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2017-07-11曹华
曹华
【习作题目】
写一个你身边熟悉的人,题目自拟。
【习作要求】
我们身边有许多人,疼你爱你的爸爸妈妈,任劳任怨的爷爷奶奶,教书育人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小伙伴,爱岗敬业的清洁工……请选择一个人物,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几个方面的描写,展现人物的特点。
【金指点拨】
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大变活人”的魔术吧!今天,我们也要来进行一次“大变活人”的尝试,当然了,是通过笔将人物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这就是你想描写的独特的“那一个”,而不是让人感觉“像我像你又像他”。怎么样,有困难吗?不用怕,曹老师给你们支招来啦!且看:人物描写有五招,音容笑貌加心理,人物形象跃纸上!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让你特别亲近、特别尊敬、给你印象特别深的人吧,那就选择一个熟悉的人,通过描写他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式来进行细细描摹吧。
第一招——外貌描写
【病段呈现】
片段1:我的老师皮肤很白,长长的头发,头发下是弯弯的眉毛,眉毛下是一双乌黑的眼睛,好像会说话似的。鼻梁不高不矮,一张樱桃小嘴,一说话就露出两排雪白的牙齿来。她特别爱穿裙子,走起路来,长裙飘飘,特别美丽。
片段2:我的爸爸今年三十多岁,是一名工程师。他很严肃,眉毛浓,头发也剪得很短,说话声音也很高,皮肤也黑,我有点怕他。
【对症下药】
外貌描写是写人的第一步。外貌包括五官、神情、体型、姿态、服饰打扮等。但读了上面两个片段,我们会觉得没有抓住“老师”和“爸爸”的特点,这位老师和所有的女性都一样,仿佛一写到年轻女性,就是“弯弯的眉毛”“樱桃小嘴”“雪白的牙齿”,没有写出老师的外貌特点,更没有体现出老师的职业特点;而片段2中的爸爸呢,虽抓住了他“严肃”的特点,但描写不够具体,人物形象显得很单薄,不够丰满。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进行重点描写,没能写出人物与众不同之处,我们在写作中应极力避免这种情况。
【妙手回春】
片段1:我最喜欢的老师是我们现在的班主任高老师。她可是一位校花级的美女老师哦!你看,她高高的个子,身材匀称,皮肤白皙,有一头长长的头发,染成了栗色,显得又时尚又年轻。弯弯的眉毛下,是一双乌黑的眼睛。当我们答对问题时,那双眼睛里便盈满了赞许的神色;当我们回答错误时,她的眼睛里仿佛藏着一个问号:“怎么了,上课开小差了吗?”每当与她的目光对视,我们总能读懂老师的心声。她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特别书卷气。她还有一张富有诗意的嘴巴,常常把我们带入她所描述的情境里。高老师特别爱穿裙子,短裙、长裙、裹裙……每个身影都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片段2:我的爸爸拥有一张典型的“国”字脸,头发总是剪得很短,一根根精神抖擞地向上竖立。又黑又浓的眉毛很少舒展开,笔直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儿,透过眼镜片我们可以看见他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爸爸的嘴巴不大,说话声却总是特别大。爸爸看起来凶巴巴的,很吓人。
【名段欣赏】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魏巍《我的老师》
瞧,有了活灵活现的外貌描写,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勾勒出人物的初步形象呢?他是不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再读读大作家的文章片段,你会喜欢上他的老师“蔡芸芝先生”吗?无需太多的笔墨,温柔的老师就仿佛站在我们面前。大家可以模仿哦!
第二招——动作描写
【病段呈现】
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运动员们蹲在起跑线前,紧张地等待着发令枪的响起。刘翔也蹲在那里。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刘翔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只见他跨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栏杆,很快地冲过了终点。
【对症下药】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哑女卖刀,她不会说话,无法用富有诱惑力的语言宣传自己的产品。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瞬间,细铁丝分为两截,而刀刃无损;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割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女虽未说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刀。哑女卖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動作进行描写,让形象更加鲜活。
首先,我们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采用“动作分解法”,将人物的动作进行慢镜头回放,这样才能写出形神兼备的习作来。
其次,我们在进行动作描写的时候,要想描写得形象生动,光选准动词还不够,还应该注意写清修饰语。比如:同样是走,就有很多种走法:高兴的时候,三步并作两步;难过的时候,腿像灌满了铅一样沉重;生病的时候,有气无力,一步挪不到三寸。
除此之外,要想写好人物的动作,还可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比如片段中形容刘翔跑得快,说他像“离弦的箭”。
【妙手回春】
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紧张地蹲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们就像一张张拉满弓的箭。刘翔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准备起飞的雄鹰。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刘翔这支离弦之箭向前飞奔着,只见他挥动着有力的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栏杆,身轻如燕,姿态优美,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闪电般地冲过了终点。
【名段欣赏】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林海音《城南旧事》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也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例段中,作者用了“顶、弯、蹲、插、奔、挥、越、冲”等动词,把刘翔起跑的预备姿势描写得准确而逼真,又用比喻写出了刘翔的爆发力之强、速度之快,非常生动。
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物身份,感受到人物的特点,甚至连人物的心理都一目了然。好文章就有这样的魅力,读着静的文字,却让人看到了活的画面或人物。
第三招——语言描写
【病段呈现】
“丁零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妈妈走进家门,她二话不说就询问我的数学成绩:“你考了多少分?”一听考了95分,妈妈立即就开始发牢骚:“你不好好学习,只考这么多,将来怎么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她每次都批评我,一点都不理解我,让我心里很烦恼。
【对症下药】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我们来看看上面例段中妈妈的话——“你不好好学习,只考这么多,将来怎么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天哪,这怎么会是妈妈对孩子讲话的口气呢?倒好像是领导作报告。语言与人物的身份不符,就会给人啼笑皆非的感觉。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
比如,一个同学找不着语文书了。如果是在课堂上,他的表现会是这样的——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心里默念道:“语文书,语文书呢,在哪呢?”
