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每一个细节,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
2017-07-11
小时候,喜欢读书。不管什么书,拿到就读。书读得多,见识自然就广,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那还是在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见我爱读书,便在班上表扬我。我至今还记得他的话:“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像赵丽宏那样,多读课外读物。”在作文课上,老师常常将我的作文念出来。私下里,老师还对我提出一个要求,他要我准备几个小本子,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书中精彩的描写,不管是写景的,写物的,还是写人物神态和心理的,都要留意,见到好的词句或者段落,就把它们抄到小本子上。
这样的小本子,开始时确实对我的作文有帮助,然而时隔不久,我就逐渐讨厌这些小本子。为什么?因为每次从小本子上往作文本上抄词句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这不是在抄别人的文章吗?这样问得多了以后,我终于开始怀疑这种作法是不是对头。我想,如果是写日出,别人这样写,我为什么要和他写得一样?他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日出,并且用自己的话把他看到的日出写出来,我为什么不能呢?
尽管我还不敢跟老师说,但我的疑惑和厌烦越来越强烈,直到再也不愿意往小本子上抄任何书上的词句。于是,我开始在小本子上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譬如碰到下雨,我就观察下雨前天空中发生的变化,观察雨中的街道和花树,也观察行人在雨中的神态和动作。到晚上,就把它们一一详尽地写到我的小本子上。再譬如,白天在路上遇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极胖的女人或者一个行动诡秘的人,我会跟在他们的身边身后走一阵,仔细地看他们的表情,看他们的一举一动,到晚上,我就在小本子上把他们“画”下来。当然,这“画”,不是用画笔和色彩,而是用文字。在“画”白天的见闻时,我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写得生动,写得和我以前在书中见到的类似情景不一样。这样,小本子上的词句,就都是我自己的语言了。
——赵丽宏《贵在创造》
还有最后一种说法,作家之所以有力、是由于他富有觀察力。“观察力”这个名词在字典里的定义是这样的:“善于看出别人所忽略的现象和事实的细节的一种能力。”当然,作家应当看出细节,否则他是无法把一切都描写出来的,而细节却使他能把人物、人物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描写得更鲜明。谁读了托尔斯泰小说里的人物外貌的描写不赞叹呢?这些描写是由明察秋毫的观察和精选出来的细节构成的。但是我认为作家的任务并不只限于把别人所没注意到的细节贯串起来。正确些说,作家要能看出决定人的行为的精神状态,要能看出周围人所注意不到、常常连人物自己也意识不到的东西。这样,小说家就可以创造人物性格,以活的人去充满小说的空间。
——[前苏联]伊利亚·爱伦堡《谈谈作家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