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乡愁文化 助推全域旅游
2017-07-11朱辉
朱辉
乡愁是岁月的痕迹,也是一种怀旧的情愫,它凝聚着人们对故土的眷恋,对故人的怀念,对往事的回眸和对人生的回味。文章从乡愁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重点和旅游载体三个维度,论述了“留住乡愁”与“诗意栖居”的人文关联,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开掘乡愁文化的实现路径。
浏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全域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随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道路敞亮了,环境美化了,游客增多了。要增添我市旅游的魅力和活力,从文化心理的视角来看,我们认为应把乡愁文化植根于美丽乡村建设,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一、充分认识乡愁文化的旅游价值
(一)乡愁文化富有独特内涵
旅游要靠文化来支撑。乡愁因乡土而生,根植于人的内心,浓缩了一个地方的生活,是人的家园意识的具体体现,是文化认同的情感投射,是现代人追寻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乡愁文化既传统又时尚,既有传承性又有现代性,发展全域旅游,正应着力挖掘其独特内涵,提升文化价值。
(二)乡愁文化触发出游动机
旅游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项综合性审美活动。乡愁文化以山川河流、建筑民居、田园风物、方言俚语、节庆祭祀、民俗风情等形式表现出来。旅游者对乡愁文化的渴求,是追求品质生活的深层需要,逐渐成为人们一种新的出游动机,成为激发旅游者体验乡村生活的驱动力。
(三)乡愁文化契合旅游开发
乡愁既有个体的,也有群体的,既有民族的,也有地域的。蕴藏在城镇乡村的乡愁文化资源,运用于近年来打造的永安镇华山屋场、梅田湖稻雕景观、桃树湾刘家大屋,游客如织。近期修复的淮川石板街,引起一时轰动,充分说明人们向往乡愁文化的心理。如果把乡愁文化融入全域旅游,进行保护与开发,必将成为我市旅游的重要组合要素。
二、准确把握乡愁文化的开发重点
(一)保护乡村风貌
乡愁,是山脚下的蜿蜒小路,是山坡上的层层梯田,是村边的弯弯小河,是村中一座有故事的老屋……美丽乡村是安放乡愁的最佳场所。但是一些乡村已经不像乡村。建议适当保护乡村传统的建筑风格,坚守耕作传统,留住一部分农业文明,展示传统工具,保留乡村家具,让浏阳的稻田、花海、菜园、瓜棚、作坊、民居融入到全域旅游之中。
(二)传承乡风民俗
鄉村古老、质朴、原生态的民俗风情,是乡愁情愫最好的酵母。建议按照民俗活动民间办的原则,引导和支持各种形式的民间民俗活动,有计划地恢复和培育优秀民间礼仪,培育乡风民俗应用的文化空间,鼓励和恢复良善的民俗和信仰,强化民间民俗文化的可观赏性,改造升级为旅游项目。
(三)发展民间文艺
民间文艺是烙印乡愁的文化符号,是美丽乡村的灵魂体现。建议做好民间文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进一步还原和培育传统节日里丰富的民间文艺内容,用民间文艺打造各具特色的戏曲小镇、稻雕公园、墙绘村庄、龙狮之乡、楹联屋场、菊石小镇,用民间文艺传递美丽乡愁,讲述浏阳故事,丰富旅游内容。
(四)保留古老地名
古老的地名,散发着泥土芳香,给游子以无尽情思,给游客以无限向往。浏阳是民政部认定的千年古县,有着丰富的地名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区划调整和城镇建设,部分被合并的村庄随意取名,一些老地名也随之废除或是消亡。建议保留老地名,制止生造地名,挖掘地名文化,讲好地名故事。
三、着力打造乡愁文化的旅游载体
(一)打造乡愁旅游产品
乡愁文化必须通过外显的载体才可以被游客感知。要依托幸福屋场、农家乐、农业公园、乡村客栈等,深度开发“美丽乡愁”的吸引物,促进提质升级,打上鲜明的乡愁烙印。传统街道、民居、社区也是留住乡愁、引发乡愁的空间和载体,建议认定并保护一批历史建筑、传统街巷,挖掘利用好能引发乡愁的物质资源及其精神内涵,尽可能保持原有风貌和特征,打造一批整体风貌协调、地域特色彰显的乡愁文化名街名镇名村。
(二)设计乡愁旅游活动
乡愁文化资源及其旅游产品要通过活动的组织才能让游客体验。要以“访千年古县 觅美丽乡愁”为主题,精心设计访源头、拜祖宗、游小镇、吃蒸菜、赏菊石、听乡戏、感乡情、看烟花的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浏阳找到梦中的故乡,得到情感的享受。恢复、包装传统庙会,打造节会活动平台。借力花炮文化节、杜鹃花节等活动,加强策划,有效融入乡愁文化体验活动。以乡愁为吸引要素,“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发挥节会带动地方发展的作用。
(三)开发乡愁旅游特产
地方特产凝聚着浓郁的乡愁元素,传送着家乡的气息。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文化创意,开发具有浏阳特色、承载乡愁文化的旅游纪念品,拉动旅游消费。拓展乡愁文化功能,探索“乡土特产”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让土猪、土鸡、黑山羊及绿色蔬菜、水果等被游客认养、认种、认购,开发“订单式扶贫”模式。借助电商线上线下交易相结合的优势,以“舌尖上的乡愁”为卖点,让地域特产更多、更快、更好地走出去。
(作者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