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和对策研究
2017-07-11唐玮柳汉波
唐玮+柳汉波
本文从种茶历史、旅游景点、政府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为依据,分析了湄潭县茶文化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地解决对策,希望以此能够对湄潭县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有所帮助,从而促进湄潭县茶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湄潭县是贵州省茶业第一县,茶文化历史长久,旅游资源充足,文化内涵深厚,开发湄潭县茶文化旅游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继承当地优良的茶文化和民间茶艺起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这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对生态养生、休闲度假等不同需要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就现在湄潭县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还处于刚起步时期,主要表现为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性不强,旅游的智慧化程度低等方面。所以,本文通过对湄潭县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并对此提出了相应地解决对策,以期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一、茶文化旅游的内涵
茶文化旅游是以体察了解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和茶道艺术为吸引物,以增长知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茗观景为目的,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购物于一体的一种文化旅游。也有学者认为茶文化旅游是指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笔者比较认同前一种的观点,因为该观点充分的展现了在茶文化旅游的游览过程中的不同功能与作用,使旅游者游有所益。
二、湄潭县茶文化旅游发展优势
湄潭县地理位置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各类植物的生长,有着“黔北小江南”的美称。目前已有茶园面积60万亩,投产的茶园48万亩。此外,湄潭县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十分充足,在县域内,目前拥有“九个一”茶文化旅游的独特景点。湄潭县不仅有着长久的种茶历史,更有着深远的文化底蕴,从而促进湄潭县茶文化旅游有效和合理的开发与发展。
(一)悠久的种茶历史
湄潭县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1939年,国民政府在湄潭县建立“中央桐茶研究所”,科研人员投身于湄潭县的茶叶研究发展。茶叶研究所在全县推广先进的制茶工艺和优良品种,推出了以湄江翠片、湄潭翠芽、遵义毛峰等为代表的优质名茶。50年代开始,湄潭县成为我国重要的红茶出口基地,以上的历史充分体现了湄潭县茶文化的历史优势。
(二)独佳的茶文化旅游景点
湄潭县拥有独佳的茶文化旅游景点,在县境内形成了“一山”、“一河”、“一海”、“一泉”、“一壶”、“一城”、“一镇”、“一馆”、“一村”的“九个一”茶文化旅游的独特景点。其中的“九个一”分别是指龙泉山森林公园、湄江滨河景区、中国茶海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国际温泉度假城、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中国茶城、仙谷山旅游风情小镇、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核桃坝茶产业村。九个与众不同的旅游景点,组合成为了当地独佳的游览圣地,形成了开发湄潭县茶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
(三)政府的政策支持
国发2号文件将贵州定位为我国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湄潭县政府领导经过长远的考虑,决定全面发展旅游产业,尤其是当地特色的茶文化旅游。目前已经全面建成了“核-金-龙”24公里的旅游公路、县城距仙谷山景区7.5公里的旅游公路、桃花江的旅游步道,投资总达2.4亿元。由此来推进全县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使湄潭县的经济突破新的增长点。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形成了开发湄潭县茶文化旅游的政策优势。
三、湄潭县茶文化旅游開发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品牌效应低,难以助推茶文化旅游
湄潭茶叶有17个获省、部优以上产品,在“贵州十大名茶”评比中,“湄潭翠芽”荣登榜首,但在开发过程中品牌众多,导致茶叶品牌集中度低,没有结合自身优势尽可能地增大与其他名茶品牌的异质程度。而就目前而言,国内市场上的茶叶产品相对丰富和充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湄潭县旅游的发展,因没有当地特色品牌的支撑,从而导致在大力开发旅游时,难以达到用品牌效应来助推当地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目标。
(二)旅游活动参与度不够,缺乏体验性
目前,湄潭县的旅游活动的方式大多还处于原来固有的观赏型,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从采茶到品茶、领悟当地独有的茶文化的综合旅游活动。在茶文化旅游活动中,没有重视游客对茶文化认识的渴望,游客没能亲自参与茶叶的采集与加工,茶艺表演的活动也只能在一旁观赏,缺乏游客与艺人进行茶艺探讨学习的互动活动,没有达到满足众多游客的文化体验旅游需求。
(三)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匮乏,难以形成规范化管理
