系统总结。数字新媒体对汉字设计未来视觉形式,需要理清数字化技术对汉字设计的影响及其脉络,认识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表现特征与规律。构建数字化汉字设计理论体系,增强汉字设计在新媒体艺术的设计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表现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数字化;汉字设计;新媒体;动态化

一、数字化设计理论

数字化设计使更多人有机会投身到艺术创作,只要有艺术构想,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来实现。数字化设计扭转了传统艺术思维,比如,利用计算机设计和渲染表现建筑效果渲染图、产品效果图,逼真、直观。数字化设计实现了“有形”的和“无形”的设计,如互联网的页面设计、动态化的虚拟互动设计。

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技术开始逐渐侵入人们的生活,其中的综合交互集成为一个系统,以便人们完成复杂的综合信息交流。这个时期,艺术创作可以通过超级链接的界面,向人们传递数据、文字、图像与动画,还能传递动态音频和视频的能力,多媒体艺术得以扩大。它以其生动逼真的图像、音响,以及鲜艳色彩的交互手段,广泛运用于文化、教育、影视、广告、娱乐等领域。在这个时期,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开始进入多媒体艺术实践的探索,同时美术与艺术设计也开始由机械转向电子再向计算机艺术发展的趋势。比如纳尔逊的超文本(1965)、劳雷尔的光互性幻想系统(1986)、考西的后有机表演(1995)、默里的数字媒体美学(1997),思洛恩的数字小说(2000)等新理论不断出现1。这些新的理论很快被接受,运用计算机新媒体进行创作的艺术品不断出现在国际性博览会、运动会、大型艺术展中,数字化技术迅速进入艺术设计领域,使得人们不得不去接受和操作它,互联网网页设计、计算机图形、新媒体合成技术对于艺术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数字媒体艺术中的数字化设计

李世达在《数字媒体艺术概论》中认为,数字媒体艺术既可以定义为数字艺术作品本身,又可以定义为利用计算机和数字技术来参与或部分参与创作过程,即创作的艺术2。廖忠祥在《数字艺术论》中对数字艺术的描述,他认为,这种新形态艺术是艺术家利用计算机数字信息处理设备,通过数字处理技术创作平台,对自己创作意念进行的实现,并通过网络将作品向欣赏者群体发布,以一种可参与互动的方式欣赏的艺术过程3。另外一些学者提出,数字媒体艺术是在以计算机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艺术家对作品的创作、承载、传播过程,催生了一大批新形态作品的产生。

1952年,美国的Ben Laposke 用计算机模拟的波形图《电子抽象画》预示电脑美术的开始。1968年伦敦第一次世界计算机美术大展标志着数字化艺术进入到了应用研究阶段。1984年微机和工作站进一步提高了个人计算机图形设计运用,大批商业性美术设计软件面市,以苹果公司研制的MAC机和图形软件的桌面系统被市场广泛接受。如Steve Jobs创办的Pixar制作了全三维动画影片《玩具总动员》1999年11月24日在北美首映,随后Dreamworks也开始进军三维动画领域,诞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动画片,不断刷新票房。

90年代中期开始,Internet在全球得到了普及,与此相关的网络多媒体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音频、视频、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与网络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计算机图形学的动画与多媒体,以及网络游戏的日新月异,“数字艺术”这一新颖的交叉学科得到科学家和艺术家认可。

(二)数字化艺术概念描述

“数字艺术(Digital art)”概念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数字化艺术的界定:有学者认为数字艺术是用计算机实现的艺术,是计算机实现的四维艺术;数字化艺术是计算机艺术,是一种崭新的艺术流派;数字化艺术是计算机图形学发展的产物;所谓数字化艺术是指计算机技术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是一种以数字化新媒体方式创作出的艺术形式等。

在数字化艺术中“媒体”这个词出现之前,由于数字化的特征,“比特”可以很容易地相互混合,可以同时或分别地被重复使用。文本数据、声音、图像、动画等的混合被称为多媒体,这个词被广泛地使用着,其描述方式也相当复杂。所谓多媒体就是针对多种载体(媒介)上的信息和多种存储体(媒质)上的信息用计算机进行采集、储存、编辑、显示、传播等综合处理的技术,所以也称为多媒体技术。实际上,多媒体不过是混合的比特,只是一种过渡的概念,数字媒体则更深入融入信息技术的艺术传播。

通过计算机产生、记录、处理、传播从而获取的信息媒体成为数字媒体(查阅刘惠芬《数字媒体传播基础》观念)。数字媒体指信息传播的载体,即以不同于以往的模拟信号,而以“非连续”的数字形式存在的一种叫做“比特”的电子符号为载体,全方位交互传播信息的计算机装置4(奚春雁《数字媒体的现在与未来》观念)。数字媒体是一种以二进制数的信息传播,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及其编码和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查阅刘清堂《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观念)。

