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花园人工湖水处理工程技术应用分析

2017-07-11江雪鸿

现代园艺 2016年14期
关键词:人工湖水处理花园

江雪鸿

摘要:在人工湖水景的营造过程中,要突出多方面的技术控制,尤其是在水处理的技术运用中,对于人工湖水景营造中涉及到的氮、磷、硫等污染物质的处理,以及水体富养物质的运用,构建水体综合体系的平衡发展。本文围绕某花园在人工湖水处理中采取的方法进行阐述,并探讨了其综合技术,及如何在整个技术控制中营造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水景环境。

关键词:花园;人工湖;水处理;技术应用

1项目概况

广东某小区为高档商品楼,在坡地上挖掘出一个人工湖,面积约为12000㎡,水深为0.50~1.50m,总容积约为10000㎡。水体补充水源采用附近一水库的水,其水质为地表水V类。小区四周为市政道路,大气污染一般。湖南边为自然的小山坡,大雨时会有部分洪水冲进湖内,其余三边为高层住宅,有截流措施,因此,总地表径流污染不严重。湖底土壤为黏土,与外界的地下水几乎没有连通。

由于本项目水质要求较高,要求达到GB38382-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要求;另外根据景观规划要求,人工湖应为生态景观水体。因此,在结合当地降水以及天气情况下,进行人造水体的全面处理。笔者将结合相关的工程实例,突出在花园人工湖水处理工程技术的综合运用,能起到很好的实际效果。

2各种水处理方法的比较运用及方案的选择

2.1生态自净法

通过水生植物、动物来构建生态系统,辅以曝气机和生物浮岛来加强水体的生物化学分解能力,主要依靠水体的自净能力。其工艺原理为: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沉降、降雨)一人工湖一微生物分解。

水体自净能力主要依靠微生物分解能力,但在城市中,孤立的人工湖,其水体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量很难大于外来污染物的量,并且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弱,水质仍然无法保证。因此,此法虽投资较少,平时的维护管理费用也较低,但是处理水体有着极大的风险,不宜采用。

2.2物理法

采用水力曝气过滤机或石英砂过滤砂缸,通过不断地循环过滤,再辅以消毒,主要依靠过滤功能去除污染物。其工艺原理为:进水一过滤机过滤(去除污染物)一出水。

物理法强调的是过滤,其原理是通过石英砂等粒状材料滤层截留去除水中颗粒杂质,在去除COD、BOD、藻类等污染物的同时,也同时去除水中的微生物等,从而造成水體完全丧失自净能力。现在有一种水力曝气过滤机,虽然增加了曝气功能,但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过滤功能,并且过滤机内也不适合生物的生长,因此也无法保持水体的自净能力。

由于水体丧失了自净能力,为了保持水质,就需要不停的循环,从而减少水中的污染物。无论是水力曝气过滤机,还是石英砂过滤砂缸,都是大型机械设备,不仅投资较高,还得设置专门的设备间,在景观设计时很难处理。

所以,此法处理大型景观水体的日常维护成本较高,初次投资也较高,而且水体也丧失活性,因此也不宜采用。

2.3人工湿地法

人工湿地法是生物法和物理法的结合,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湖水通过系统时,经砂石、土壤过滤,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湖水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转化或分解,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其工艺原理为:进水一人工湿地(去除或分解污染物)一出水。

与生态自净法相比,通过人工湿地强化外来污染物的降解,稳定可行,水力负荷大,可以抵抗一定的瞬时污染物冲击,湖水内循环可以让水体处于一种有序、缓慢的流动状态,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另外,从湖底抽水可以降低底泥量。

与物理法相比,物理法属于机械过滤,而人工湿地更多的是依靠微生物进行分解,湖水通过人工湿地过滤后,水中仍然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水体仍然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虽然人工湿地法也需要循环水泵,但其循环周期比物理法大了很多,根据工程经验,当水温>25℃时,其循环周期不宜超过10d,当水温<25℃时,循环周期可以适当延长,温度越低则循环周期越长。为了达到水质要求,又减少维护费用,采用人工湿地法更经济合理。

3人工湿地的设计

3.1湿地类型的选择

人工湿地主要分为自由水面湿地(地表流式)和地下水流湿地(潜流式)。地表流式人工湿地,类似于稻田,污水流进湿地停留若干天后排出,水力负荷较低,占地面积较大,且不易控制,一般不宜采用。

