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创业素质提升的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研究

2017-07-10张玲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河北省

张玲

摘要 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对农村劳动力开发的制度设计、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发现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开发体系不健全,不能与时俱进,没有把农民培训目标与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培训内容也没有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设置,导致出现农村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为此,需构建一个能有效促进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素质提升的培训体系,从供给侧管理的角度,科学界定培训主体、培训客体以及依据不同的区域、产业、开发目标而构建的政府主导型、园区依托型、科研示范型、合作组织型等多种培育模式,实现因地制宜、有效开发劳动力的目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素质;培训模式;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1-0255-04

The Training Mode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ZHANG Ling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1)

Abstract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field research, this paper mad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desig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effect of rural labor developm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system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Hebei Province is imperfect and not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farmer training target and lo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has not been organically combined, and training content is not set in accordance with market demand, which result in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rural labor for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training system tha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Hebei Province, scientifically define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training, and establish government led, park based, research demonstration,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and other types of training model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gions, industries, development go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sid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develop labor force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Key words Rural labors;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Training mode;Hebei Province

對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要结合当前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梦想。农村劳动力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农村劳动力的特征,制定相应的培训政策和实施原则,这样才能有序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河北省多年来以政府主导的方式进行劳动力开发,鉴于开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强调发挥各种组织的作用,举全社会之力,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艰巨任务。课题组以河北省为调查重点,覆盖保定、廊坊、张家口、唐山、石家庄、沧州、秦皇岛、衡水、邢台、邯郸、承德11个市,共计55个县、327个村,通过走访、座谈、入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大量数据,对河北省农民文化素质、就业创业能力、教育培训的政策机制运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该模式包括培训原则、培训目标、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培训模式及配套措施等内容。

1 培训原则

1.1 因地制宜原则

依托省内各地的地理、气候、人文等基础条件,充分考虑资源优势及资源约束特征,设计合理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

1.2 产业支撑原则

劳动力培训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注重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使劳动力朝着合理的产业布局转移,扩大传统产业规模,发展新的产业群落,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分工与协作使农村人口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产业生产的快节奏与严密的制度观、时空观对农村人口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巨大的,这是城镇化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

1.3 市场主导原则

农村劳动力培训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优化配置的调节功能,避免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的产生。

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农村劳动力培训进程中要长远考虑,克服短期行为,强调提高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必须注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既要立足于城乡社会经济现状,避免产业发展以环境质量的下降、生态平衡的破坏、后代生活水平的降低为代价,又要着眼于劳动力的未来发展趋势设定培训目标[1]。

2 培训目标

2.1 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素质

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开发和培育,让农民“种地有本领”“做工有能力”“带头有水平”,各有所长。

2.2 构建常态化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

通过建立完整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使技术培训、职业教育、技术推广、继续教育和义务教育有机衔接,使得农村劳动力“分类开发,分层流动”机制常态化,源源不断地培育出具有就業创业素质的农村劳动力。

3 培训主体

3.1 政府主导

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具有流动性且农户受生产生活的限制,市场、农户都不能单独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政府作为公共部门,是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提供者,更是承担农村基础教育、医疗保障、就业环境保障的组织机构。政府主导机制是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基础。

3.2 政府购买服务

政府购买服务是调整和规范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着力点,是扶持社会力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健全的法规政策、规范的购买流程、良好的监管机制、发育良好的社会组织保证是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的前提条件。实施时需注重社会组织资质认定、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模式、服务质量监督、纠纷处理等问题的具体规定。承接单位主要是各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各级农业院校、民间的各类服务机构、各行业协会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农业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等机构。

3.3 企业

通过“间接”拨款、发放补贴和优惠贷款等方式,从经济利益上引导相关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开发,根据企业需求,对农民工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3.4 社会力量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和培训,需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去。除了政府购买服务之外,鼓励社会组织自发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更好地满足农民需求。

4 培训客体

根据河北省的现实情况以及农村劳动力不同群体特征,如年龄、文化水平、个人能力、对未来发展的期许等,将农村劳动力分为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新生代农民工几个群体,不同群体对技能的需求和对培训手段、内容的接受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需对不同群体区别设置开发目标和实施方案,培育具有各种就业、创业能力的农村劳动力。

经过系统开发,文化素质较低且年龄较大的农村劳动力留在农村务农,其中有一定农业生产技术和能力的,可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种植、养殖、加工等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文体艺术类人才、技能带动型人才可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和管理培训带动群众致富;文化素质较高且年龄较小的农村劳动力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培训,外出到城镇打工。