(三)数字化设计手段的重要性

王虎在《数字媒体艺术》中提出,数字媒体艺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创作出来的多种媒体艺术样式。是一种利用统一的数字工具、技术语言,并且规范,多样化,可无限复制传播的新兴艺术形式。数字化设计手段综合了数字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和服务,其主体应该是技术、传播和人5。可见,数字化设计手段包括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微处理器、数码、互联网技术设备,以及影视视频系统、遥感技术、远程通信系统,通过数字手段实现的艺术作品。

从摄影到电影,从电视到互联网,从手机到4G无线互联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数字媒体的魅力在不停地变化和推进。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自身150余年的历史与传媒变革紧紧联系在一起,突破性地全面引入数字媒体这一概念,向世人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数字化设计和历史上每一次技术进步一样,体现了人类特有,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在数字化艺术领域,其设计手段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局限。尼葛洛庞帝认为:“数字化能施于巨大的能量性质,在从前不曾存在的领域寻找到希望与尊严” 。数字媒体艺术及互联网的便利,提供了人机沟通与交流的艺术平台,它不仅创造新的艺术作品,同时创造着数字化艺术方式。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更多的数字化设计内容被整合进来,比如数字化汉字设计、数字化包装设计、数字化服装设计等。

二、数字化汉字设计理论

数字化汉字设计是围绕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汉字的形态设计提供了新的空间。计算机图形技术使汉字设计形态从简单有机形、几何性到立体三维,实现了文字的色彩、材质、光线三维、动态化、虚拟互动效果,大大提高了文字形态设计的真实性和预见性。特别是数字新媒体技术平台与传统媒体的内容制作平台进行优势互补,更加丰富了影视媒体的汉字形象艺术效果。数字时代汉字设计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计算机汉字设计富有独特的现代感,自由变化、多维性、多样构成、动态化、虚拟互动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但是就我所搜集掌握的相关资料来看,国内外与之相关的课题还没有发现,国内已经出现一些零散的探讨性论文,尚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

我们在中文期刊网上查阅了1990年至2012年涉及数字化汉字设计的研究文章,国内学者的研究仅查找到86篇探讨数字化汉字设计论文。这其中包括字库设计、多媒体动态文字设计、网页文字设计、新媒体文字传播、汉字图像设计研究等,只有20余篇涉及到数字时代汉字设计研究的核心问题。罗树宝的《计算机排版字体》、孙为的《数字媒体的动态文字设计》以及王锐明的《影视片头中的汉字设计》等,这些针对某个方面的探讨观点对数字化汉字设计研究颇有帮助。

目前还没有发现数字化汉字设计研究著作,但是在一些数字媒体艺术的著作中,寻找到了有关汉字设计技术的描述。如铁钟的《广告片头设计》中的第四章广告片头的表现技法——字体特效的制作。曹田泉的《新媒体实验艺术与设计》中的第三节网络艺术的实验性主题—ASCII艺术是字符设计。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大赛组委会编著的《为书之林》,是一部在信息技术浪潮的裹挟下,汉字解决了进入计算机的难题,汉字印刷字体品种日趋多元,汉字文化的魅力也日益彰照。王怡峥的《影视特效制作揭秘》,是了解影视特效行业制作流程,典型实战技巧参考书。徐琦的《电视包装制作揭秘》,是以本介绍我国电视栏目发展现状,电视栏目包装相关知识,电视栏目设计方法和实践操作作品来源的唯一资料。王虎的《数字媒体艺术》,在书中第六章数字平面设计艺术里论述了文字的设计与编排。

还有付志勇、杨静、李林、刘东雷《计算机辅助设计》、姜军、王传东、罗云平《数码电脑设计》、郑钧《动态媒体设计:从界面构成到思维创意》、龙晓苑《数字化艺术—技术、应用与技术》、张文俊《数字新媒体概论》、埃斯汀?伯勒(Burrough.X.)、迈克尔?曼迪博格(Mandiberg.M.)、张健《数字艺术设计基础》、梁峰,田少煦,梁宇红《数字交互广告设计》、曾祥民《Avid Media Composer影视后期制作技术标准实训教程》等,这些书籍大多是计算机技术教程,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方法描述,应该说有关数字化汉字设计研究还处于微观、零散的状态,现在需要对数字化汉字设计发展阶段的逻辑脉络未予以深入系统化研究,尤其是需要从历史脉络、发展规律、技术方法、传播方式等理论问题做全面的系统梳理工作。

注释:

1.黄鸣奋.《数码艺术50年:理念、技术与创新》.《文艺理论研究》,2004第6期.

2.李世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3.王虎.《数字媒体艺术》[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页.

4.奚春雁.《数字媒体的现在与未来》[J].《互联网周刊》1999(7),第16-20页.

5.张文俊.《数字新媒体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页.

[1][美]赫恩・巴克.《计算机图形学》[M].蔡士杰、宋继强、蔡敏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谢晓昱.《数字艺术导论》[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龙晓苑.《数字化艺术—技术、应用于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方兴.《数字化设计艺术》[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廖忠祥.《数字艺术论(上)》[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柳林(1965.7- ),男,教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方向教学研究工作。

李婕(1992.1-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方向。

2017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技术下中文字体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7Y041(本文为该项目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汉字计算机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