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分析

2017-07-11辽宁省招生考试办公室高考命题处

辽宁招生考试 2017年1期
关键词:吴文俊本题考查

辽宁省招生考试办公室 高考命题处

Ⅰ. 试题评价

一、总体评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教育部考试中心的 《考试大纲》和 《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基本上沿用全国新课标高考的命题原则、命题目标、命题思路等,在考查内容和形式上稳步推进,稳中有变。试卷突出考查核心知识与主干能力,注重考查考生语文素养与能力,有利于彰显高考的考核与选拔功能,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试题导向明确,考查内容基本全面,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

语文试卷结构基本上延续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试卷模式,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阅读题,分为甲、乙两个部分,即必考题和选考题。甲部分第一题为现代文阅读,共3道客观题,第二题为古代诗文阅读,共7道题,3道题为客观题,4道题为主观题;乙部分第三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第四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4道题,其中1道多项选择题,其他3道为主观试题。第Ⅱ卷为表达题,共有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两大题。第五题语言文字运用共设5道题,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第六题为写作题。整张试卷共有18道题。

二、试题特点

1.具有社会性、时代性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层面的价值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最强音。文学类文本阅读以美国作家迈尔尼的《战争》为素材,引导考生思考 “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实用类文本阅读通过对数学大师吴文俊在数学世界中取得杰出成就的剖析,让学生感悟爱国、敬业、友善等品德对成功的巨大驱动力;第17题关于 “中国梦演讲赛”的活动策划,契合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特色。

2.具有文化性、知识性

试题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考查学生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文言文阅读选取刚直敢谏、不畏权势、体恤百姓的良吏陈登云的传记,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对文言知识的考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诗歌鉴赏,选取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描写并赞美了著名画家曹霸高超的绘画技艺,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代文阅读是关于 “传统故事”和 “现代小说”的辨析,第14、15、16题,具有知识性,考查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同时,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3.具有创新性、规范性

第13题,创造性地使用六个成语的筛选题型,不仅突出了常见、常用和易混、易错的特点,而且增加了成语的考查数量,扩大了词语覆盖面,既考查了考生对词语本义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考生观照词语语境的能力。第15题,转换成考查关联词,很好地回避了和第16题在考查能力方面的交叉,使试题对能力的考查更全面、更规范。第六题作文在试题要求中,明确 “比较”这一要求,降低学生审题难度,突出考查 “写”的能力。

三、统计数据分析

2016年辽宁省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为192864人,高考语文试卷总体平均分为93.1077分,总体最高分为131分,总体最低分为0分,难度系数为0.6207,标准差为15.6869,区分度为0.1988,α信度为0.7217。

Ⅱ. 试题分析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单篇设计3道客观题,每题3分,总计9分。试题序号为1~3题。

本试题采用的语料节选自格非《塞壬的歌声》一文,讨论“讲故事与写小说”的异同。在“传统故事”和“现代小说”这两个概念的辨析中,既考查了观察、理解及判断思考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平时对文学的积淀和理解。题型变化不大,难度与以往相当。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 “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包括答非所问、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本题选项分布在一、二、三自然段。B项对“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的叙述有误,文中第二段开头提到“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并没有指出“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有本质差异。故B项错误。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一.1 192864 104541 88323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1.6261 2.2341 1.4947 0.542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C项“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说法错误,由原文第四段“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可知。A项、B项在第三段,D项在第四段。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一.2 192864 111994 80870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1.7421 2.1914 1.4803 0.5807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理解和分析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B项中“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的说法有误。根据第四段“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显得更有意味”和第四段最后一句可知,小说家对虚构的依赖没有降低。故B项错误。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一.3 192864 57763 135101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0.8985 1.8882 1.3741 0.2995

第二大题为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设置三道大题。

(一)文言文阅读,设置4道题,其中3道客观题,每题3分;1道主观题,10分,总计19分。试题序号为4~7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设置2道题,均为主观题,分值分别为5分、6分,总计11分。试题序号为8~9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设置3个小题,总计6分。试题序号为10题。