5 培训模式设计与选择

5.1 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设计思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调研发现,一方面是政府部门在想方设法开发农村劳动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对现有的农村劳动力开发机制并不满意,66.19%的受访者认为农民开发工作效果不好,26.47%的受访者认为参加培训对就业创业无贡献。可见,目前的技能培训和农民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要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效果,必须改进现有的开发模式,满足城乡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对农民群体素质提升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农民职业开始出现分化。因此,应摸清市场情况,运用供给侧管理思维,设计不同的开发目标,构建科学的开发模式,制订科学的农村劳动力开发新模式。

5.2 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规划:依据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趋势

农村劳动力开发要结合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构变化趋势,梳理和分析河北省城市、农村各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因需施教,实现产业发展需要与农村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匹配。2015年河北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调结构、转方式取得明显进展。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有力地促进了运输业、商贸业、饮食业、娱乐业、金融业、信息业、教育医疗卫生等产业的发展。首先,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增加值达11 978.7亿元,增长11.2%,增速比2014年提高15%,占GDP比重首次超过40%。其次,第一产业调整优化,增加值达3 439.4亿元,增长2.5%,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在农村劳动力培训过程中,要提前设计培训内容,侧重第三产业各种服务性技能、第一产业中畜牧养殖、蔬菜及果品种植等技能培训,满足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另外,在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趋势下,还应依据当地特色产业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劳动力进入第二产业。

5.3 培训模式设计:依据资源约束、人口结构特征

依据调研结果,凝炼出政府工程型、创业扶持型、园区依托型、推广服务型、科研项目型、科技示范型、院校培育型、远程教育型、产业促进型、合作组织型10种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2](表1)。

5.4 培训模式选择

5.4.1 不同资源特点选择不同的模式。

5.4.1.1 农业发展区。主要包括平原、河谷、盆地和低山丘陵地区,这些地区适合居住,也适合开展农业生产,因此应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适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

农业发展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农业人口占比较大,林果业、特色种植和养殖业较适宜在该地区发展。该区域的农村劳动力开发应着眼于产业特色,选择“政府引导,市场跟进”的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规模和优势进行优势产业培训,如依托农业园区进行科技示范带动等农业技术推广方式。

5.4.1.2

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草原、湿地、森林以及由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组成的各级各类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这些地区首要的任务应以生态保持和环境保护为主,可适度发展种植养殖业、生态旅游业和必要的科学实验,尽量减少人类活动,有序推进人口转移和易地安置[3]。

生态保护区经济较为落后,但生物资源丰富,不适宜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应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主,拓展农业观光休闲功能,提升开展特色旅游的能力。生态保护区应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文化素質培养和资金扶持的方式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应选择政府主导型模式,依靠财政和其他政府工程的支持让农民脱贫致富。

5.4.1.3

重点发展区。包括县城等重点城镇和单独设立的工矿区、产业园区。这类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活空间和产

业基础条件,应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人口集中,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重点发展区域的农村劳动力开发应瞄准当地经济发展态势,与当地能源加工和生态旅游的需求相一致,加强当地农民的加工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该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应选择市场主导型,培训主类型Type 内容Content 特点及适用性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ility

政府工程型Government engieering type 该模式是政府主导的模式,旨在弥补培训中的市场失灵问题,有明显的公益性,包括培训对象的选择、培训效果评价和激励等环节,培训和评价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以科技型、技能型、创业型和实用型农民为培训目标,内容涉及科技知识、职业技能、文化素质和创业能力;同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配套资金,组织人力物力,确定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基地来支撑,以绿色证书、技能证书、非学历培训证书等体现培训效果 该模式有利于发挥政府在资源调配、人力组织和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具有支撑力度大、保障力强、覆盖面广、农民收益率高且能够形成巨大的推动效应的优点,但该模式消耗人、财和物较多,离开政府主导难以推行;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个性化程度不高,农民被动受训,自发性差。此外,后续评价机制直接关系到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和开发效果

