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作品《小背篓》的艺术风格分析

2017-07-12广东文艺职业学院51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0期
关键词:背篓曲调湘西

陈 哲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510000)

声乐作品《小背篓》的艺术风格分析

陈 哲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510000)

《小背篓》是一首典型的新时期经典民歌,具有浓厚的湘西风格,作为湘妹子的宋祖英以湘西人的身份完美首次演绎了《小背篓》,并一直被人们所广为传唱,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通过对《小背篓》艺术风格的分析,将进一步了解湘西文化,从而更好地弘扬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特质。

小背篓;宋祖英;艺术风格;演唱特质;创作作品

一群在湘西大山里把冰棒放在背篓里的土家族苗族大妈、背篓、吊脚楼、深山、溪水、赶场、河滩……这一连串的景象勾勒出了一幅幅典型的湘西“边城”风光景象,这也正是《小背篓》所呈现的清纯画面。由欧阳常林先生作词、我国著名作曲家白诚仁先生作曲,1990年由宋祖英把这首散发着浓郁湘西气息的原创声乐作品带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并深深打动了全国观众的心。

一、《小背篓》的创作背景简析

词作者欧阳常林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创作的《小背篓》歌词朴实无华、亲切动人、形象鲜明。体现出欧阳常林先生创作思路的艺术独特性,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切热爱之情,他深深喜爱着这片土地,且对湘西人民生活现状了解细微,对童年幸福生活的歌颂和美好回忆。

曲作者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白诚仁先生,四川成都人。自从1955年10月分配到湖南省歌舞团工作起便扎根湖南这块具有浓郁民族音乐的土地,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全身心地投入这片热土,进行创作,深入侗乡、苗寨采集音乐素材,踏遍三湘四水,在充分吸收民间歌曲丰富养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投入到创作之中,创作出一首又一首唱响全国的湖南民歌。在他五十余年的创作艺术生涯中,白诚仁先生更以“伯乐”的眼光挖掘培养了何纪光、宋祖英、吴碧霞等一大批湘籍歌唱家。他是第一个开采出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富矿创始者,《小背篓》就是他其中的一部经典原创作品。

进入1990年初,正是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音乐的传播媒介在这种大驱势的浪潮中得到不断提升和壮大,从当时单一的卡带、录音机、磁带、录像带到有声影像的黑白电视机、直至现在普及千家万户的彩色电视机、CD、DVD等的出现,促使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创作作品实现全屏效果。由湖南湘西大山走出来的乡妹子宋祖英,以一曲《小背篓》使人们对民族风格歌曲开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认识,又重新回望过去的田野生活,重温对亲人的情感记忆。正式进入90年代后,广大的歌曲创作工作者,多以歌颂党、歌颂伟大祖国,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为主要题材,它一直为我们伟大的党精神文化传递的形式之一,同时激励着广大人民怀着一颗赤热的心投入到火热的现代化建设之中。它也是民族精神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随之进入高速发展的多元化交织时代,广大老百姓的精神生活需求大步提升,除了阳春雪的“西洋货”、当时时髦的轻音乐、流行音乐,更需要民歌的“民族精髓”。《小背篓》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小背篓》借助动人形象的歌词,描绘出湘西人民的生活的美好景象,妈妈的小背篓是贯穿全曲的主导线,小背篓是湘西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小小的背篓啊装的是满满的爱与情,这是一首典型的民歌风歌曲,风趣生动、具有儿童般的语言特征。用第一人称的手法,真实、生动形象地叙述了童年时期幸福快乐的生活,抒发了对家乡及母亲无限的思念。旋律特点是典型的湘西山歌风格,曲调清新、起伏流畅、委婉悦耳,词曲的完美结合是山歌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呈现了最美湘西的壮丽景色。

