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造型设计看当代社会生活与文化消费
2017-07-12湖北工业大学430000
冯 娅 (湖北工业大学 430000)
从汽车造型设计看当代社会生活与文化消费
冯 娅 (湖北工业大学 430000)
通过回顾汽车造型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汽车功能的变化,现代汽车已不仅仅作为一个代步工具而存在,而成为了物质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当汽车作为奢侈品被人所消费的同时,汽车造型的多元化也体现出不同的消费选择,隐藏在其背后的是社会性别、阶层等一系列文化差异。作为当代精英生活方式的表征,汽车造型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定义,同时也激发了一些隐秘的欲望,在制造商的引导下,诱惑消费者迷失在不断消费的物质欲望之中。
汽车造型;物质文化;多元化
一、当代汽车造型的文化叙事
汽车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代表性产物之一,在近百年来的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汽车早已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人们依靠汽车的机动性享受着出行的便捷同时也承受着日益增多的汽车所带来的交通与环境上的问题。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当代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已经离不开汽车。当我们谈论到汽车时,头脑中自然会浮现出一个汽车的形象,已经有许多学者就此研究过汽车造型,有些通过数据量化的方式提取出汽车造型设计的特征和特征线,有些从具体设计方法的角度探究汽车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与设计理念。然而对于汽车造型设计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联却似乎鲜少有人关注。
一百多年来,汽车的造型设计由单一风格为主逐渐演变为当代的多元化风格共存。如今汽车制造商会有计划的推出各个系列不同风格的汽车,每个系列之下又会有不同的款式,各种款式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可以说,今天的汽车制造商们为消费者提供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样化选择。人们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喜爱的汽车,做出不同的消费选择在表面上表现为人们的兴趣不同,实际上体现出的是人类社会之中消费观念的差异。“当时产品的设计差异就是当代社会差异观念的一种具体体现。在普通人的头脑中,这些观念往往是混乱而矛盾的,而设计以一种清晰具体、无可否认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1
汽车造型设计在最初是以实际使用功能分类,比如有小轿车、卡车、面包车等等,每种造型对应着一种使用功能。然而近代以来通过对市场的不断深入了解,汽车制造商开始为不同人群开发不同风格的汽车。比如有为女性设计的汽车,一般造型小巧色彩鲜艳;有为中老年设计的汽车,以风格复古色彩沉稳为主;还有为公司白领设计的汽车,为工人设计的汽车等等。一旦有人驾驶一辆明显风格不适合自己的汽车,其他人便会觉得不伦不类。
二、当代汽车造型的多元化风格分析
多元化设计风格出现的原因在于,汽车制造商根据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等因素将消费者分为不同的群体,并假设每一个群体都希望通过自己所购买的汽车体现出自己所属的圈子。在此,汽车的设计者不仅开发了不同风格的汽车造型,同时也表达出其对社会内部文化差异的理解,这种理解又通过实际制造出的各类汽车而在消费者眼中得以强化。
可以认为汽车制造商正是通过造型设计向社会传达他们的观念,即汽车制造商眼中对社会各个群体的认知。而这一认知的来源则是宗教、小说、影视作品、教育等数百年或数千年以来树立的一些社会文化观念,比如男性天生勇敢进取,女性天生柔弱。无论这些观念是对是错,可以肯定的是经过时间的沉淀,社会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而汽车的出现则为确证这些观念提供了比文字与虚拟影像更为真实的实体符号。人与人的区别,群体与群体的区分在汽车的不同造型上清晰的被表达出来。因此成功的汽车造型设计会符合其所在的社会文化的内部划分,与人们对社会的认知相协调,这样也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同。从这个视角来看,汽车也就成为了社会文化的标志。汽车的制造商不停地推出造型风格迥异的汽车进入市场,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的同时也在购买某种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表征,在庞大的汽车工业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副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
三、汽车造型设计的转向与迷失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们的性别年龄等基本属性不同,对汽车造型的需求确实有一定的差异,然而当代的汽车造型的设计却不是基于人们的基本需求,而是建立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中。“制造商继续瞄准小群体市场,但是这些群体越来越不为地理身份、阶级、性别或年龄所界定,而是通过文化品位、生活方式价值观及性格类型来界定。”2汽车的造型不再依照汽车的功能而产生,而是源自消费者确立身份认同的需求,或者更确切的说,源自汽车制造商想象中希望消费者所需要的身份认同。
汽车造型设计不再受汽车功能的支配,在消费欲求的推动下,创造出根植于精英趣味的虚拟经验。精英趣味原本是属于社会精英阶层的生活方式与品味,而如今在消费社会中却高于精英阶层之上,成为社会各阶层都可以追求的一种文化形式。这样的好处是丰富了社会上的消费选择,但同时也掀起一阵仿效精英消费的风气。“为了最大限度地刺激消费,愉悦人的感官,成就人的享乐需求,设计师不得不借助流行时尚的外衣,停留在产品外观表征的创制,从而让人不停的追逐虚幻、奢华、享乐的生活方式。”3汽车制造商通过大量的风格灌输和影视广告的暗示,建构了一整套引导大众消费的时尚机制,而那些追赶潮流之人永远都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因为他们所消费的精英化生活方式一直在变换。于是汽车造型设计也迷失了其目标,滑向了对欲望的无限追逐与释放之中。
汽车造型的风格设计需要走出消费主义的限制,发掘自身对人的生活的意义。“一种成功的风格是设计师和消费者的趣味相会聚的表现,是当下的审美环境下的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它甚至决定着下一步的设计风格趋向。”4汽车造型设计不能忽视人的精神与文化需求,但也不能成为庸俗的享乐化设计,而应该探寻更加审美化的方式。或许设计师与消费者都应该摆脱物质欲望的诱惑,探索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设计。
注释:
1.阿德里安•福蒂.欲求之物:1750年以来的设计和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4:77.
2.彭妮•斯帕克.设计与文化导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8:157.
3.李万军.当代设计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168.
4.李建盛.希望与变异——艺术设计与交流美学.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