如果在课间,他的表现则是这样的——他着急地翻着抽屉,大声喊道:“我的语文书哪里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书!书!”
至于在家里,相信我们会听到他激动的大叫声——“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了!快,帮我找找!”
【妙手回春】
“丁零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数学测验考了几分?”“95分。”我机械地回答道。话音刚落,就看到妈妈一边脱鞋,一边神情严肃地教训我:“你真是的,怎么离100分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呢?你看隔壁家小明才上一年级,这次就考了100分。你连人家一年级的小朋友都比不上,你太让我失望了。”听了这话,我心里不禁难过起来,好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味儿。
【名段欣赏】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呢?自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习作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习作中心。
第四招——神态描写
【病段呈现】
周末了,弟弟缠着爸爸要下棋。爸爸答应了,可谁知还没走几步,弟弟就面临惨败的局面了。他使劲地想啊想,可还是没招。他又想向我求救,我幸灾乐祸,不理他。我对爸爸说:“爸爸,干掉他!”弟弟难过极了,眼睛都红了。
【对症下药】
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神态与人的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通常从人的神情中能得到体现。例段中弟弟下棋要输了,一方面在苦苦思索,一方面又想向“我”求援,因此神情变化很明显。但是,小作者在写的过程中,没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需要认真修改。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比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着嘴笑”是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除了表示人物性格的爽朗外,也表达出人内心的极度痛快。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展现人物的心情变化。同时,采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来描写神态,会使得神态描写充满文学色彩,富有诗情画意,从而增强习作的感染力。
【妙手回春】
周末了,弟弟缠着爸爸要下棋。爸爸答应了,可谁知还没走几步,弟弟就面临惨败的局面了。弟弟有些坐不住啦,他一会儿抓抓头,一会儿挠挠腮,眼睛瞪得铜铃大,紧盯着棋盘,恨不得这回有个“炸弹”,能把爸爸手下大大小小的“兵”全给炸死。我在一旁幸灾乐祸:“爸,你再厉害些,把他‘司令的脑壳也敲下来。”弟弟抬头看了我一眼,目光中有愤怒,有焦急,还有点哀求。我故意不理他,他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晶莹的泪珠盈满了眼眶。
【名段欣赏】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
如果说外貌描写是一首静止的诗,那么人物的神态描写就是一条飞淌的流泉了。写出人物的神情变化,就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五招——心理描写
【病段呈现】
爸爸妈妈加班去了,我一个人在家里,觉得好害怕。周围很静,只听到外面的风声。爸爸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呢?我又是关门窗,又是拉窗帘,可还是害怕。外面的一点声音都好像被无限扩大,我紧张极了。
【对症下药】
上面的例段中,小作者独自在家,觉得“好害怕”“紧张极了”,可是读了这些语句,读者并不能真正感觉到“害怕”和“紧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就在于心理描写不够具体、细腻。
我们可以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一般有“我想”或“××想”之類的标志性词语。还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气氛的舒缓与紧张、人物的快乐和悲伤等,比如写人心情悲伤,“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月光“冷冷的”就是“我”当时心里的感觉。我们还可以采用内心独白、借助梦境等方法来进行心理描写。
【妙手回春】
爸爸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呢?我忽然害怕起来,急忙开始对房间进行检查,先检查门、窗,把它们关紧,再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的。接着,我将家里的灯全部打开,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一会儿,我听到外面发出一声巨响。是谁?难道是小偷吗?我悄悄地站起身,走到窗户下,轻轻地掀起窗帘一角往外看,原来是爸爸放在屋外的水桶倒了。我不由得拍拍胸口。正当我惊魂稍定之时,忽然,感觉眼前闪过一个影子,我的心一下子提起来,眼前出现了许多离奇的幻影,平时看过的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一个接一个地浮现在眼前。我看见家里的每一件东西似乎都变成了恶鬼,张着大口向我扑来,包括我最喜欢的洋娃娃,也恶狠狠地瞪着我。我想如果等一会儿鬼来了怎么办?“咚咚咚”,敲门声响起来,我大叫道:“妈妈——”
【名段欣赏】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得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列夫·托尔斯泰《穷人》
读着修改后的段落,再读读大作家的文章片段,你有没有感受到心理描写的魅力?直击心灵,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就这样,胆小的“我”、善良的桑娜一一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在写人物类的习作时,平时要多观察,勤读经典,加强积累,写作过程中恰当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描写,抓住人物的特征写,细致刻画,相信我们的习作一定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