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7-12吴炳强
吴炳强
广州体育学院
体育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
吴炳强
广州体育学院
在体育院校中,军事理论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虽然近年来我国各个体育院校中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显著,但在教学当中仍存在一些客观问题,如对于军事理论的思想认识欠缺、教学方式单一陈旧、教学工作不规范等,制约了体育院校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对体育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出军事理论课程的特点和教育意义,提高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水平。
体育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军事理论课程主要是将军事现象及战争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系统化的概括,是我国军事科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有世界军事知识、历史知识和天文地理等,在体育院校中开展军事理论课程,能有效为我国国防建设加强后备人才力量建设,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军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当中需要从我国当前综合国防实力和战略布局出发,根据我国国防建设的特点,弥补教学当中的不足,结合我国现有的政策及规定,对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进行详细规划,推动军事理论课程的健康发展[1]。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一些高等体育院校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对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工作产生阻碍,对国防教育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中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和对策研究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一.军事理论课程特点
(一)教学内容广泛,专业繁多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工作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在军事领域的思想认识,加强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看来,军事理论课程与一般专业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且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知识面宽广,覆盖了我国科技、农业、工业、外交、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设计专业也十分繁多,学科的门类广泛,其中含有大量的名词术语,每一个章节的内容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呈相对独立状态,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存在困难。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主要是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在理论知识方面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二)课时少,要求高
军事理论课程的设置根据大纲规定,一般在36课时,课程设置时间较少,但在大部分体育院校中,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仅在25课时左右,且部分网络课程就占据5%,军事理论课程的开展时间少,主要是由于学校在对于军事理论课程的思想上认识缺乏[2]。此外,在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形式上,虽然有明确要求,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教学手段多样化,以综合素质考评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相较于一般专业课程而言,其教学要求较高。
(三)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军事理论课程作为我国国防教育的重要体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提高人们的国防意识,有助于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有助于培养出我国新社会主义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虽然在体育院校中所开展的军事理论课程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其意义十分重大。在军事理论课程的开展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精神,提高学生国防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加强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中更有利于融入社会,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二.军事理论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缺乏
近年来,随着关于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课程教学的有关文件出台后,各类高校及教育部门都认真落实,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一些体育院校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工作的检查结果发现,其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与实际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院校中的教育工作人员缺乏思想上的认识,虽然院校中对于军事技能训练较为重视,但在军事理论课程中的素质教育及教育改革问题认识存在不足,没有站在国防建设及战略全局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不能为我国国防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预备军官和后备兵员[4]。军事理论课程的开展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是体育院校教育的客观要求,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体育院校并非是专业军事型院校,因此在体育院校中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实非必要,即使课程的开展也不能对其他专业课程产生冲击,因此对于军事理论课程的定位及认识不同,导致体育院校在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时,院校及教师对军事工作开展的力度不够,态度不端正,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军事理论课程的开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不规范
教学内容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材编制不统一。军事理论课程的教材是我国国防教育的物质基础,也是教学工作实施的重要依据,但从当前我国各个地区中所采用的军事理论教材来看还十分不统一。而规范的军内教材,是由全军办公室所编制的统一教材,并将其下发到各个军官单位中,在地方体育院校中明显与军内教材不统一,有的是各个院校或地区自行编制的军事读本,也有国家级出版社所编制的系列丛书,有业务部门所编制的内部读物等,教材的内容主要存在逻辑混乱、观点落后、引证不准和概念模糊等诸多问题,甚至有的教材编制是借书牟利,导致军事理论教材的权威性和系统性缺失[5]。第二,军地培训不统一。近年来我国国防教育工作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国家对于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也予以重视,一些军地派遣军事教师和军官对学生进行培训,各个教育职能部门积极接受授课指导和军事培训,但由于军地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导致不同地区的院校和军官形成各自为战的教育局面,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反差[6]。第三,教用不能良好的结合。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如果将军事理论教学课题与学生感兴趣及周边的热点问题进行紧密的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但从当前来看,军事教材中对于我国近几年的南海问题、藏独或是钓鱼岛等相关热点问题都没有进行详细的介绍,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导致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缺乏有效性。
