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冲突与联系

2017-07-10曾洁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联系体育教育

曾洁

摘 要:谈及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关系,若是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两者也许是对立面,充满冲突的色彩;然而在当今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政策下,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则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该文将简要分析体育教育与文化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以及两者之间紧密的联系,并予以一定的方法将冲突变化为联系,以切实地响应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政策。

关键词:体育教育 文化教育 冲突 联系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223-02

1 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产生冲突的原因

(1)分析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产生冲突的罪魁祸首,就是“应试教育”。 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各地发展呈现很不平衡的现状下,想要使国家得到急速發展,就需要“高质量”的劳动者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建设。于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恢复高考,我国学生便踏上了“应试教育”的道路。这是国情所致,迫不得已的,只是当与体育教育的发展一起提及时,“应试教育”便大大地阻碍了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一旦给予学生一点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就会遭到部分老师和家长的疑惑、不安,甚至是反对。尤其是初三和高三的学生,为了应付中高考的竞争,基本都是牺牲体育课的时间而奔赴到文化科目学习的战场上,这就使学生得不到相应的锻炼,整体健康水平提高缓慢,甚至出现滑坡趋势。据某网调查显示:我国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增加了一倍,尤其是城市男生超重和肥胖比例接近25%,未成年人肥胖症已成为大城市和相对富裕的沿海地区,青少年健康的最大问题。2008年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显示: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数,约有23%的学生未达标。学生耐力下降,长跑成为学生最痛苦的事情,而耐力下降说明学生心血管功能健康水平的下降。学生的健康问题不仅体现在生理方面,也体现到了心理方面。来自家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精神压力,是部分学生产生了焦虑、抑郁、自卑、厌学、弃学、早恋,甚至犯罪的各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现象。因此,“应试教育”的弊端显示得越来越明显,也不再适应当今的教育环境了,做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只是国家在政策上的纸上谈兵,而是得良好地统筹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落实到中小学及各大高校中去。

(2)我国的体育教育的得不到重大发展,除开与文化教育产生冲突的“应试教育”的客观原因以外,还有一个主观原因,那就是学校的体育教育缺乏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要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教师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去探索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维过程。体育教育与其他文化科目教育的一大重要区别在于:体育的教学环境是开放式的,相比文化科目更多地要求学生身体上的参与。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抓好这一特点,采用与教室上课不同的多种教法和组织措施,培养学生对体育正确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满足学生在文化学习中得不到的身心上的愉悦和发展,从而履行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文化教育能发展学生的智育、德育、美育,但体育的发展就必须得依靠体育教育的力量。

(3)动机是激发人们采取某种行动,做出一定努力的心理欲望,在学习中它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原动力。动机根据其来源又可分为两类,即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分析当下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多为外在动机,也就是学生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而参加体育锻炼,很多学校也是为了学生在体育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而组织应试的体育教育。因此,现在在很多学校中便出现了一个现象:初中的体育课会一节不落地上课,但是体育的教学内容多以体育考试的项目为主,枯燥无味,就连课间操、课外活动时间学校也组织学生进行体考项目的练习。而当体育考试结束,学生就全身心投入到文化科目的学习中,不给体育教育留一席之地,高中生的体育课更是被活活变成自习课。因此体育教育的趣味性缺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长期停留在外在动机。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之间的冲突也许就是这一外在动机所致,将外在动机转换为内在动机同时也是缓解两者之间冲突的一重要手段。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兴趣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能够持久和集中注意力,即使在运动中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并能产生愉快的情绪。若想体育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作为主体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今的体育教育不能只是单一地练习体育考试项目,做做徒手操,让学生枯燥地跑圈,而是需要丰富多样化。例如利用当下的流行歌曲或具有地方特色的工具编排健身操;小学体育教师多通过视频、图画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体育项目的特点和学习它们的乐趣所在;多组织学生进行不同项目的比赛以满足学生的竞争意识等等。同时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多采用目光暗示,合理对学生使用表扬与批评,及时纠正错误,正确示范,生动形象地讲解等方法才能把课上的生动活泼,并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 通过身心发展体现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密切联系

既然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政策,使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充分说明了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是紧密联系的。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了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从中可以看出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是最基本的,而这两个需要从何而来,则是进行体育教育使人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了健康的身心体魄,才能远离病魔侵蚀地进行文化学习;文化教育能提升人的智育、德育,使人能够采用科学有效地方法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1)适时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基础。根据科学研究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发育,改善大脑机能,例如调节功能、反应速度、活动强度和精确强度等,同时也能改善上时间因久坐学习而不健康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当老师教授某一运动技能时,学生的记忆力能够得到提升。在文化教育中,学生学习多采用文字性的记忆,这就常常产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而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对动作进行示范,此时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的便是视觉上的表象记忆,这比死记硬背的效果高得多,这便能让学生在文化学习时将文字记忆转化为表象记忆,增加记忆效果。在体育比赛中,也能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例如一场篮球比赛,学生需要观察场上形势并给出合理的配合战术。像参加篮球比赛这类多人配合的同场竞技项目时,学生也需要有很高的注意力盯住篮球和运用人盯人防守战术等。

(2)体育运动对认得心理也会产生有利影响。体育是一项充满竞技性、挑战性的,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克服畏难、胆小的心理,增强坚强、勇敢的意志。尤其是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他们有着常人所难得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在参与比赛中能够锻炼自己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也能收获与同伴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在文化教育的强大压力下,适时的体育运动能够愉悦心情,缓解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

参考文献

[1] 吴法旺.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2016(1).

[2] 袁英.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115-116.

[3] 杨学究.浅谈怎样提高学生体育课积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256.

[4] 王国林.学生学习动机与对策探析[J].体育教学,2000(1):17.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联系体育教育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