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外化模式探究
2017-07-11刘庆安
刘庆安
水作为自然和生命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其文化内涵极为厚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将水的文化内涵予以外化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命题。兰亭景区以历史上代表魏晋风度的兰亭雅集闻名于世,在景区开发过程中颇注重水文化的挖掘与发扬。以兰亭景区为例,将其水文化内涵外化的途径与方法进行分析,对于水体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外化的一般规律的得出具有标本意义。
水文化是学界近年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以百计,各地还先后成立了水文化研究会等学术研究组织,这些和水文化本身的厚重与博大是密不可分的。水作为自然的基本物质元素之一、人类文明须臾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在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中产生了分布广泛、影响深远的水文化。旅游活动本质上是文化活动,在水体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将水文化的内涵以合适的途径予以充分外化,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命题。兰亭景区以兰亭雅集名传千古,水文化则是其核心文化内涵,该景区的开发实践具有典型意义。
一、兰亭景区的水元素
(一)曲水流觞及流觞亭
“曲水流觞”与流觞亭在兰亭景区中心。曲水流觞由石砌成,引泉水注入,即成为《兰亭集序》所谓“流觞曲水”。今人在此临水流杯,可以领略当年王羲之、孙统、孙绰、谢安等名人宴集咏和的古风。景区每年农历三月三有书法大会,曲水流觞的雅事体验也是其重要组成环节。流觞亭在“曲水流觞”对面,该亭建成于清代,走廊环绕,古色古香。亭内设有一屏风,其图案再现了王羲之等人在兰亭修禊的场景。流觞亭上撰有一联:“披雾还观沧海日,流觞却异永和人”,颇有景同人异之思古幽情。
(二)鹅池与墨华池
兰亭主人書艺称圣、才气过人,逸少坦腹东床等轶事流传颇广,景区内很多水元素与此相关,为后人追慕书圣风流提供有形载体。一是鹅池。王羲之爱鹅成性,书成换鹅是书坛一段佳话。景区在“曲水流觞”末端建有鹅池,不只在池边树有王氏父子共书的鹅池碑,还放养多只白鹅在此,临池观赏,情趣自生。
王羲之、王献之勤于学书事迹亦广为流传,景区因此亦有“临池十八缸”等参与体验性景点表现这一内容。在流觞亭西有右军祠,殿前有一泓清水,名其为墨华池,谓为右军洗笔处,同样意在表现其勤学。
(三)乐池及江南水体
乐池为兰亭景区一大水体,面积在十亩左右,远大过鹅池等水体。该处景致宜人,水色、四周古建和群山相谐,游人在此可饮茶交谈,亦可泛竹排、小舟游嬉,是一颇受游人喜爱的休闲景点。王羲之《兰亭集序》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古人和今人观景之时,思绪或有不同,可各得其乐则无异,乐池之名即得之于此。
(四)中国兰亭书法节
中国兰亭书法节是兰亭景区每年举办的重要节庆活动,自198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32届。该项节庆活动由江浙沪三地倡议设立“兰亭书会”发端,现已发展成为内容多样、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全民参与的节日。书法节主要活动包括晋圣、修禊、曲水流觞以及书法展览等,书法固然是该项节庆的主旨之一,而修禊、曲水流觞等兰亭江畔的水文化活动亦是其不变的核心环节之一。
综上所述,兰亭景区的水元素丰富多样,展示与外化的形式亦动静具备:一是景区内重要景点,是游览者观赏的对象,比如鹅池、墨华池、乐池以及江南其他水体等;二是景点的重要构成元素、再现水文化活动的实体,如曲水流觞的水流、流觞亭上的楹联、图片等;三是节庆活动,水文化活动是其重要构成,比如兰亭书法节等。
二、兰亭水文化
(一)舞雩
以历时与共时的视角来看兰亭雅集中的祓禊之事,其文化内涵有传承亦有演变,具有时代意义和主人的个性色彩。祓禊是古代上巳节的核心活动,是水体洗濯功能及其文化意涵的重要构成。士大夫风雅相聚的兰亭雅集已然赋予上巳节俗新的内涵。在礼教转盛、文明更滋的后世,祓禊活动中男女相悦之义只能到荒僻之所的三月三情歌邀约中寻得尾声余影,兰亭新义更为人所传诵与仿效。
