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暮色中的古镇

2017-07-11韩承昊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古桥暮色巷子

韩承昊

恍惚间,暮色降临。脚下的石子路仍留下些许金黄,暮色笼罩在小镇上,周围的颜色反而淡了,似一幅泼墨画,隐了绚丽,空留质朴的黑白。(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诗歌就像图画。”图画离不开色彩的和谐,有了色彩,图画才缤纷斑斓,情趣盎然。可见,以色彩入文,更显得文美意丰。如本文开头,小作者就用“金黄”“泼墨”“黑白”等代表颜色的词语入文,给读者带来了与众不同的阅读感受。)

不远处,清风伴着浓浓的茶香钻入你的鼻孔。放眼望去,哦,那是一间茶馆。走近它,才发现那古墙已被岁月销蚀得发黄、褪色。(时光把墙磨蚀得变了颜色,可见这间茶馆已经在古镇开了许多年)但屋内却不同于屋外,檀木桌、折叠门、铜茶壶,都是崭新的。(运用对比手法,“旧墙”对“新家具”,“屋外”对“屋内”,进一步点明了时间的久远)这时,茶馆里还无多少人,两三桌茶客,小声地唠嗑。没有喧嚣,没有聒噪,只有沁人心脾的茶香。茶端上来,青瓷碗嵌着多而杂的花纹。细看,那纹路甚是精致,衬着宁静的氛围,显得古朴、典雅。(此处对茶碗的描写甚是细腻,给人造成艺术上的美感)淡绿色的茶,微微冒着热气,向上升、向上升……缥缈的烟渐渐消失在空中。待茶凉些,再慢慢地、轻轻地品一口,清香缓缓弥漫开来,闭了眼,似乎已然步入茶园。香!真香!拂去了喧囂,带走了琐碎,“悠然见南山”的境界,此时已初露端倪。(表面上是在写喝茶,实际上却寄托了小作者不想理琐碎闲事的心境,情景交融,更凸显出小镇平和、安宁的特点。)

走出茶馆,与古墙老砖作别,暮色依旧,只是添了几许黯淡。漫步在石桥上,轻吸湿润的空气。巷子更窄了,仅是两栋古楼的间隔罢了。(循着小作者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古桥,这里又会是怎样一番风景呢?)染上淡黄的墙,依然那么古朴。不知什么时候,出了窄巷。哦,眼前又是一条巷子,却比前者热闹些。古旗飘着,眯了眼,方才看清那行小字:“三碗不过岗”。哟,店名何时改了?(“古桥”“古楼”“古旗”“古镇”,小作者所有的描绘似乎都离不开一个“古”字,字里行间更是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古色古香的小镇的喜爱)牵着马的,背着包袱的,戴着草帽的,形形色色的路人出现在你的视野中,与这暮色极为相符。巷子蜿蜒向前,好似永无尽头;但依稀可见的是,古楼仍是古楼,暮色仍是暮色,一切那么安静,一切都那么唯美。

沿着巷子走了好久才到达码头。江面本是暗的,暮色却浸染了它,使这平静的水面显得更加静谧。镇子临江,江却不凶猛,反而有些安静,像湖水一般。这码头很是苍老(将码头拟人化,用“苍老”一词再次申明了古镇已经很“老”了),木板看似有些腐朽,踩在上面未免让人有些不安;但担心是多余的,这木板虽有百年沧桑,却从未出过岔子。镇上的人,都迈着大步,安然前行。

岸边的船是去往外地的。踏上船,喊了价,摆渡人唱起了民歌,慢慢摇桨,古镇便离你越来越远……

蓦然回首,暮色中的古镇依旧静谧如画,质朴中透着一抹黑白。(结尾以颜色作结,呼应开头,留给读者意犹未尽之感。)

点评

暮色中的古镇宁静祥和,充满诗意。悠然品茶,漫步小巷,码头观江……小作者浅斟低唱,尽情描绘美景,将自己的情感与古镇的美景相契相融。来时如在画中行,去时又如行画中,悠然而来,洒然而去,首尾衔接,浑然一体。

文章多用短句表达,句式灵活,言简意赅,字里行间浸满了传统元素,缭绕着古典气息,读来如品唐诗宋词,令人咀嚼回味。

(惠军明)

猜你喜欢

古桥暮色巷子
%Arabica成都宽窄巷子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作品五
在暮色中告别(外一首)
暮色之下
游成都宽窄巷子(外一首)
探访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