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枞阳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2017-07-10韩印旗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枞阳县城市绿地

韩印旗

摘要根据枞阳县绿地建设现状,对枞阳县绿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布局结构和网络体系尚未形成、绿化水平和档次有待提高、绿化用地不富余、防护绿地树种过于单一等一系列问题。论述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枞阳县现状,提出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及任务、规划原则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绿地空间布局结构及特色塑造思路。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布局结构;城市绿地;枞阳县

中图分类号S7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8-0162-04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of Zongyang County

HAN Yinqi

(Zongyang County Landscaping Management Office, Zongyang, Anhui 246700)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of green land construction in Zongyang Count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space system in Zongyang County was analysed,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such as its layout structure and network system have not yet been formed, the greening level and grade should be improved, the green land is not rich, the greening level is low, green trees are too single.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in urban construction was discussed, 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Zongyang County,the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nd planning principles were put forward,as well as the green spac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shaping to sovel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Planning layout structure;Urban green space;Zongyang County

近几十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许多问题。城市綠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的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绿色空间系统并具有合理的结构,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1]。因此它具有限制城市无序扩张、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塑造城市文化特色等作用,具有突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等效益[2]。

我国城市在进行绿地建设时长期以“见缝插绿”为主要方式,显而易见,这种绿化方式虽然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但也存在绿地布局受到限制和难以形成系统等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马世骏教授曾主张建立一种新型的生态城市,提出了“自然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是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自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开始逐步将生态学相关理论纳入其中[3-4]。枞阳县地处长江流域,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笔者将重点探讨如何发挥枞阳县的优良资源,形成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从而将枞阳县打造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5]。

1研究区域概况

1.1自然地理条件

1.1.1地理位置。枞阳县属铜陵市下辖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属长江流域,位于117°05′~117°43′E、31°01′~31°38′ N。西与桐城市以白兔湖、菜子湖为界;北与芜湖市无为县、合肥市庐江县两县毗邻;西南与安庆市市区接壤;南与池州市隔江相望(图1)。

图1枞阳县区位

Fig.1Zongyang County location map

1.1.2气候与气象特征。枞阳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16.5 ℃,年均降水量1 326.5 mm,冬季降水量少,夏季(梅雨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总量40%。山区降水多于丘陵、平原。年平均日照时数2 065.9 h,无霜期251 d,以东北风为主导风。

1.2社会经济条件

作为铜陵市下辖的最主要的农业大县,枞阳县是一个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近年来,虽然农业比重有所下调,但依然占据着全县国民经济比重的第一位。

1.3历史文化条件

枞阳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有富有乡土气息的京剧表现形式平台戏和门板戏;民间依然保留着龙灯、狮子灯、花船、花挑等灯会。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梅戏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枞阳县一大剧种。

2枞阳县城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枞阳县于2016年成功创建为安徽省园林县城,已实施的绿地规划项目也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目前,枞阳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572.118 hm2,公园绿地面积达179.63 hm2,建成区人均公园面积为12.06 m2,绿化覆盖率达到39.1%,绿地率达36.21%,初步满足了城镇居民休闲游憩的需求。综合来看,仍存在以下问题。

2.1绿地布局结构和网络体系尚未形成

城市绿地布局结构和网络体系是城市生态设施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景观格局模式,是实现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和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内容[6]。结合现状来看,枞阳县现状绿地布局结构和网络体系尚未形成,尤其是在老城区,各类公园、各条道路绿地严重缺乏,可供居民游憩的公园绿地仍偏少。城区内不仅综合性公园数量不足,小游园和街旁绿地也相对缺乏(图2),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就近活动的需求。

2.2绿化水平和档次有待提高

枞阳县不少居住区中缺乏小区级集中绿地,导致可供居民健身、休闲交往的绿地偏少,多数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及植物配植缺乏精品意识和格调,有待改造提升。除此之外,还出现个别单位因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绿地的作用,将绿化用地变为其他用地,不仅使绿地达不到规划标准,也使得相关绿地景观效果大打折扣。

2.3绿化用地不富余,绿化水平偏低

近年来,枞阳县急剧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使得县城周边一些植被空间被改造成城镇生活空间,再加上山环水抱的地形特点等原因,致使枞阳县城建设用地扩展空间有限,从而导致枞阳县城绿化用地不富余,绿化水平较低。因此,对于枞阳县绿地系统建设而言,难点在于滨江岸线以及城区周边景区预研预控,以及相对其他城市而言,未来的绿地建设量较大,投入强度高等方面。

