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白云区打造“生态+文化”全域旅游新模式探析
2017-07-11王凡
王凡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旅游诉求及品味在不断增强,而经济的疲软又需要新的引擎驱动。打造“生态+文化”全域旅游不但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同时也给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对社会和谐发展、城乡人民增收致富、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农村以及城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白云区的旅游业在近几年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蓬莱仙界、泉湖公园的建成开放给白云区及贵阳市人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的场地。但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出现的矛盾及制约的因素也越来越多,突出表现就是当前白云区的旅游资源及开发力度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旅游业要再上新台阶,必须要打破原有思维,学习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近两年以“生态+文化”全域旅游的概念及模式逐渐成为学者及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旅游发展规划的新课题。
一、什么是“生态+文化”全域旅游
打造“生态+文化”全域旅游就是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为重点的全域旅游。生态文化旅游是21世纪倡导的绿色旅游的方式之一,是一种环保、自然,可以持续发展的,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有效的方式。所谓生态文化就是从人支配自然的意识文化转变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文化,用生态化科学理论来指导人们的具体实践行为。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地域范围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相关产业、公共服务等各方面进行系统化、全方位的提升优化,实现全域资源有效整合的一种发展模式和理念。
打造“生态+文化”全域旅游就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布局规划,实现旅游业全域共享、共融、共建的发展模式。打造“生态+文化”全域旅游有利于因地制宜、塑造品牌、突出特色,形成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各具特色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充分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调配各方力量,开创白云区大旅游发展新形态。
二、白云区打造“生态+文化”全域旅游的物质基础
(一)具有打造“生态+文化”全域旅游的硬件基础
白云区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省经济强县之一。一是区位优越。白云区地处贵阳市地域中心地带,距贵阳国际机场约20公里,距贵阳客车站约3.5公里;二是交通便捷。全区通车里程360余公里,即将修建的“轻轨”、环城铁路等路网,与贵阳城区和其他片区紧密相连;三是工业基础雄厚。区域内聚集了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贵州铝厂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8家;四是开发区初具规模。白云区初步形成了铝及铝加工基地、贵阳(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食品工业园、数字内容产业园等工业园区;五是城市化水平较高。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市政公共设施齐全,全区城市化率达76.05%。
(二)具有打造“生态+文化”全域旅游的经济基础
主要经济指标稳步上升。2016年全区接待游客669.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59亿元。到“十二五”末,旅游业发展已成为白云区三产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占全区服务业比重达将达30%以上。
三、抢抓机遇,打造白云区“生态+文化”全域旅游创新模式
2016年末贵阳市成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白云区要抓好机遇,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文化”全域旅游示范区。
(一)按照“生态+文化”全景式打造,实现景点内外协调一致
一是做好规划,用“生态+文化”全域旅游思维及理念,编制白云区旅游发展相关规划。二是注重顶层设计,根据贵阳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打造世界旅游名城的实施意见》,全面构建白云区“生态+文化”全域旅游发展新形态、新格局。三是以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做大做深蓬莱仙界、长坡岭、天鹅湖、泉湖公园、白云公园、世界猴樟王公园等精品旅游线路集群。
(二)提升品质,打造全时四季型产品
根据季节特征,打造春季“赏花春游季”,依托蓬莱仙界、长坡岭、泉湖公园等开发踏青赏花等产品;夏季“避暑休闲季”,打造沿高新区—综保区—蓬莱仙界—云雾山区域集大数据、创客、购物、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乡愁九章”的精品线路,围绕南湖等七个湖泊打造集生态环境、特色小镇、养生度假于一体的“诗意七卷”的休闲线路;秋季“金秋丰收季”,大力建设乡村旅游区,开发多彩体验、色彩观光、休闲养生、水果蔬菜采摘、民族民风体验等秋季旅游产品;冬季“避寒温泉季”,加快建设牛场乡“温泉小镇”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税收4000万元以上,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
(三)全社会参与,聚集“生态+文化”全域旅游发展合力
一是强化部门协调协作,强化对全区涉旅事务的统筹领导管理。二是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白云”主题活动,倡导游客和市民遵守公共秩序。三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免费WIFI、网络等平台宣传“生态+文化”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四是汇聚广大力量,不断提升“美丽白云”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及市场竞争力。
(四)构建“生态+文化”全产业发展,促进互动融合大格局
一是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等资源,在都拉、牛场自治乡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民间活动。二是深入贯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蓬莱仙界为引领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景区要留住客,以消费促进发展。三是推进山地旅游业,要全力培育山地生态养生、观光、运动、休闲、体验等旅游新业态,组织开展民族体育、徒步、自驾车和自行车骑行等户外拓展运动。四是积极发展“避暑经济”,鼓励房地产企业开发候鸟式度假公寓、产权式度假酒店等生态旅游地产,探索利用大数据助推房地产市场的经营方式。五是加快牛场乡“温泉小镇”建设步伐,把其打造成温泉康体养生度假旅游区。此外,加快推进旅游与金融、交通等互动融合,加快构建全产业发展的大生态、大旅游格局。
(五)全方位服务,提升市民、游客满意度
一是不断完善旅游交通、餐饮、购物、住宿、产品预订等集散功能服务;二是完善停车场、旅游绿道及休息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旅游步道、骑行道等为主的景区景点内部交通网络;三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号召社会旅游厕所向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四是大力推进白云区应急指挥平台及智慧旅游运行监管项目建设;五是围绕吃、行、住、游、娱、购等旅游要素进行综合设计:打造一条融合民族特色的国际饮食服务体系街区;六是创新发展主题文化客栈、乡村精品酒店、露营基地、度假庄园等特色住宿品牌;七是争创白云公园国家4A级景区。
(六)实行全区域管理,优化旅游全域发展环境
一是充分发挥旅游监察部门作用,对游客的投诉及时、有效处理。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多部门合作的旅游管理执法综合机制,加强常态管理和动态督查,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和质量。二是实行“1+3+N”即“综合执法+旅游警察+市场监管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N”五位一体的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组建白云文化旅游创新管理委员会。三是持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增强旅游对外窗口服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開办白云区旅游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旅游行业安全管理标准讲座、精品度假酒店建设及管理培训班、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质监人员等专题讲座切实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及能力。
总之,我们有理由期待和相信,“生态+文化”全域旅游必将给白云区带来诸多重要变革。其一,全域旅游是大旅游结构下促进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增就业的新举措;其二,全域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新载体;其三,全域旅游是促进社会前进的新动力;其四,全域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自身增效提质的新抓手;其五,全域旅游是白云区融入旅游大潮、增强经济竞争力的新引擎。
(作者单位:中共白云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