湄潭县在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同时,急缺一批相关的旅游服务人员。一方面,因为现有的相关从业人员大多为当地农民,岁数都偏大,大多数当地的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工作,从而导致了湄潭县紧缺对当地的茶文化了解和具有旅游服务意识的年轻人。另一方面,因为拥有民间茶艺表演能力的艺人没有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和培养,导致学习本地茶文化和茶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使得相关的服务人员劳动技巧不娴熟。这极大的影响了本地的优秀茶文化及茶艺的传承和发扬,从而导致了游客在该地游玩时缺乏对茶文化和茶艺的感知体验。此外,由于茶艺人没有受过政府开展正规的茶文化和茶艺及旅游服务礼仪培训,导致当地的茶文化旅游没有形成规范化管理。
(四)智慧化程度低
湄潭县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智慧化程度较低。在游客方面,旅游出行还处于跟团游览的传统形式,路线都是固定的,游览的范围也比较有限,还没有达到对其游览目的地、出行方式、游览路线等方面信息的智能化的获取与利用。在旅游景区方面,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只是简单地向游客展示了景区景点信息。对此,如果没有很好地将该地的茶文化、旅游景点、出行方式、住宿、各地美食等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游客提出个性化的需求消费信息,就不能满足不同的游客对接下来所要去游览地的选择。
四、湄潭县茶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一)打造特色茶叶品牌,助推该地茶文化旅游
对于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湄潭县应先集中打造具备优势的茶叶品牌。其中重点发展“湄潭翠芽”、“遵义红”为首的茶叶品牌产品,并针对性的参加每年各地举办的茶叶博览会,利用湄潭县有名的仙谷山和湄江河的风景图来包装,借用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来提升“湄潭翠芽”和“遵义红”的品牌形象。另外,扩大“湄潭翠芽”和“遵义红”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以此作为湄潭县茶文化旅游的茶叶品牌产品,吸引国内外对茶及茶文化感兴趣游客来此旅游,达到利用名茶品牌助推湄潭县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的目的,从而壮大湄潭县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加大旅游活动参与度,增强体验性
对于加大旅游活动参与度,增强其体验性,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当地的政府和居民应联合起来,根据当地特色,一起策划和实施活动计划,大力开展体验性强的互动茶文化旅游活动。在这其中,不仅要当地的居民的参加,也要鼓励游客积极加入到其中。同时,还应大力鼓励当地著名的茶艺人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为游客现场亲自演示茶艺,并教授现场游客茶艺,让游客寓教于乐,加深对当地特色的茶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湄潭县在开发茶文化旅游时,应该转变导向。不再以游览目的地为导向,而是要以现代游客的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当代游客在市场的消费需求为中心,对于各类的旅游活动进行策划、开发和组合,使其在市场中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例如,旅行社与茶叶工厂合作共同开发“茶工厂参观考察游”;与旅游风情小镇共同开发“湄潭茶俗风情游”;与茶海景区共同开发“休闲养生游”;与茶文化博物馆共同开发“教育科普游”等茶文化旅游。根據游客的消费需求,设计和组合出各类的茶文化旅游,提高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体验性。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实现规范化管理
对于湄潭县在开发茶文化旅游时,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实现规范化管理。一方面,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政策吸引在外的年轻人回到家乡,特别是当地在外地学习的大学生,积极号召他们归来从事茶叶生产或者旅游服务工作,为当地旅游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同时,还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外地优秀的人才来到湄潭县工作。对于当地拥有茶艺表演能力的茶艺人应加大重视与培养,使相关的服务人员劳动程度有所提高,服务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服务质量得到保障。鼓励当地的年轻人学习茶艺,使该技艺得以良好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在对于人才培养上,还应大力鼓励湄潭茶学院对在校的学生进行茶叶技术、茶文化知识以及旅游服务礼仪的教学与培训。毕业时定向安排到湄潭县茶文化旅游的相关岗位实习,并鼓励表现优秀的留在湄潭县从事茶文化旅游的工作。从而实现旅游从业人员接待游客提供讲解和服务的同时,能充分的将当地特色的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有精神文化方面的体验。通过种种方法提高当地旅游的重游率,实现湄潭县的茶文化旅游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提高智慧化程度,实现智慧功能的茶文化旅游
在开发湄潭县的茶文化旅游时,对于智慧化程度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旅游网络云平台,把当地各类的旅游景点、出行方式、住宿情况、特色美食等信息公布于展示平台,可供游客根据不同需求来搜寻所需信息,为其定制个性化的茶文化旅游路线。此外,还应完善该地的茶文化旅游的“双微”平台,包括微信和微博,创建景区茶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在上面有各类的茶文化特色旅游的宣传介绍,其中包括当地的茶文化、茶养生文化、民俗文化等的介绍,提高游客的需求选择与满意度,从而实现智慧功能的茶文化旅游。
五、结论
湄潭县要大力发展当地特色茶文化旅游,既要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也要有市场的推动,同时,还离不开产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打造特色茶叶品牌,提高游客参与度,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智慧化程度,实现对湄潭县茶文化旅游进行有序合理的开发,从而促使湄潭县茶文化旅游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