2.4防护绿地树种过于单一

防护绿地是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地、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7]。枞阳县现有防护林不仅在防风、防治水土流失方面起到巨大作用,同时与农田林网相连接,形成了沿江沿河气势雄伟的景观带,但其树种选择较为单调,不符合生态多样性的要求。应在满足功能的情况下增加一些树种,从而形成丰富稳定的生态群落。

3枞阳县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3.1规划目标及任务

枞阳县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增加公园绿地、完善防护绿地、提升附属绿地数量与质量,实现城市绿地总量达标、结构布局合理、综合功能优化,把枞阳县建成青山碧水交融、人文与景观辉映、安徽知名的滨江生态园林城市(图3)。

枞阳县城已于2016年创建为安徽省园林县城,其规划任务是至规划期末的2030年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远景创建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3.2规划原则

3.2.1

利用现有资源,综合规划原则。利用枞阳县优良的自然资源,以原有水系、绿地为基础,提高城郊山体和道路两旁可绿化用地的利用率,尽量做到不占或少占良田,并与相关上位规划密切结合,编制内外兼顾、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规划。

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

3.2.2

系统、均衡和多样性原则。枞阳县绿地系统规划时要做到绿地数量结构、空间分布合理均衡,各类型绿地相互联结,形成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系统。除此之外,还要重视生物资源保育、地方绿化植物资源应用、园林植物群落配置的多样化,从而持续發挥生态、游憩、环保等功能。

3.2.3

尊重自然和历史原则。枞阳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鲜明的山水自然格局。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特点进行城市绿地结构布局,形成相应的城市绿地格局和城市绿化特色。同时,城市绿地建设要尊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山水空间格

3.2.4

远近结合原则。在绿地系统规划时要根据枞阳县具体情况作出安排,要有轻重缓急,做出近期规划,使绿地系统规划能逐步得到实施。同时也要从城市长远发展着眼,高瞻远瞩,预留出城市发展所需的绿化用地,为远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3规划布局模式

枞阳县城区绿地系统在结合枞阳县地方文化、历史及地理等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出“两水两山”的规划布局模式,其中“两水”指连通莲花湖、汪家沟、月儿湖等内河水系和县城东北面的莲城湖、羹脍赛湖外湖水系;“两山”即指金山和幕旗山森林公园。其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模式可以总结为“ 绿水成带、绿心成景、绿线成网、绿廊成楔”(图4)。由此形成“水绕山城山绕水,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绿色县城。

3.3.1

绿水成带。规划采用依托自然湖泊系统布局公共开敞空间的模式,以水为基,以绿为脉,形成以湖泊为中心的开敞空间绿化体系,由莲花湖、汪家沟、月儿湖等水系连通而成的完整湖面和县城东北面的莲城、羹脍赛湖形成了基本的城市“活水”体系,塑造具有枞阳山水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形成富有特色的滨河景观休闲带。在城市滨河景观休闲带中,包括沿湖带状绿地、湖泊周边的点状游憩绿地及沿湖绿化景观广场。

规划沿湖设置步行系统以改善游人的可达性;同时,以两湖为中心,在重点地段布置城市景观广场、公园、小游园,与沿湖带状绿地结合,充分结合城市历史文化并满足居民活动需求,形成节点。

3.3.2

绿心成景。以莲花湖公园为重点,结合环城水系的各水系节点,串联起金山、幕旗山及大小广场等“绿心”,形成城市“绿肺”;旧城区在原有公共绿地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完善,可以适当增加绿地面积,带动整个枞阳县城的绿地建设。

另外大力发展新区绿地,在羹脍赛湖周边,结合城市广场形成较大规模的滨河绿地,也是新的城市中心区的形象景观绿地,并且是联系羹脍赛湖两端的景观枢纽。应以广场配合绿地水系为设计原则,创造一个可供人们休闲、交流的宜人的环境,并且是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开放空间。

