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疾病在牛羊养殖中的防治
2017-07-11马庆红
摘 要:传染病在牛羊养殖过程中传播速度非常快,为了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在常见的几种疾病中,总结出病因并归纳出一些常见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细菌性疾病;牛羊;养殖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25
传染病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十分常见,且一旦发病则会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传染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果不寻找到病因,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应找到病因并总结出一些常见的疾病类型。
1 细菌类疾病
1.1 沙门氏菌病
这种传染病主要由沙门氏菌引起,属于细菌类疾病,且一般会呈现散发状态,疾病发作期间还会伴随肠炎、败血症等疾病[1]。幼羊较易受沙门氏菌感染,发病期间会出现精神不振、腹痛以及腹泻等症状。
1.2 羊梭菌性疾病
这种疾病由羊梭菌引起,会对羊群产生较大危害,甚至还会引起羊肠毒血症、羊黑疫等病症。此病发病较急,且存在较高的死亡率,一般很难被有效控制[2]。
1.3 羊链球菌病
溶血性链球菌很容易引发此种病症,而多发群体则是绵羊群,养殖环境潮湿、卫生较差以及消毒不彻底等都可以引发此种病症。发病时,牛羊会出现咽喉肿痛、胆囊肿大等病症,且初期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困难,身体甚至会发生抽搐以致死亡。
1.4 巴氏杆菌病
此种病症是一种急性的细菌传染病,且因疾病症状的不同而被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浮肿型、败血症型以及肺炎型等几种。其中浮肿型病症主要在舌头及咽喉部发生严重炎症;而败血症病症牛羊则会精神萎靡,且进食困难;肺炎型病症牛羊会呼吸困难,且不时咳嗽。
2 牛羊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2.1 肉毒梭菌中毒症
应强化管理牛羊饲料,以免饲料中混入腐烂草料。同时,还应保持饲养环境卫生整洁,及时处理牛羊粪便等污浊物。还应重点保护怀孕的牛羊,并实行补钙措施,以提升牛羊的免疫力。若牛羊已出现了上述疾病症状,此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提升牛羊的生存几率。
2.2 沙门氏菌病
做好饲料的管理工作,保持牛羊饲料及饮水的清洁性,做好传染疾病的预防工作。为牛羊接种抗生素药物,并利用上霉素、氯霉素等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做好抗生素的接种工作[3]。
2.3 羊梭菌性疾病
此病发病后较难控制,很多牛羊都因治疗不及时而导致死亡。在发现此病初期症状时,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迅速分析发病原因,做到对症下药。且日常饲养过程中,也应做好饲料的管理工作,及时为牛羊接种三联疫苗,提升牛羊的免疫力,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几率。
2.4 羊链球菌病
一旦发现此种传染病,养殖户应及时隔离牛羊,做好牛羊圈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并羊是否已经痊愈,在发病1个月后,必须做好羊圈的消毒工作,之后才可以解除隔离。
2.5 巴氏杆菌病
此种病症发病比较特殊,在未出现症状之前,牛羊就已经感染了细菌,即细菌会在牛羊体内具备较长的潜伏期,为此,养殖户应做好饲料的管理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病诱因。除此之外,对于已经出现疾病症状的牛羊,应利用链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并及时清除牛羊尸体,做好彻底消毒工作。
3 结束语
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牛羊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牛羊养殖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规模。但由于养殖户忽视饲料喂养及养殖环境管理等工作,以致牛羊经常发生细菌性疾病,而如果得不到科学有效的处理,则会引发大面积的死亡,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甚至还会为养殖业带来更大的冲击,严重影响着牛羊业的持续发展。为此,牛羊养殖户应该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治疗细菌性疾病,以切实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洪义.牛羊养殖中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6(8):123.
[2]马洪宝.牛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2):44.
[3]马永生,孙琳琳,李淑英,等.噬菌体防治禽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4(10):46-47.
作者简介:马庆红(1978-),女,山东省临沂人,本科,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助理兽医师,郯城县农业局, 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