以文人雅士饮酒赋诗的风流来看待兰亭之会是后人的误读,一个政治氛围浓烈的集会才是其本来面目,这一点已为学者所指出。“五马南渡”前的金谷诗会是距兰亭较近的效仿对象,而孔子“舞雩”的理想则是其思想的远源。《论语·先进》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孔子与其弟子理想中的情境。作为该书中少有的场景描写,一般以此去看孔子的生活情趣,实则未得其要。皇侃《论语义疏》云:“舞雩,请雨之坛处也。请雨祭谓之雩。雩,吁也,民不得雨故吁嗟也。祭而巫舞,故谓之舞雩也。”郑玄注《论语》此段云:“沂水出沂山,沂水在鲁城南。雩坛在其上。馈,馈酒食也。鲁读‘馈为‘归,今从古”。由此可知,孔子及其门人之志,并非春日寻常的洗浴、游乐,而是洗浴洁净身体以后来主持祭祀,“欲以雩祭调和阴阳”,使社会风雨调顺、达致阴阳调和的境界。
上巳祓禊之事,俗人但求自洁、祓除秽浊不洁之气,而孔门之志不在一己,更要求得社稷的和谐与吉庆,包蕴了强烈的兼济之志与积极入世的精神。在后世,沂水、舞雩往往和洙泗一起,成为志在入世的诗文中的常典。而追慕孔门并仿效遂行则是后世有政治抱负的士人阶层在上巳节惯有的行为。
同样是大规模文人聚会,兰亭雅集常与西晋石崇金谷诗会并论,王羲之主观上亦颇有效仿石崇之意,《晋书》本传云“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于石崇,闻而甚喜”。尽管时势有异、地貌有别,政治意涵在两次相聚所作诗文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它们都延续了曹魏邺下文人集团上巳水侧诗文相酬的传统。西晋程咸、王济今存《平吴后三月三日从华林园作诗》,荀勖、张华等皆有类似上巳之作,可见上巳水边赋诗饮宴亦常见于君臣之间。干宝《晋记》云:“泰始四年二月,上幸芳林园,与群臣宴,赋诗观志”,可见水边赋诗更是当时从政文人的日常。既是最高统治者的命题,此类诗文中屡见孔门沂水舞雩的典故便不难理解。时移东晋,上巳祓禊之类重要节时亦会被赋予政治意义,《晋中兴书》云:
王导谓从兄敦曰:“王仁德未著而名位犹轻,兄名已振,宜有以共襄匡举。”会三月三日中宗出禊,乘肩辇,敦、导并骑从。纪瞻使人觇之,既闻敦、导骑从,乃大惊,自出拜于道左。中宗从容谓导曰:“卿,吾之萧何也”。
远绍石崇于前,近效江东政权名相于后,兰亭之会的政治文化内涵便昭然若揭了。王羲之《兰亭诗》今存六首,其一开宗明义,今附于下:
代谢鳞次,忽焉以周。
欣此暮春,和气载柔。
咏彼舞雩,异世同流。
迤携齐契,散怀一丘。
此篇居首,说明兰亭雅集的意义与目的,不难发现对异世舞雩的咏赞正是其千载之下邀集众宾的思想源头。因此,通过上巳祓禊对政治清明的治世的向往与追慕自应为兰亭景区水文化的底色。
(二)散怀
兰亭雅集毕竟是东晋士人集团一大盛事,历来被视作魏晋风度的集中体现。有学者总结魏晋风度的行为范式,认为较为典型的表现有“品评人物,俊逸潇洒”、“崇尚清谈,善言玄理”、“率性而为,任诞放达”、“清雅脱俗,不滞于物”等。表面上看,代表魏晋风度的兰亭雅集似乎与政治绝缘,这与当代学者“永和兰亭之会是王羲之出面约各派共谋国家大事的一次盛会”的论断不一致,而究其实质,崇尚清谈、清雅脱俗的风度并非与政治性矛盾,而是兰亭水文化一体的两面。
“智者乐水”,在人类与水体互动过程中,不只学会之打交道,知道如何兴利避害,更由水的形态、质性、功能得到智慧的启迪,形成涵义深厚的水文化。在水的清浊质性和洗濯功能方面,对古人启迪最多的一是对社会治乱的认知,一是对自身出处进退的抉择。前者影响后世较大的是《左传》所引的逸诗:“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将黄河水的澄澈比喻治世,污浊则是乱世,这也是古代用以窥探天意的常见对象。而面对人世的治乱,古人往往表現不一。王羲之《兰亭诗》曰:“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算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而一般世人却如同楚辞《渔父》所歌的那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在治世为人世所用,在乱世则挂冠野居,亲近山水,自洁自保。王羲之和兰亭会上诸人内心未与政治保持距离,相反,诗作和诗序中有太多积极用世的证据。主人风流不羁的外在形象、曲水唱和的文人意趣、山水入诗的征兆初现和兰亭地理方位上的远离政治中心都使得“散怀”成为后人解读兰亭雅集的关键词。而事实上对江湖的亲近也是诗史上很多不得亲近庙堂之人常有之事。
(三)江南