创业扶持型Entrepreneurial support type 该模式通过创业指导加后期扶持的方式支持农村劳动力从事合适的脱贫致富项目,提升创业能力。培训主体是政府扶贫部门、财政部门、农业金融部门、妇联、工会、共青团等;开发对象是有创业愿望或寻找项目的新型农民。通过创业引导培训,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筛选适合的人员,并给予其一定资金支持或提供信贷支持 该模式从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出发,给予农民先期创业所需的技术和信贷支持,并定期对扶持对象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后续持续支持,通过该模式增强劳动力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但该模式必须有配套政策的支持,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园区依托型Park relying type 该模式以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有效地把科技成果与当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农业技术对接平台,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也利用园区的企业化运作,提高劳动力培训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良性循环 该模式通过科技成果在园区内的对比试验和价值验证,让农民亲身体会科技的作用和丰厚的利益,自觉自愿接受培训,加快了农民吸纳新技术的过程,但该模式对示范园区要求较高,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适用面受到限制

推广服务型Promotion of service type 该模式由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科研机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中介机构、龙头企业等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示范、服务,从而实现培训的目标 该模式集科技推广、培训与服务为一体,服务领域不断拓宽,配套服务更加专业,培训针对性更强,农民更容易接受,但科技成果推广的效果取决于农民的需求和技术的适用性

科研项目型S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type 该模式以某一具有开发和推广价值的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完成科研项目并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为目的,紧密结合当地特色支柱产业,服务于农民,提高农民素质,采取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农村劳动力培训,并结合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产、供、销配套综合服务,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该模式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易组织的优点,能满足农民学习新技术、获取新信息、接受新产品和增收的迫切愿望,专业科研人员实地辅导,资金对接有保证,但该模式对所选项目和技术服务、产业服务的要求较高,科研项目的开发和推广对自然条件、技术适用性要求较高

科技示范型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该模式通过培育具备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使其成为科技示范户,对其进行培训和后期配套扶持,依托科技示范户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新型农民脱贫致富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通过示范户的带动,引领周边一大批农民成为能人或科技示范户,进而辐射到周围其他农民,引导当地农民共同致富,但该模式对示范户选择难度较大,且受制于区域环境、农民素质和示范技术的适用性

院校培育型College cultivation type 该模式是以高等学校和中高等职业院校为主要实施主体,以接受正规学历教育或非学历培训为主要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开发 该模式具有师资雄厚、培训正规、技术先进的优点,培养效果有正规性和持久性特点,但该模式受国家教育政策和规定的限制,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都存在较高的政策门槛,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

远程教育型Distance education type 该模式是指运用视觉媒体(报纸、杂志、户外媒体)、听觉媒体(广播、录音、电话)和视听两用媒体(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手段,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地对农民开展远程教育,让农民以自助的方式学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关知识,以提高自身素质 该模式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分享各种优质信息资源,实现了教育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但该模式缺乏学习环境气氛,影响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学习效率

合作组织型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type 该模式利用合作组织的内部机制,围绕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以及合作社生产经营理念等内容,对合作社法人代表、经营管理人员和入社社员进行培养和教育,利用合作社内部的管理机制来约束和激励受助农民,通過组织内部对社员提供后续资金、信息等支持,实现组织成员的素质提高

该模式适用性强、应用领域广、农民参加的积极性高,但该模式对长期的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功利性较强,且一般只针对组织内部成员,支持范围较窄

产业促进型Industry promotion tyhpe 该模式依托当地的农业产业优势,是以用工企业为培训主体,以培育农业产业化发展或企业所需人才为目标而实施的一种职业化教育模式。

培训主体是各类产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培训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开发对象是从事或有意从事农业产业或在农业产业覆盖下的农民,在农业企业或有意在农业企业就业的农民。培训内容紧紧围绕产业所需的基本文化素质、科技知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训评价和人才激励主要由受众企业来承担,市场化效果明显,政府干预力度低,培训效率较高

该模式围绕产业发展实施劳动力培训,具有联系面广、针对性强、服务直接的优势,与农民收入相关性大,农民参与积极性高、自愿性强,开发效果良好。产业发展中的用工企业自主落实职业技能培训或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推行“订单式”教育培训,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满足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但该模式受制于不同区域产业发展状况,围绕产业所实施的技能培训呈现不均衡态势,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体一般是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合作组织或有实力的企业。

5.4.2

不同产业领域选择不同的模式。文化、旅游等涉及生态保护要求的产业领域应选择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