二、《小背篓》的曲式结构分析与演绎诠释

首先从曲式结构方面来分析:是由“呈示、对比、再现”三段体结构而完成。全曲描述了一段朴实纯静的童年美好回忆场景。在作品引子部分采用了以柱式、和弦、分解和弦音型的级进入为前奏,并在加有轻快活泼的和声主旋律线条中,表现出极为温婉幸福而愉快轻盈的音乐形象。充分展示出整个作品在创作体裁上的音乐发展动力。在每个乐段中基本采用了非等长与非完整的音型结构的乐句及乐节组成。形成作品的丰富内在张力和深度内涵的场景再现。在曲式结构上即灵活又平衡舒展,凸显出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本身散发出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

第二是从调式上来分析:它是属带前奏加尾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构成。采用了我国民族调式中的#F羽调式,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渗透出勤劳的湘西土家族、苗族妈妈身背“小背篓”的“晃悠悠”甜美幸福之感。当听到这个音响效果时,会自然的联想到一位背着背篓的苗族妈妈正在弯延的山坡上徒步跋涉的喘息情景,从容而自然。在音乐中自然地引入装饰音、变化音,调性转换十分丰富,充分表达了主人翁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对音乐的进一步展开达到了预期的艺术效果。

第三从旋律上分析:有着极为淳朴甜美,净化心灵之感,音乐情感表达的手段采用得当,恰如其分,音乐线条发展中描写出小小背篓世界的勤劳与乐观,淳朴与善良,此曲通过采用了我国民族五声羽调式特点,同时还借鉴了湖南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中的变化音运用并多处加入了较强的色彩变化音:“#1、#5、#4”,使得旋律线条,在甜美、纯朴、亲切动人的基础上,显得更加委婉流畅、多姿多彩。

最后从作品的节奏上来分析,创作者为了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创作意境,表现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不同节奏时值的休止符,音乐情境中恰到好处的起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奇妙意境效果。节奏明快舒展,表现了童年幸福甜静的欢乐时光。无认从音型设计、调式调性、节奏运用,还是曲式结构,旋律线条等方面来看,都能深深感受到这部具有浓郁土乡气息的艺术创作作品,它的完美设计与精湛技艺,无论是艺术风格、音乐形象,还是审美感受,都给我们广大观众以清新脱俗的感受。

作品《小背篓》作为一首经典的创作作品被很多演唱者所传唱,在对《小背篓》进行二度创作中,以湘西苗族人民大山生活背景为出发点,以其审美属性为基本点,让听众通过对苗族艺术描写的视听感受,通过运用声乐演唱进行情感层面的解读。《小背篓》在演唱处理上对演唱风格的把握要求:声音明亮、真实,自然、淳朴。第一段演唱时要求力度不需太强,保持中速。第二段在整首歌曲当中的一个小高潮,在这段演唱中声音的流动性需要自然平稳。紧接着两个衬词“哟”的出现表现出一种对母亲的感激回味之情,此时无法用言语表达,随之引发出了全曲的音乐主题思想,也是抒发感情的关键乐句,要求对情感的表现处理把握非常重要。第三段重复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演唱时以情托声、声情并茂地表达歌中意境,当演唱到高音处“妈妈”这句时是全曲的最高潮处,应运用豫剧中的抖腔,保持圆润甜美的音色,力度上从弱到强,从远到近,唱出心中的思念和深情。

三、《小背篓》的曲调韵律与意蕴

所谓湖南风格的作品创作,是需要词曲创作者通过充分吸收湖南传统民歌歌词和音乐素材或借鉴湖南民间曲艺及戏曲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再利用现代作曲理论专业技巧将传统民歌词曲加以改编创作和发展,才能体现出赋予其新时代的特点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的声乐作品。这些创作作品在曲调上既保持了湖南传统民歌的特色和韵味,又融入了当下现代音乐元素,使得音乐结构形式、音乐形象、意境表现等方面才具有更新的创意。一首曲调的风格决定赋予曲调怎样的灵魂,将歌词所需表达的意义包含的丰富情感和曲调的韵味准确地通过感性的声音表现传达出来,是曲调风格所要追寻的。中国民歌风格各异,千姿百态,其中湖南民歌独占一方,湖南风格民歌的特点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时而诙谐、时而泼辣,曲调清新脱俗、别具一格。浑厚嘹亮的山歌,优美抒情的小调等等,其曲调风格曲体多种多样,百花齐放。《小背篓》是一首具有典型的湖南湘西风格的原创声乐作品,曲调清纯甜美、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湘西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峦重叠,溪流众多,居住着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地域形态创造了《小背篓》的独特音乐曲调韵律。