文言文阅读是一篇选自《明史·陈登云传》的传记文。文章讲述了陈登云为官的主要经历和事迹,全面地展现了传主直言敢谏、不畏权贵、关心百姓的品性。在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基本能力和素养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渐染,提升道德情操。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理解和断句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句子中的名字、称谓、地名、时间词、连词等一般为断句标志。在这个句子中连词“且”位于句首,它的前面应断开,故排除A、D两项;B项中,“承宪妻每扬言”一句缺少宾语,不可独立成句,所以可以排除B。故答案为C。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二(一).4 192864 154520 38344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2.4036 1.4336 1.1973 0.8012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D项中的“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官员求退的婉辞”。而此项中说 “移疾”,“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这是错误的理解,故此题应选择D项。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二(一).5 192864 138907 53957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2.1607 1.8135 1.3467 0.7202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D项涉及对原文中“帑币”一词的理解。“帑”指国家收藏钱币的仓库,“帑币”指的是国库里的钱。D项中说 “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这是曲解了“帑币”一词,故本题应选择D项。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二(一).6 192864 49352 143512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0.7677 1.7137 1.3091 0.2559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答案】

(1)(5分)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译出大意给3分;“弗胜”“龃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译出大意给2分;“啖”“矢”“囊”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第(1)题,“胜”是“承受得住,禁得住”的意思;“龃龉”比喻“意见不合,不融洽”;“安”,使动用法,“使……安稳”。

第(2)题,“啖”指“吃”;“矢”是通假字,应该与“屎”相通,指“粪便”;“囊”在此句中是名词用作动词,可译为“用袋子装”。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二(一).7 192864 12 6091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3.3389 1.8686 1.367 0.3339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第一问(3分):

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2分):

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点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第一问涉及对诗中诗句的理解,要理解这一句的意思,就要先把前面几句诗理解到位。节选的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当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这句诗主要通过对比表现曹霸画的马形象逼真,含有“一马”和“万马”的对比、“真龙”和“凡马”的对比。通过对比就能表现出曹霸所画的马的特点,也就能够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第二问需要对“意匠惨淡经营中”这句诗加以理解。“意匠”指画家的立意和构思;“惨淡”指费心良苦;“经营”指绘画的布局谋篇,结构安排。这句是说曹霸在画马前经过谨慎的酝酿,胸有成竹而后落笔。正是这样的苦心孤诣,才有了“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效果。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二(二).8 192864 1500 9033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2.4871 0.9543 0.9769 0.4974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每答出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点考查鉴赏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答此题时要将铺垫的层次性表现出来,并且不要脱离文本。首联从众画工的角度体现画此马的难度;颔联正面描写玉花骢的形象——威武的神态和气势,使绘画更添难度。有了这两联的铺垫就可以更好的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了。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二(二).9 192864 517 8886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2.3012 0.9792 0.9895 0.3835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2)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且理解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本题内容分别出自初中教材中《孟子·鱼我所欲也》、高中必修教材李白的《蜀道难》和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杜牧的《阿房宫赋》。这些都是在《考试说明》中指定的64篇范围内,考查了考生对古代经典诗文的掌握情况。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二(三) 192864 3667 46863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1.8062 1.9755 1.4055 0.301

乙 选考题

第三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设置4道题,其中1道客观多选题,5分;3道主观题,分值分别为6分、6分、8分,总计25分。试题序号为11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仍然是小说,题型变化不大。阅读材料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迈尔尼的短篇小说《战争》,文章着眼于宏大的战争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和“反战”的主题,将学生引入自身生命与国家命运关系的思考。

