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当代背景下的没骨花鸟画

2017-07-12哈尔滨学院15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花鸟粉色花鸟画

孙 毅 (哈尔滨学院 150000)

试论当代背景下的没骨花鸟画

孙 毅 (哈尔滨学院 150000)

没骨花鸟虽拥有悠远的历史,但在现代画坛上的地位并不突出。近现代国画家通过接触西方理论和绘画技法,摸清了中国传统没骨画能更好地与西方绘画融合创新,并在没骨花鸟画上寻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没骨画;绘画技法;花鸟

哈尔滨学院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HXS20161311

艺术的本质在于对美的独创性表达,纵观艺术史任何一个门类绘画的发展,都要符合其门类的标志性的规则,反之,就只能看作为为开创新的艺术门类。当代背景下的没骨花鸟画,如果要给这个概念下个定义,它应当是归类于中国花鸟画的当代新形式,这种“新”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技法的继承与延展,更多的体现在新材料、新技法、新思维和现代都市思维观照下的人文表达;对于这种带有探索性质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梳理其与传统的关系,那就要从传统中国画谈起。

一、没骨画花鸟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简述

以传统“没骨”画为例,“没”其“骨”,即将表现在宣纸等材料上的“骨”墨掩盖起来,或者不用墨线勾勒轮廓。这种画法源于花鸟画。花鸟画自唐代成为相对独立画种后经历了几个时期的嬗变,在唐代兴盛,在五代高度成熟,五代南唐徐熙不仅是“野逸”风格的开创者,同时也生产出“没骨法”《梦溪笔谈》有记“:徐熙以墨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这就是“没骨”花鸟最初的样式。徐熙的“野逸”风格为后人没骨花鸟奠定坚实基础,新形式在宋画以写实为主的宫廷画到达巅峰时,新艺术思潮便开始逐渐涌现,在历史规律中是必然的。在北宋时期,更有意味文人画思想的出现对工笔画追求写实、精雕细琢、色彩丰富的宫廷画风形式产生一定的冲击。在新思潮推动下大批艺术家提出写意性行为,拥有扎实的工笔画基础,用写意借花鸟如动植物、昆虫等来抒情、寓意。所以水墨写意性绘画兴起的同时,没骨画受到影响并得到新融合的机会,没骨和写意的区别是:没骨法一般说来技法上用笔比较工整做到形神俱有,而写意就是以表达神为主。沈周的没骨技法上就是相比他的写意形态和用处理上较工整严谨。自徐氏创立“没骨花”之后至元、明两代已很少有人学习继承,花鸟画却在意笔上大为发展,而使“没骨”大受冷落、跌入谷底,但也证明其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清时恽寿平开始抢救几乎失传的“没骨花”技法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没骨法” 以色彩、直接渲染、粉笔带脂、点染并用,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近现代“没骨”亦从这开始新的发展。

二、近现代没骨花鸟与西方艺术的联系

现代中国画家从受西方美术理论和文化影响下,新的创作思维开始迸发。没骨画家尝试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前提下寻求创新,不仅仅把目光停留在国内的创作形式了。现代没骨画家采用中西融合的绘画形式,在不违反艺术规则下结合新材料、新思维把西方绘画的技法融入到了中国绘画中。中国绘画中体现的不仅仅是纯粹的传统技法了是因为西方绘画理论的引进。任何一幅作品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画面,这些构成元素在绘画作品构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没骨绘画作品中大量运用以点线面突出了平面构成的重要性,使得画面具有现代设计感和装饰感,并越来越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在现代没骨花鸟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平面构成的元素,因而对比中规中矩的传统没骨画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没骨画并没有就已开始强调用笔,且逐渐远离中锋,可是注重质料运用的染也属于用笔,没有超越笔的范畴,并呈现出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内容。文人画至清末,在技法上抱残守阙,已全无新鲜可言。而外来文化理论的影响却无法阻挡,已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处,特别是西画因光影绘画出写实立体效果及变化丰富的色彩与没骨画中鲜明的色彩运用及注重自然造型的特点相互融合,经过长期沉寂的没骨画在近现代被居巢以撞水、撞粉技法发挥到极致。产生了全新的绘画形式,并在对绘画的审美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技法先用笔画上墨及植物颜料,趁其未干时撞上水及粉色,等到干时墨及植物颜料被水及粉色挤到边缘,就能自然形成的立体及自然浸化所形成的效果,与西画追求立体感、重肌理的绘画效果相切合。在当代绘画舞台,撞水、撞粉技法被推上历史的平台,是一种必然。

三、创新技法走在前

现代没骨画是在写意及工笔的折中,也符合国人中不偏,中不易的绘画态度,岭南画派在材料上拓展了使用的空间。撞水、撞粉的“水”、“粉”除直指水及白色以外,还指相对溶于水、透明性质、覆盖力弱的植物颜料及不能溶于水、不透明、覆盖力强的粉状矿物颜料;中国画的色彩主要由这两大类颜料组成。粉色主要应用于工笔重彩,它从矿石里提炼出来,矿石又分为晶体与非晶体,粉色采用晶体矿石,晶体矿石是天然的结晶体,多数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研磨成粉末时,还是结晶颗粒。结晶颗粒不能附着在纸上,所以粉色加入胶方能涂画。首先是粉色调胶要恰到好处,胶少了,附着力不够会掉色。在绘画过程中胶多了,粉色就像罩了一层雾,色彩就不够明亮。调胶方法,将粉色倒入白碟,将胶水直接兑入,然后用食指压住中指,在白瓷碟里研磨,研磨至胶将颜料包围住每一颗色粒为止。再者是上色,粉色因为是矿物颗粒,在纸本或绢本上不易涂均匀,再加上不能一次性厚涂,就必须多次薄涂,保持颜色透明,上二三遍后就必须上矾胶水把已上的粉色固定住,再薄薄地罩上几遍石色,再重复上矾胶水固定,按上面步骤反复直至涂匀为止,这就是所谓的三矾九染。林若熹教授在没骨领域中此法的创新性研究比较深入。没骨花鸟的粉色性质决定工笔画上色是染,因此主观理性居多,结合构图取舍地处理画面。水色多用于写意,水色所用材料的提炼于花、叶、果、树枝、树脂等各类植物,制成块状或片状的干胶体,用时用水调开,水色之间可调合,也可和墨而用墨骨画是对工写两极的折中与调和,而撞水、撞粉却是把两类本不可相互调和的颜色,通过“撞”和运用平面构成元素的创新方法下融合在一起,撞水与撞粉的质不同,表现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语

在当代国内外多元文化艺术交融的环境下,艺术在审美趣味上趋向多样化,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早已不是传统花鸟画的表达形式能满足的。在这种当代艺术环境下,艺术家需要不断地寻求技法上的突破口并进行创新,创作出符合审美并具有思想的作品,使没骨法这种传统而独特的表现手法能充分发挥它的艺术特色,促进了当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画家除了在绘画能力上的提高外,提高艺术思想觉悟更为重要。要不断地自我创新,不断地提升自我价值,才能为绘画事业做出贡献。将新技法和平面构成成熟地运用在没骨花鸟画中,就是在传统没骨花鸟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掀开了现代艺术中崭新的篇章

[1]林若熹.没骨的现代意义[J].美术观察,2004.

[2]常姗姗,孙敬.简析传统没骨画的风格特征[J].大众文艺,2009.

[3]林若熹.没骨水艺?当代水墨的技法分析[J].收藏, 2012.

猜你喜欢

花鸟粉色花鸟画
写意花鸟
粉调幽然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花鸟卷
嘿!粉色男孩
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