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反应介质对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分析
2017-07-10杨晓阳
杨晓阳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常见的有白色污染,重金属污染等。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如何治理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通过对五种反应介质对污染物的治理效果的研究,确定最佳的介质配比方案,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数据上的支持。这五种介质包含活性炭,沸石,零价铁,膨润土和炉渣,最终的实验数据显示,由活性炭,沸石以及零价铁构成的适当比例的介质对水污染的防治最有效果。
关键词:介质;地下水治理;环境污染
近些年来,环境污染这个词语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频繁,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的污染物就是生活垃圾,但我们看不见的污染才是对我们危害最大的,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废水也越来越多,有些工厂的污水处理不达标,导致水污染由地表水污染逐渐转移到了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而且污染物来源广,种类繁多,在治理的过程中就显得困难重重。本文主要针对垃圾渗滤液的污染防治进行了相关实验。
一、实验方法
(一)取样与样品处理
任何实验的数据准确性最重要的就是实验的样本,所以本着对实验数据负责的态度,对实验样本客观事实进行选择。实验中所用到的地下水取自城市周边的水井,尽量保证地下水水质的安全,选择距离工厂及污染源较远的地区,垃圾渗滤液取自本市的一个中型垃圾处理厂。无论是水源还是污染物,在存放的过程中都要慎重,防止失误对实验数据造成失误。将垃圾渗滤液用地下水稀释二十倍,作为实验的被污染样品,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为1206mg\L,氨氮为80.06mg\L,PH7.6。
(二)实验过程
用玻璃管状容器按顺序从左到右分成1,2,3三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装入石英砂,第二部分模拟污水处理器,将五种介质分别装入第二部分准备好实验仪器。在实验中,把实验装置水平放置,分别接通准备好的稀释过后的地下水,让水质样品在实验装置中流通十天,每天取样品三次,分别测定水质中的两个数据含量,化学需氧量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氨气的含量用纳氏试剂方法测定。
二、结果分析
(一)五种反应介质单独与地下被污染的水源进行反应的结果
从实验结果发现,经过五种介质的过滤吸收,地下水样品中的化学需氧量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但作用效果最明显的是活性炭,而沸石对于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并不大。活性炭本身表面积比一般的分子大一些,在有机物的去除中主要是吸附作用,还有少部分的分解作用,尤其对于苯类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剩下的四种物质对于污染物只有吸附性,效果远不及活性炭。
(二)不同配比下的介质作用下,地下水的有机物和氨气的去除效果
通过实验的数据分析得出,活性炭在五种介质中对有机物的吸附效果最好,沸石由于自身的空隙较多,对一些极性物质吸附能力较好,因此,可以用作对氨氮的去除。对于一些易发生还原反应的污染物可以选择用零价铁进行去除。将选定的这三种物质进行适当的配比,依旧进行上述的实验,得出结论,零价铁,活性炭和沸石的比例为2:2:1时,样本检测的结果是最理想的。
三、结论
1)在实验进行了十天之后,仅仅用一种介质做为污水的吸附,活性炭的效果是最好的,卻可以去除76%的地下水污染物。五种介质中对有机物的作用最差的就是沸石,沸石不像活性炭一样,表面上还有一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所以效果只有45%,但是沸石却对氨气的处理有很高的作用,可以达到70.8%。零价铁是去除氨气效果最差的,仅仅能达到42.3%。
2)在经过十天的实验后,每日三次取样对比,在对有机物的去除中,只有在和活性炭以及沸石的比例在1:2:2时,对有机物和氨气的混合物去除效果最好。所以在今后的污水治理中,可以参照以上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治理。
3)分析比较十天的评分均值,在去除有机物的图表中可以看出,第一天的效果最为明显,进而之后的九天作用慢慢减小。在去除氨气的实验中,前两天的效果明显,后八天的效果逐渐减少,甚至沸石的检验数据有回升的迹象。在实践中,应该注重对介质的及时更换,以便于更加有效的对污染物进行处理。
四、总结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垃圾渗滤液只是小小的一个方面,造成污染的物质也有很多,在本文中,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两种,也是在实验室比较好进行实验的两种。在实验过程中,零价铁和活性炭的作用最为突出,但是是否对其他污染物也有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证明。在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数据有回升甚至持平的现象,说明在不及时更换介质或者实验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会出现堵塞的现象,在实际应用中需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 单长青,李甲亮,杨露静.5种反应介质对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治理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20:197-201.
[2] 张文静.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自然衰减及含水层污染强化修复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
[3] 刘玲.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
[4] 张红梅,速宝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及对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06:110-115.
[5] 赵勇胜,苏玉明,王翊红.城市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模拟与控制[J].环境科学,2002,S1: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