战 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答案】

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C、D级。

本题考查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A项是考查小说开头的作用,同时考查小说中第一人称的作用。小说中的“我”一般是线索人物,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串起故事情节,同时增加故事的真实性,不是作者。故A项错。B项“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不准确,分析偏离了小说主题,主要表达了战争对‘我’的压抑。B项分析欠妥当。E项是考查小说的主旨,本文应是揭示战争的残酷,并非“表现民众的必胜信念”。故E项错。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需要从文本中找出对主人公的描写。可以依据“我”对女主人公的印象、评价和对女主人公的语言描写来概括其性格特点。其中有“我”的感受,“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据此可提炼出“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也有对她的描述,“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依据这些内容可概括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善良真诚、理性克制”。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可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作品主题、读者感受以及艺术特色等角度思考作答。因为是电话交流,故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较多,更直接透露出人物的心声,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两人因电话而结缘,富有戏剧性,强化了小说情节的艺术性;因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答案】

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合理性的探究。针对这类探究题,首先要注意答题的模式,应先表明观点,然后陈述理由,不脱离文本,尽量充分。题干的表述中已经给出了暗示,“小故事”“战争”“大题目”,这是对比的写法,凸显了战争的残酷。此题需要阐述清楚“小故事”与“大题目”,“爱情”与“战争”的关系。 作为“小故事”的“爱情”的凄惨结局,反映出“大题目”“战争”的惨烈和残酷。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选考 192864 1 2984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15.9165 10.3649 3.2195 0.6367

第四大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设置4道题,其中1道客观多选题,5分;3道主观题,分值分别为6分、6分、8分,总计25分。试题序号为12题。

阅读材料属于传记类文本。文本介绍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吴文俊,在记述吴文俊数学研究事迹和成就时,还记述了他的兴趣和爱好,揭示出他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让人们对这位杰出的数学家油然而生敬意。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入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答案】

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A项“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的分析不准确,文中只是说“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C项“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说法于文无据;D项偷换概念,“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分析错误,从文中“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可知,吴文俊不认同的是“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不是“他们的研究成果”。

(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不蹈袭前人,不盲从权威,能够独辟蹊径;②具有扎实功底、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③学术视野广阔,注重人文修养。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对于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寻找答题的区域。“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考生应该抓住题干中“创造性成果”这几个词语,然后浏览文本,确定答题的区间。可从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奖时的评语、学生高小山对其数学研究总结的话语、吴文俊本人对数学研究的看法和做法及他广泛的兴趣对他研究的影响等内容切入。本题的答题区域比较广,链接材料中也有涉及。

(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案】

①基础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的兴趣;②数学教育要有利于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数学,而不是海量题目训练和追求竞赛获奖;③现行奥数教学方法太功利,且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训练数学思维。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本题属于筛选概括题。“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考生应该抓住“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这几个词语,然后浏览文本,确定答题的区域。本题的答题区域主要在文章第四段,这一段的开头说“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依据这句话可以确定答题的区域。

(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

【答案】

①吴文俊广泛的阅读面,为日后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科学与人文交融理念的形成;②物理与数学本来就关系密切,吴文俊对物理的兴趣,为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③吴文俊兴趣广泛,视野开阔,使他的思维活跃,能够融会贯通,富有创造性;④吴文俊富有生活情趣,心胸开阔,能够保持罕见长久的学术生命。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探讨文本所反映出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探究开放题的答题思路要清晰,审题之后可以这样解答:①先明确观点,阐述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兴趣广泛只会促进专业研究,为专业研究服务;②阐释得出此观点的理由,兴趣广泛能清除思维障碍,开阔专业研究的视野;③结合文本分析吴文俊的广泛兴趣是如何促进其专业研究的。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选考 192864 1 2984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15.9165 10.3649 3.2195 0.6367

第Ⅱ卷 表达题

第五大题为语言文字运用。设置5道题,其中3道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2道主观题,分值分别为5分、6分,总计20分。试题序号为13~17题。

试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病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图文转换的能力。试题难度不大,创设情境合理,学生多能接受,选料较好,利于理解。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方面。主要考查熟语在使用时和语境的搭配是否得当,色彩、对象、场合、范围的使用是否恰当等,需要考生在理解熟语的语义之后再加以判断,运用排除法即可选出正确答案。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望文生义,使用错误。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该句断词取义,误解为积累之意,使用错误。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使用正确。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使用正确。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望文生义,使用错误。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使用正确。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五.13 192864 52895 139969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0.8228 1.7914 1.3384 0.2743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按照《考试说明》要求,考生应能辨析六种典型性语病,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判断语病,要求考生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每一类可以记几个典型的例子。采用造句类比法和语感审读法,可以识别多数非逻辑错误和语义性错误。