兰亭景区西侧,有兰亭江通贯而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所谓清流或即谓此,这是兰亭雅集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又是江南水体的一个典型代表。有学者认为,因兰亭会与王羲之人格情操的影响,会稽一地进入了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带,进而影响了江南文化的结构与风貌。王羲之后世虽以书艺驰名,但其作为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亦名重一时,其与当世名流多有交往互动。《晋书·王羲之传》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如此则所谓“仰观”、“俯察”必非在一时一地,兰亭雅会充实了江南水文化的内涵,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三、兰亭水文化外化的启示
(一)文化内涵的选取
每个景区有多种构成要素,同一种要素也会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它们有核心与外延之别、主次之分。因此,对于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选取是景区开发建设的首要问题。换言之,要表达什么样的文化主题是景区必须面对的问题。其它元素暂置不论,兰亭景区对水资源文化内涵的选取颇有考察的价值。如前两节所述,兰亭景区基本把握了其水文化内涵的基本方面。不过不难注意到,景区对水文化的外化并非完全基于对水文化的层次分析结果。在景点构成、静态与动态景致构成以及各类参与性体验活动中,表现的重点是书圣王羲之的名士风度与书法主题,而对于王羲之的政治抱负与胸襟、上巳节祓除不祥等更为深层的内涵并未作为表现的重点。如此选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在资源文化展示、游客对文化内核的感知和接受等方面固然要受到较大的局限,也表明兰亭景区开发还有更多有待展现的内涵,但在另一方面,也使得景区的文化氛围轻松愉悦、使人喜闻乐见,书法为核心的文化主题可使景区在宣传、推广等营销活动中形象鲜明、引人瞩目。毕竟,教育并非景区所应承担的主要功能。
(二)水文化内涵的外显系统
在兰亭水文化的外显系统中,主要有三种构成形式:首先,天成的江南水体与人工池沼结合,是兰亭景区景观的重要构成。既是园林观赏者的审美对象,又是换鹅、学书、游嬉等千载之前古人活动的再现场景,可启游人思古之意;其次,诗文、楹联、图画等艺术创作,再现千古风流、深刻揭示文化蕴涵,成为游览者洞察古人心意的重要媒介;再次,重现古人曲水流觞及提笔临帖场景的参与性体验活动,使人不只身临其境,还能感同身受,增加对魏晋文人雅士的仰慕之情。在现代的旅游开发过程中,舍此三种之外,还有现代声光电技术、旅游演艺等表现旅游资源人文内涵的外显形式,对于兰亭景区水文化的外显系统,当然也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三)水文化旅游产品
兰亭景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重要旅游景点,作为旅游产品的构成成分,兰亭景区由于自身区域的限制,往往作为旅行社团体旅游线路的一个节点,一般会花费游客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游览时间。此外,兰亭景区近年颇以“兰亭书法节”闻名,主办者亦重视一般游客的参与,避免曲高和寡。这些都是兰亭旅游产品的有益尝试,有可取之处。不过从兰亭深层水文化内涵来看,其旅游产品的打造可以改进之处亦颇多。首先,低层次的旅游观光在匆匆一瞥之间很难把握兰亭文化精髓,观光景点的市场定位局限了兰亭文化旅游产品的层次。应充分利用兰亭附近水体资源开发休闲娱乐产品,使客人慢下来,甚至能够留下来;其次,兰亭书法节的显著声名也可能使兰亭景区文化内涵外化受其所累。上巳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节日,上至天子,下及庶民,都要在这一天洗浴去秽,至今一些特定地区以爱情为主题的“三月三”、东亚文化圈中女儿节等都是该节俗的遗存。曲水流觞是兰亭对上巳节内涵的重要贡献,而兰亭的上巳节绝不只应局限在士人的饮酒赋诗或书法习作。充分发掘上巳节俗,并将其设计成为现代中外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方为可长可久之计。
兰亭景区水体资源文化内涵受特定时空影响巨大,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其内涵的外化得失互见,但都可作为水体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外化工作的借镜。
(作者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