林果业、特色种植及养殖业等现代农业产业领域应树立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大农业观念。该区域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应向现代农业靠拢,摒弃旧观念,在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的基础上,可先选择科研项目型、园区依托型、科技示范型等“政府引导,市场跟进”的模式来实现对该产业领域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并逐步向市场主导型模式过渡,最终发展成具有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产品贮藏加工、农机服务、农产品销售、信息服务等产业领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拓宽农业社会化的服务领域,努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劳动力培训应在这一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类农业组织在规模经营、产业开发、技术传递、资源共享、信息集合等方面的优势,优先考虑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开发模式。同时,这些产业领域还可通过发展主导产业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龙头企业可通过入股的形式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构建新型农业企业或企业集团,以资本作为运营与分配利润的核心,在规模经营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5.4.3

不同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模式。农村劳动力培训目标不同,培训模式也应有所不同。培训目标主要包括2类:一类`是基础性人才培训,以提高农民的文化和道德水平增强农民的生存能力并成为遵纪守法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另一类是技能性人才培训,目的是根据现代农业的要求,提高农民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强化其参与市场的能力。

基础性教育培训包括基础文化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是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基础,主要指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是基础 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继续和补充,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使终身教育成为必然趋势,且教育越来越侧重于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职业教育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既传授职业技能,又灌输现代文化和先进思想。基础性开发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应选择政府主导型模式,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开发利用。

对于技能性培训,包括实用技术培训和工程项目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是指为了掌握某项实用技术而开展的短期培训活动,比如种植、养殖技术。工程项目培训指各级政府部门为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提供资金,以提高文化素质及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培训活动,培训对象是有就业意愿的和在职劳动者。技能性培训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和部分非公共产品属性,应选择合作组织型培训模式为主,即通过政府部门协调和支持,依托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

6 配套措施

6.1 规划机制

要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首要一点就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机制。为了了解农村劳动力的真实情况,应当规范农村劳动力的统计调查制度;根据全国指导性文件,建立规划编制制度,编制农村劳动力开发的专项规划,制定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开发的指导性文件。

6.2 教育培训机制

首先,要完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从学校创办、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规范,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其次,要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了确保农村劳动力及时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后续教育。利用市、县、乡、村中、小学校舍以及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乡镇农技站、畜牧站、林业站的技术人员,农业企业家等资源,常年开设农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训或讲座,转变农村劳动力的思想观念,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

6.3 社会保障机制

农村劳动力开发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建立完善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中央对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提法逐步强化,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有涉及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而且要求逐步提高。因此,河北省要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等[4]。

6.4 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制度

农村劳动力培训投入最具经济和社会效益,投入越多回报越大。因此,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广辟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物质基础[5]。有效措施如下:一是各级政府要发挥资金投入主渠道作用,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农村劳动力开发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劳动力的科研开发、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培训基地设施建设以及对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的奖励;二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对农村劳动力创业过程中给予资金扶持,尽可能地提供一些优惠贷款,特别是农村小额贷款,应重点向农村劳动力倾斜;三是税务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创业和科研项目要制订税收优惠政策或退税政策,减轻他们的创业负担,让他们尽快发展起来;四是要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进行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积极性,通过设立農村劳动力发展基金,成立人才互助会等形式,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农村劳动力的培养和开发,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农民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6]。

6.5 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

积极发挥市场在调节劳动力就业中的基础配置作用,通过市场配置转移农村过多的剩余劳动力,进而增加农村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再通过土地流转,鼓励进行产业化、规模化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率。为此,河北省需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无差别的劳动力市场,要取消针对农民工就业制定的不合理的限制政策,建立城乡劳动者能够自主择业、富余劳动力能够在城乡自由流动的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机制制度。

公平的就业机制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首先,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拆除城乡壁垒,逐步取消城市二元化的户籍歧视,为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人人平等的公民社会服务制度。其次,改革现行的一些政策措施,降低农民进城的成本,简化农民工外出就业程序,为农民搭建绿色通道。再次,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民工劳动就业、子女教育、农民工住房、医疗、养老等工作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相应的管理经费支出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最后,政府加强立法,对按期支付农民工薪金的城市用人单位给予财政信贷优惠政策,肯定成绩,对拖欠农民工薪金的单位给予惩罚。

参考文献

[1] 贾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领[J].中国金融,2016(1):25-28.

[2] 赵帮宏,张亮,张润青.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3(4):107-112.

[3] 王建华,李辉.农业家庭经营的现代化发展路径探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3):317-321.

[4] 华中煜.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与破解之路[J].理论导刊,2010 (1):10-12.

[5] 蔡昉.城市化与农民工的贡献: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2010(1):2-10.

[6] 陈伙林.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支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