潜流式人工湿地根据水流形态又可以分为水平潜流、垂直潜流、波形潜流、下行上行复合潜流等,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大,对BOD,COD,SS,重金属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好,且很少有恶臭和孳生蚊蝇现象,主要由植物、填料床和布水系统3部分组成,种植的植物有芦苇、美人蕉、灯心草等,可以对绿化景观起补充作用。

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和有效地结合景观,本工程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在正常情况下,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染去除率为:COD>80%;BOD 85%~95%,可达到10mg/L;SS<20mg/L;NH3-N>60%,P>90%,农药及细菌>90%。因此本项目景观水流经人工湿地后,其水质为:COD<72mg/L;BOD<20mg/L;SS<20rag/L;NH3-N<14mg/L,Plmg/L,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要求。

3.2工艺参数的选择

3.2.1循环周期。为了保证湖水的水质达到要求,综合考虑污染物浓度、藻类的控制、感官指标等因素,根据工程经验,湖水的循环周期定为15d,则循环流量为1500㎡/d,折合为62.5㎡/h。

3.2.2湿地面积。湿地面积按水力负荷法进行设计,一般为0.8㎡/(㎡/d)~1.25㎡/(㎡·d),根据经验,本工程湿地面积按1.25㎡/(㎡/d)设计,则人工湿地面积为1200㎡。结合景观要求,人工湖为缓坡设计,整个湖岸2m范围都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等,适当位置还设计浮岛。所以整个湿地面积为整个湖面面积的1/4-1/3。

3.2.3水泵及暴气增氧机选择。水泵的扬程对能耗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少扬程的能耗,但也要考慮水泵的磨损造成扬程下降的影响,经计算选择水泵的扬程为7m。暴气增氧机是增加溶解氧量的有效方法,有效去除蓝绿藻的方法,同时改善水塘底部的土质,使底层土增氧并避免产生有毒气体,达到有效防止水中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患病死亡的可能性。在这里设置2台,主要放置水流死角区域,能使水流最大限度的交换,达到循环增氧的目的。

3.2.4水生植物的选用。主要选用苦草,石菖蒲;浮水植物:莼菜。

3.3补充水的处理

补充水为地表V类水,而湖水要求是地表Ⅲ类水,为了避免二次污染,应将补充水处理后排到人工湖内,其处理方式也采用人工湿地。其工艺原理为:补水一人工湿地(去除或分解污染物)一出水。

人工湖的水量损失包括水面蒸发和池体渗漏,根据工程经验,每日最大蒸发量按8mm/(㎡·d)计算,最大日蒸发量为96㎡/d,最大日最大时蒸发量为4㎡/h。池体作了防渗漏措施,可以不计池体渗漏损失,因此总的水量损失为96㎡/d。

人工湿地面积也按水力负荷法进行设计,按1.0㎡/(㎡·d)计算,其湿地面积为96㎡,与循环水的湿地合建,且合用一套水泵。

3.4其它相关设计

为了形成良好的湖水内循环,水泵吸水点和人工湿地出水点分别设置在人工湖的两端,水流形态为顺流式,尽量避免死水区,因为如果某个区域的水得不到交换,则容易出现富营养化,形成点污染源。

为了使湖水内营养物质形成循环系统,最终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适当投入鱼类,螺等,并适当投入生态基,使动植物、微生物、富营养物质之间达到平衡,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同时,在水体中安放特殊微生物载体,水中原有土著微生物自然附着其上,大量生长繁殖,高效分解水中污染物,强化水体自净能力,并能够捕食分解藻类,不产生二次污染。

4经济分析

正常情况,2台水泵和2台暴气增氧机每天分别开启12h,共72kw/h,按1元/度电计价,约72元d,全年约35040元,另外鱼苗和螺共投入量为50kg,合计人民币1500元,水生植物总价为15000元,则合计总价为51540元,但这只是理论分析,估计实际运行费用会低于这个数。相对于其他设计投入是相当经济的,当生态平衡稳定以后,湖中设备开放时间就可以适当减少,让其自身形成一个平衡系统。

5结语

因此,在城市公园人工湖水的技术处理中,要结合当前的综合发展方式,形成多元化的技术控制,这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综合品味有很大帮助。采用现代化的污水处理技术,结合水景营造的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城市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共融。

猜你喜欢

人工湖水处理花园
标出位置
人工湖
曝气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
浅谈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在水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人工湖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