3.3.3绿线成网。道路和滨河的绿化与道路的修建和河道的整治相结合,以此作为枞阳县城各景观的联系通道。其中规划道路红线为40~50 m的城市主干路周围分别有宽度为10~20 m的道路绿地,为重要绿化道路,形成水陆交融、连线成网。

3.3.4

绿廊成楔。西北以老城区和中心组团之间大面积集中山体规划而成的城市森林公园为依托,形成绿楔,楔入城市。东北依托羹脍赛湖楔入城市的绿化地带形成一条绿廊,依次規划为外围生态林地、沿江沿河绿地等。

3.4绿地景观布局

枞阳县城区绿地景观在结合枞阳县城市特点的基础上,依托“山、水、城、田”渗透相融的绿地景观空间,构筑出“两心、两环、两轴、多园、多板块”的绿地景观布局结构(图5)。

“两心”指以望龙湖公园为主的老城绿心和以羹脍赛湖中央公园为主的新城绿心;“两环”指以省道320、黄羹大道和滨江路等道路绿化作为枞阳县城的绿色外环;以望龙湖、月儿湖、莲花湖以及羹脍赛湖水系连通构成枞阳县的绿色内环;“两轴”分别指沿枞阳县城湖滨路以及渡江北路形成的两条由城市绿心发散的主轴;“多园”指枞阳县城内的枞川、青山、连城湖、金山、旗山、河滨、滨江、神灵赛湖、桥头、夹江等公园;“多板块”指枞阳县城旁的青龙背生态涵养区、青山-拔茅山生态涵养区等形成的绿契,渗透进枞阳县城。

3.5城市特色在绿地系统中的体现

城市特色是城市中的核心系统,它主要依据城市中独具规模及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育和塑造而形成的。枞阳县绿地系统特色塑造如下。

3.5.1

城市水系绿地景观。枞阳县城位于长江北岸,规划沿长江、夹江及长河的公路两侧开辟宽度40~100 m的自然景观绿化防护带,同时,配套建设相关设施,改善沿岸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集休闲、旅游、观光、生态、环保、防护于一体,充分体现滨江园林城市风貌,使其成为枞阳县城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绿廊。

3.5.2

城市山系绿地景观。枞阳地质构造属于著名的庐(江)枞(阳)火山岩盆地。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低平,低山丘陵岗冲相间,群山环抱,对县城周围山体及其缓冲区进行系统绿化,在县城外围营造出一道绿色屏障,极大地改善了枞阳县周边的生态环境,从而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同时,科学合理地进行树种规划与配置,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景观。

3.6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为了保证枞阳县绿地系统的顺利实施,使规划的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在枞阳县绿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现有的行政法规,进一步完善“绿线管制”制度。其中新建公园和居住区绿地等要严格按照规划达到设计标准。对现状已建成绿地不达标的,规划应分期分批进行绿地改造,增加绿地面积,完善活动设施,提高绿地景观水平。除此之外,应加强单位绿地建设规划管理控制,大力开展园林单位、绿化先进单位建设活动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共创园林城市。当然,加强城市绿地建成后的维护管理,切实改善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样不可或缺。

4结语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城市绿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8]。枞阳县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是在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优良的空间环境,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优美的绿色场所[9]。

该次绿地系统规划着重对枞阳县的自然与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并指出枞阳县绿地现状的不足与改进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绿水成带、绿心成景、绿线成网、绿廊成楔”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模式,以及“两心、两环、两轴、多园、多板块”的绿地景观布局结构,并借助枞阳县优越的自然条件营建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绿地景观和分布合理且体系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为打造“水绕山城山绕水、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生态一体化的优美璀璨的山水城市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VAN ROOIJEN M.Garden city versus green town:The case of Amsterdam 1910-1935[J].Planning perspectives,1990,5(3):285-293.

[2] 徐文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 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 王浩,谷康,芶皓.两河西楚韵 湖畔园林城:宿迁市绿地系统规划[J].中国园林,2005(6):29-31.

[5] 杜娟萍.关于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几点看法[J].广西园艺,2004,15(5):18.

[6] 鲁敏,杨东兴,刘佳,等.济南绿地生态网络体系的规划布局与构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3):600-605.

[7]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 尹仕美.走向生态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4.

[9] 黄超,朱云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0):132-134.

猜你喜欢

枞阳县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景观的生态恢复研究
城市绿地养护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
浅谈海绵城市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