(三)教学方式单一陈旧
在部分体育院校中,军事理论课程的开展还存在教学方法的问题,当前我国体育院校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或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保证,在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仍是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或反感。其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缺乏实践教学,虽然在理论课程教学中,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但是缺少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不能对军事课程产生长久的热情,也缺少必要的检验措施,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7]。最后,军事理论教学缺乏信息手段,多媒体技术在我国各个大中小院校中都得到了普及应用,但对于国防军事教学网系统全国只有部分院校中建立,甚至部分院校在建立国防军事教学网系统时仍停留于表面形式,不具备实际操作功能,且由于部队资源基于安全保密需要,一些派遣军官的课件和教案并不能上传到网络中,只能登陆军网,导致体育院校和军队中的军事资源不能实现共享,其教学效果也就不尽人意。
三.体育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完善的军事理论课制度
由于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及群体,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军事理论课制度,确保军事理论课程开展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首先需要加强军地协作。学生军事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既是国家法律部门赋予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同时又是我国军队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军地双方的协作关系,确保双方在学生军事教育工作中能够进行良好的合作及协调,共同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军队培养出优秀的后备兵员[8]。军地协作的加强需要明确教育部门与军事部门双方的职责,根据体育院校中军事教育工作实际情况,做到各司其职,自觉完成自身工作任务,履行相关义务,并设立联合的办公机构,在院校中定期展开会议,解决学生在军事理论教学和军训当中所面临的问题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互相支持与配合。军训的展开,需要军事部门在人力、场地和资料等各个方面都予以协助,派遣高素质军官进行施教,从而满足学生的训练要求;院校需要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为人才培养和部队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在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当中,需要加强派遣军官和军事教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派遣军官的优势和较高的军事理论知识水平,军事教师需要对体育院中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形成优势互补。在教材的编写中需要进行统一编制,由于军事理论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政策指导性和影响力较强,因此需要将其纳入到全国统编范畴中,设立专门的军事专家和军事理论教授,为军事理论教材进行编写,并广泛征求各个省市及院校的军事理论课程授课情况,编写统一的军事教材[9]。教材内容应涵盖不同地区的选学内容,应满足学生军事爱好的需求,还要结合当今我国军事形势和政策对教材进行不定期修订,并及时编制辅助的多媒体配套材料。
(二)进一步深化军事理论课内容
军事理论课程内容的深化改革,主要是从三个方面作为出发点:首先,需要紧紧围绕着教学大纲,突出教学重点。在明确教学内容时需要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各个章节具体特点,选择教学的重点内容及章节进行讲授。对于军事理论教材中如军事高技术等难以理解的教材内容时,需要对其基本理论观点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事例和战例进行说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深入了解。其次,需要与地区特点进行结合,突出教学的针对性。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存在着较大的自然差异、人文差异和文化差异等,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突出各个地区的特点,与地区热点话题进行结合,让学生对周边的事物及话题产生正确的认识,并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积极探索和关注国际和国内中的重大事件,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国防意识,在未来发展中积极投入到我国的国防建设中,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10]。最后,还要与学生专业和兴趣爱好紧密结合,对于体育院校学生而言,更加具有体育精神和竞争意识,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当中需要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明确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并结合体育专业内容对军事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军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当前体育院校中军事理论教学还存在着不足,面临着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军事理论教学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断加深,相关业界人士对于军事理论课程的开展也予以了关注和重视。基于当前体育院校军事理论教学的不足之处,如学校对于军事理论教学存在思想认识上的缺失、教学内容不规范、教学方法单一等,对体育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对策进行分析,主要是从建立完善的军事理论课制度和深化军事理论课内容这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树立起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我国国防建设培养出强大的后备力量,促进我国国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斯迪虎,蔡文伟,吴晓农,张爱军.军事体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与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02:118-120.
[2]邱团,李月红,农贵,丹慧芬.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0,02:131-133.
[3]赵志荣.体育院校单招生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05:105-106+128.
[4]魏利婕,徐大鹏.论体育院校本科专业乒乓球普修课程改革暨教材建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6:45-51.
[5]严智勇,姚晓峰.当前军事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01:53+109.
[6]陈杰.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6:163-164.
[7]赵金岭,康辉斌,张淑香,吴玉华,温志宏.论案例研究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以体育经济学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4,18:148-149.
[8]陈曦,高爱国,孙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01:90-95.
[9]马毅,马艳红.体育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04:457-459.
[10]黄莉敏.影响高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实效的教师因素探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