作品《小背篓》朴实无华,形象鲜明,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具有作曲家自身的创作意图,它是民族与时代的结合。第一乐段旋律优美,节奏张弛有力,形象生动的刻画出童年的我,天真地坐在“妈妈”“小背篓”“晃悠悠”的调皮、可爱、美好的愉快情景;第二乐段是对童年幸福生活的赞美,让人沉静在甜静的幸福童年回味之中。《小背篓》它作为体验与祈愿的表达艺术,自然而然的从原本意义上联系着自己的“乡土”,有着独具内涵的乡土情结。歌曲结束句中巧妙运用的衬词:“噢!噢!”,仿佛是将没有说完的童年趣事用一种特殊的最原始的感叹抒发出来,那是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对母爱的无比赞颂。

四、《小背篓》的演唱艺术内涵

作为湘西土生土长的宋祖英,在演唱《小背篓》的艺术处理上,无疑表现出她对家乡的无限赞美之情,她的歌声富有湘西特有的灵性,情感的表达真实而质朴,不但准确把握了作品的情感内涵,而且能鲜明地表达出浓郁的湘西民族风格的地方特色。她用心感受、用情揣摩,把心中的亲情、乡情融入到演唱之中,在技巧上宋祖英做到了声断气不断,以情托声,美妙动听,充分展示出她独特的演唱魅力。

在作品中有多处巧妙运用了代表湘西特色的装饰音,使作品更具有湘西民歌的特色韵味和魅力,也是这首歌的难点之处。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它将歌曲中“尝呀野果呦”中“呦”的下滑音唱得圆润连贯,轻巧自如,悦耳中透露着丝丝调皮,还有“溪水边”、“小手呦”、“逛了”、“大世界”等词句中的下滑音均演唱得无衣无缝,恰到好处,让人听了舒心悦耳。“头一回赶场”中“赶场”两个音运用了跳音,表现出无比愉悦的心情。“看了赛龙舟”的“看”字,这里是一个六度的大跳,宋祖英在演唱中演得准而稳,表现出她扎实的演唱功底,这与她这个湘妹子天然的嗓音条件也是分不开的。宋祖英把握住了歌曲整体的情绪走向,声音韵味悠长、真实自然、明亮清脆 、声情并茂。最后那句“甜在我心头,噢噢!噢!”尤其是高八度的地方是全曲的结束句,宋祖英此时的声音清晰而明亮,仿佛在缓慢地诉说着纯朴的母爱。音乐渐渐接近尾声,她的歌声悠然回荡在幽静的山谷里,是对童年的回忆,对母亲绵延不断的思念。宋祖英与《小背篓》淋漓尽致的完美结合,使《小背篓》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宋祖英成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民族歌唱家。

《小背篓》这首作品是词曲作者倾心创作,通过演唱者精心二度创作,共同呈现的一部经典艺术作品。音韵格律、遣词造句方面造诣精湛,演唱技巧上也独具特色,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浓郁,使该作品独特性得到完美呈现。对于音乐艺术的表达,作品所要呈现的风格与意韵,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揣摩,用心去歌唱。演唱一首作品,首先需了解该作品的背景及表达的艺术风格,要全身心的融入其中,感受歌词意义,加强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才能声情并茂的进行演唱,表现出其艺术内涵,是每一位声乐演唱者所追求的,也是我们今后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陈哲(1982.12- ),男,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背篓曲调湘西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黄牛背篓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白嘴角马的背篓
背篓 外一首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湘西大剧院 艺华斋 日月坊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