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印象
2017-07-12图文
图文/张 艳
巴基斯坦印象
图文/张 艳
巴基斯坦——这个神秘而圣洁的“清真之国”,有其独有的信仰和习俗,众多的宗教遗址和文明的多元化,让这个有着千年的历史国度,更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岁月变迁的沧桑,连年的恐怖袭击和阴霾的笼罩,印象中似乎只和贫穷动荡、爆炸、塔利班等处处充满危险的国家连想在一起,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国家?我带着好奇和忐忑之心走进巴基斯坦,一探究竟,揭秘异域人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
千百年来《古兰经》的精髓早已根深蒂固印在巴基斯坦人的心中,一个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在饱受战乱之苦和经济危机之后,人们仍然用平静的生活,用信仰和力量做出最有力的抗争,商业虽然谈不上繁荣,不过大街上还是有不少广告牌,从日用品,电器到饮料、应有尽有。只是广告牌上健康阳光的美女,与牌子下面的铁丝网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人在巴基斯坦颇受礼遇。中巴友情源远流长,“巴铁”的修建,更让他们对中国人情有独钟。警车开道乃世界一绝,特警威风凛凛,不停做着各种手势指挥四周的车辆,示意为我们的车子让道。汽车、摩托、马车、嘟嘟三轮等挤满了马路,在这里我感受不到丝毫慌张与恐惧。我们是这个城市的陌生人,每走过一个地方,都会迎来他们温和友善良的目光。很多人会说“您好”,走到哪都有当地人热情的打招呼,握手,合影,完全不亚于国内的明星出行。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写满了安定两个字,没有受到侵害的事情发生。
也许是因为战争和恐怖的威胁使生活过于压抑,所以他们总喜欢把车子装饰得花枝招展,以此来引起别人关注和增加喜庆的气氛。乐观的心态使他们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活依旧乐观坦然,随处可见身披美丽彩衣的“花车”,就像印度电影《大篷车》一样,作为巴基斯坦特有的交通工具,就像个美丽的新娘,让你过目不忘。混编马路上,货车、客车、蹦蹦车、甚至马车、骡车也加入了交通工具的行列,打扮得非常花哨,大摇大摆从你面前呼啸而过,狭窄的街道常常会被各种车辆挤得水泄不通,车流、人流交织,嘈杂一片。
街头集市和老街,更是一个古老而鲜活的世界,狭窄的街道,拥挤的房屋,临街聚集千奇百怪的各种店铺,一家挨一家,你想要的,都会出现在你的视野中,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衣料服饰,日用杂货,小吃摊儿,烤馕铺,学校、茶馆、教堂……还有《古兰经》的诵读声,更有架着机枪火箭炮的流动警车,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热闹嘈杂,即古老、神秘又充满魅力。看着当地人站在路边喝着新榨的甘蔗汁,挑选着各种布料,感受着异域的风情,一面之缘,一切匆匆。瞬间让你忘了时间,成为定格,成为一个短暂的永恒。
身着色彩艳丽服装的女人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但在这里看到的大部分女人永远只露着两只清澈神秘而又吸引人的大眼睛,你永远别想看到她那一张神秘的面容,只能想象面纱后面她有多么的美丽,更有一些女人身穿一种叫“波尔卡”的衣服,一件长袍将女人从头到脚罩在里面,裹得严严实实,双眼也被遮在带网眼儿的面罩后面,眼前只留一个如纱窗一样的眼罩,如同监狱的铁窗。她们只能透过这个小纱窗了解眼前的世界。这是当今世上最保守的女性服装之一,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凭那闪烁着的明眸和独特的东方气质,就会让人回味无穷。
一路走来,吉尔吉特的风情、洪扎的喧嚣、古丽米特的美丽、白沙瓦的神秘、拉合尔的夜色、还有碧波荡漾有东方瑞士之称的史瓦特山谷……虽是走马观花,但却无不感受着“灵魂之城”的脉动,无不恋眷着“圣洁之国”的风情。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曾在这里捕捉到灵感,写出《消失的地平线》虚幻迷离,令人神往。正是“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放”!
张 艳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美国摄影学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杰出国际摄影家十杰”,首届全国海峡摄影十杰,国际摄影IPA名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