A项搭配不当,第二句“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的主语应该是“我国”,而不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B项成分残缺,第三句中“取消”缺少宾语。D项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抗灾能力的强弱”与“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不搭配。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五.14 192864 154780 38084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2.4076 1.4263 1.1943 0.8025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①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 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③ 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④ 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⑤ 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⑥ 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②③④⑤⑥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衔接题是考查连贯表达的一种很重要的考查形式,本题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组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放在语段相应位置,在答题时要注意句子组合的表意关系,结合语境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第一处语句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可填写条件或假设关系关联词语;第二处语句内容为前句的结果,可以不用关联词语;第三处语句表达的是可能出现的更严重的情况,应填写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第四处语句承接前句表示此后还会出现的后果,应填写表示顺承关系的关联词语;第五处和第六处的语句构成转折关系。综上分析并运用排除法,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五.15 192864 115904 76960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1.8029 2.1583 1.4691 0.601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② ,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 。

【答案示例】①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②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 ③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补写句子是对考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其中主要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考生要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要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前后句内容关系进行补写,所填语句要能够符合语段语境,逻辑严密,语意连贯,语句通顺。第一处根据前句关联词语“不仅”与语段所谈的主要话题,可以补出“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第二处根据转折连词“但是”与前句内容可以补出“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第三处根据前句内容应填写采取行动的目的和结果,可以补出“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五.16 192864 109586 6589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3.8924 2.0674 1.4378 0.7785

17.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中国梦演讲赛

【答案示例】“中国梦演讲赛”拟于5月4日举行,赛事需要组织和宣传。组织工作需要联系报告厅,选拔2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6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组稿,并在学校网站和校报报道。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图文转换考查考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考生要在理解所给柜框架图的基础上组织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连贯。首先要明确框架图描述对象,把握框架图中各部分关系,分析活动流程,抓住圆圈中所给关键概念组织语言,按顺序进行解说。

【数据分析】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析】今年作文继续采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形式。题目内容回归语文课堂,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并明确写作任务,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在一定的开放性中引导学生思考,突出了对思辨能力的考查。学生可以在多种维度进行探究,如比较三种途径的特点、作用、重要性和各自的利弊等,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三条途径的关系,如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实效性、合作性,课外大量阅读的文化滋养、广博性、自主选择性,社会生活实践中强化语文能力、增长阅历、人格的养成等等。同时让学生从自己切身体会出发,学生有真实感受,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独特思考的空间,凸显学生个性。

而材料指导语中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进行思考,从“个人的终身发展“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觉”的层次进行探究,语文学习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还可以通过每个公民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进而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觉。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

从学生写作来看,思辨能力不足,有新意有创见的作文比较少,这也反映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些弊病,不应忽视。

【数据分析】

题号 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六 192864 0 3090平均分 方差 标准差 难度43.3652 43.1249 6.567 0.7228

Ⅲ. 教学建议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要以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而且包括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等内容。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传承文化,完善人格

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承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这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素养,也是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欣赏中国文学的语言之美、领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使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陶冶性情,完善人格。

三、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能力

要遵循语文学科体系特点、遵循认知规律、遵循高考能力层级要求进行教学,避免机械应试。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语文学习过程,在充分的言语活动与思维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避免机械低效的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要符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思辨的能力

新课程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理解,从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意识;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符合逻辑、扎实深入的思考,避免空泛肤浅、矫揉造作的虚假空洞抒情。

五、注重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语文教学要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发现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悟生活,关注时代发展潮流,思考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实践中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执笔人:铁岭市高级中学 王焱

沈阳市第四中学 付晓芳

猜你喜欢

吴文俊本题考查
2022 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提名
吴文俊——“拓扑地震”引发者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人民科学家吴文俊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数学巨匠吴文俊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今天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