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桥申遗正当时

2017-07-12

海峡影艺 2017年1期
关键词:蔡襄桥面泉州

古桥申遗正当时

2017年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是古泉州在宋元时期(10一14世纪)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洋商贸、海洋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分布于以今天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

价值特征

洛阳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海粱式大石桥,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的造桥技术。洛阳桥的建造,方便了泉州港陆海联运,是泉州海洋贸易活动兴盛、交通技术发达的见证。

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郡人李宠,甃石为墩,架木板为浮桥,供行人过往。

皇祐五年(1053年),泉郡王实、卢锡、许忠、义波、宗善等十五人兴筑万安渡石桥。

嘉祐元年二月至四年十二月,蔡襄督造万安桥竣工。

从绍兴八年(1138年)到咸丰末年(1861年),洛阳桥几经修缮。其中宣德六年(1431年),郡人李俊育曾将洛阳桥增高三尺,历修三年。

上世纪30年代洛阳桥 (吴彰敬摄于1930年)

基本概况

洛阳桥位于洛江区与台商投资区之间洛阳江入海口,距泉州市区10公里,是连接泉州至省城福州,乃至江西、浙江腹地的交通要道。

洛阳桥俗称万安桥,建于嘉佑元年至嘉祐四年(1056年一1059年),明代在此基础上进行修缮,目前仍保留有宋代桥基,1993年一1996年亦有修缮。宋代,洛阳桥完工后即成为舶来货品“胡椒、槟榔、玳瑁、犀、象,殊香百品,异药千名”运往省城福州的坦途。桥南、桥北也形成“列肆喧雷”的集镇,其中,桥北洛阳街仍保存有建桥时为保佑建桥、镇桥而建的祭祀海神通远王的昭惠庙,桥南村保存着纪念建桥有功的郡守蔡襄的祠堂。目前昭惠庙与蔡襄祠仍保留有宋代建筑石质基础、台基等,木构件等其他构件依原貌修建而成。

洛阳桥系花岗石砌筑,现长731米,宽4.5米。桥墩45座,两侧作护栏,有500根栏杆石柱,其中28根为狮身栏柱,所用石桥板最大的长11米,宽0.98米,厚0.8米。海条桥板重约数吨至十多吨,施工难度非常大,建桥时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建造技术。

遗产具体要素体现的价值

“海洋大通道”繁荣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和社会经济的兴盛,泉州出现史无前例的造桥热潮,仅有记载的大型桥梁就有106座,史称“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洛阳桥因其独特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洛阳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海粱式大石桥,首创“筏型基础”、“养蛎固基”、“浮运架梁”等先进的建桥技术,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载入世界桥梁史册。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桥基屡被摧毁,造桥工匠创造出“养蛎固基”的方法,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方法是沿着桥梁的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接江底的矮石堤,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把桥基石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桥工还创造出一种新型桥基——筏形基础,即用大长条石齿牙交错、互相叠压、逐层垒砌的方法筑成桥墩,墩的上下游两头俱作尖形,以分水势;同时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

洛阳桥两头有4尊宋代石雕的护桥将军,桥体两侧有6座宋代石塔并刻有月光菩萨及梵文,另有祭祀海神通远王的昭惠庙等,皆是难得的宗教艺术文物。

洛阳桥历史

1933年,十九路军长蔡廷揩将军改建桥面为钢筋混凝土面,增高5尺,并拓宽桥面,至了米以通汽车。变古代梁式石桥为现代公路桥梁。

1937年,抗战开始。地方官吏破坏桥梁。郡人为便行旅,乃募资购置木板,覆盖于人为破坏的桥面洞孔处。

1945年,郡人鸠资重修桥面木板。进士林骚作《重修洛阳桥木板记》。

1973年,泉州市政府于桥西侧建公路桥,并建桥闸,以减轻古石桥的负担。

1985年6月,泉州市财政拨款8万元,对洛阳桥进行勘察,测绘和试修。

1988年1月,洛阳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4月3日,洛阳桥维修工

程方案论证会在泉州召开,根据古桥;的保存现状,决定拆除民国时期覆盖在石桥板上的钢筋混凝土桥面。

1993年2月一1996年10月,由中国文物研究所主持,进行全面修复。拆除被不当改造的桥面,恢复石板桥面。

1999年,政府财政拨款15万元严修建石将军护棚及维修碑亭。

2003年,局部重修。

2004年一2005年,中亭重修,并整治环境。

(转载于《今日台商投资区》第244期)

洛阳桥维修测量、设计方案(1983年)

概 况

洛阳桥位于泉州市北十公里处之泉州湾内,横跨泉、惠、宋嘉佑间郡守蔡襄建,系古官道之要津,宋元时期已名闻于世,因年代久远,历经明万历间大地震的破坏,虽累代有修葺,然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近代成为福、泉、厦、漳之交通要道。长期以来车辆震动及自然性侵袭,破损严重、解放前桥曾被填以土方作为公路达410.6m,加以混凝土通、柱,路面达373.6m。现存桥墩仅29个,桥板148条,整条公路面高出原桥面1.8m,增宽1.2m,已成为非古非今之桥梁。桥上尚存宋代石将军四首、石塔五座(不完整)塔基座一,原宋代桥上亭已无存,两侧围栏也一无所有,桥中有近代建筑楼一,厝一,亭一,桥之西侧建水闸二个,堤岸一条,这些均有损于桥之观瞻(图二,桥现状)

一、桥之长度

由于桥首尾为土方覆盖,其原有实际长度难以辨明,路面实测全长为784.2m,从可见墩测墩距,每墩在10.6m至12m左右,按此长度计称加首尾二墩应为71墩。碑载:洛阳桥共46墩而最始桥长便成为552m,为什么桥实长为784.2m,从测量上来看有四种可能性:

1、蔡襄修桥时,墩较低,而首尾引桥不筑墩,而形成墩数与桥长不符;

2、蔡襄修桥时中间岩石处不筑墩,而形成墩数与桥长不符;

3、晋江县志载:蔡襄修桥长360余丈,宽1.5丈,宋代一丈为2.6m左右,以此计称即全长应为885.6m,46墩每墩以最长12m计量能885.6m;

4、桥之长度是否在明宣德间李五加高时增加墩位,及明万历间姜志礼修桥增加七墩,加长了桥面。以上几种原因有待拆修时加以考证。

二、桥 墩

1、墩高:最高8.3m,最低2.5m、6-8m者居多。

2、墩身长宽:长6m、短4.5m、宽小者3.7m,大者12m,一般在4-6m。

3、船头尖:最短3m,最长6.2m,一般在4m左右,从可见墩测量,墩尖在墩身筑砌后另加。

4、桥墩分二层,下层条石粗大,有40*50cm,50*55cm,55*60cm条石筑砌,地面可见6-8层,地下约3-4层,此系宋代原墩。上层以24*30cm或15*26cm条石筑砌,6-7层不一,高1.6-1.8m左右,此层系明时李五所加,县志载李五加三尺是不正确的,应说加六尺为宜。

三、桥 板

从现存148条桥板测量,规格不一

1、面宽有:48cm、50cm、68cm、70cm、75cm

2、厚度有:45cm、55cm、60cm

3、长度有:7.45m、8.95m、9.75m、10.5m

4、桥板重量每条约8-14t

四、基 础

桥之基础随地面高低筑于海泥中,估计应有一至二层卧桩,现场看尚无露桩墩,29墩中有三墩散失严重,五墩倾斜,其他均有大小散失,由于公路闸筑于上水,为了防止排洪冲跨桥基,考虑均应拆修加固。

五、石 塔

桥面石塔尚存五座,筑于两侧船头尖上,其中方形一座、圆形一座、八角形三座,均保留宋代形式,塔之高度不一,有4.6m,5.5m,5m,5.7m ,3.2m均有散失不完整如3.2m方形塔,系中段散失,葫芦刹更换,余四座底座均有大小散失,这与历代维修有关,甚至有位移现象(图三石塔)

六、亭

《晋江县志》载:“郡守蔡襄建成石桥……为南北中三亭”根据民间传说与当地老人介绍为七亭九塔等八对石狮,从现场考察有五亭痕迹,即建亭墩头较大,而且塔建于亭前是否有七亭可能,我们认为宋代应有三亭而且为石构。历代修葺时有所增建形成七亭。民间传说及群从说法有它一定历史根据,因此我们按七亭设计,而且保留宋代闽南石亭风格参改惠安柯山石亭,晋江姑嫂塔门亭,以及闽南坊亭结构而设计(图三 石亭),如果把桥恢复宋代原貌,应为三亭,而非七亭。

七、栏杆

按碑文载:围栏五百,从现有资料照片来看,每墩两侧各栏杆柱3支,即每12m为6支,全桥应有420支,碑之记载五百支应包括引桥栏杆柱。(图三栏杆柱)

八、狮子柱

民间传说,狮子柱为28对,按资料照片狮子柱安装在桥亭两侧,每亭8支,即七亭28对,狮子柱造型由市文官会陈泗东同志所提供我们按这两种造型设计(图三狮子柱)。以上说明供参改

维修方案

鉴于洛阳桥现状,加之新公路闸筑于上水,如不维修,今后有被排洪冲垮可能,因此维修工程势在必行。维修中务必做好复旧工作,使之恢复原貌,保存祖国文化遗产。桥之维修有“三利,三难”:利者:一、新公路早已建成,维修后可保证杜绝载重车辆通行,有利于文物保护;二、维修工程进行中不会像安平桥那样受行人、交通,土地的影响,工程可顺利进行;三、维修后把不符合宋代的建筑物等拆除,环境处理好真是雄伟壮观,可供中外游客参观旅游。难者:一、公路建于上水如迂特大洪水,排洪时对桥冲击力大,加之墩宽,排水压力大,维修时对基础施工设计要特别严密,并要防土泥流失,施工难度较大;二、洛阳桥施工中受湖水影响,给施工带来困难较大;三、桥两侧均为海,没有任何停料及施工场地,加之桥板及墩石均为巨型大石,吊装难度较大。我们设计以机械吊装。(机械吊装图纸包括施工图纸20份存本单位)

项 目

1、搬掉410.6m长土方

2、拆除水泥通,柱,面板373.6m长混凝结构

3、翻修及重修桥墩,大小共71个

4、拆除护坡石3970立方米

5、恢复桥上全部栏杆(包括栏杆柱、狮子柱、栏杆枋、顶石)

6、拆修及恢复石塔九座

7、拆除安装全桥全部新旧桥板

8、恢复桥上石亭七座

9、拆除桥上后期建的岗亭、围栏、厝、楼等不符合宋代建筑物

10、拆除两侧水闸二座及堤岸80m,并修建水中人造山一座,亭一座(由于桥上土方无处投放,故设计在离桥100米处堆人造山以供消除土方及水泥板的去路)

11、在桥首尾设台阶南三层、北四层,杜绝车辆通行(详见示意图)

猜你喜欢

蔡襄桥面泉州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桥面板温度效应研究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胡子怎么放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吴其萃作品选
奇怪的桥
我家还有……
蔡襄拒为皇后写碑文
桥面与桥墩
蔡襄之母:被皇帝奉为“君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