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束自动集线装置及其相关专利发掘和申请

2017-07-10沈抗勇

科技风 2017年20期
关键词:线束专利

沈抗勇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0197

摘要:经过工作总结和检索分析可知,线束集线装置已经变成线缆生产行业的必要辅助工具,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方便对线缆卷线和取用,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线束集线装置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自动化和小型化,但是还有没有其他方向可改进呢?答案是有的,为此,我们结合生产实际需要简要分析线束自动集线装置及其相关专利发掘和申请。

关键词:线束;集线装置;专利

一、需要明确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现有的集线装置只能卷单一的线缆,不能分类集线,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求;

(2)现有的集线装置取用不够方便,线头没有显于区分的标记或统一的放置点;

(3)现有集线装置结构复杂,容错率低,易缠绕或卡死。

根据以上三个主要技术问题我们针对性的检索和提出改进方案,其一,在现有集线装置的基础上可以增设多个隔断以改变原有只能卷单一线缆的现状;其二,在现有集线装置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移门槽和移门的结构方便用户随时卷线和取线,在门槽上可以设置线头孔以适应线头穿过并起到标记作用;其三,改变现有集线装置的结构,重新布置动力总成和执行部件,以降低缠绕和卡死现象。

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得出新的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检索

新的技术方案主要创造点围绕“分类集线”、“取用方便”和“结构优化”三个方面进行,如下图所示:一种自动集线装置,包括转动轮1和塑料外壳2,转动轮1嵌套在塑料外壳2内,转动轮1的表面设有将转动轮1三等分的第一橡胶隔断3和第二橡胶隔断4,转动轮1的第一层表面、第二层表面和第三层表面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首端固定夹5、第二首端固定夹6和第三首端固定夹7,第一首端固定夹5、第二首端固定夹6和第三首端固定夹7的夹具头内侧均设有橡胶防滑垫11,第一橡胶隔断3、第二橡胶隔断4和塑料外壳2的底部对应第一首端固定夹5、第二首端固定夹6和第三首端固定夹7分别设有一圈第一尾端橡胶固定圈14、第二尾端橡胶固定圈15和第三尾端橡胶固定圈16,采用第一首端固定夹5、第二首端固定夹6、第三首端固定夹7、第一尾端橡胶固定圈14、第二尾端橡胶固定圈15和第三尾端橡胶固定圈16的结构将线缆牢牢固定在转动轮1的表面并且能够分门别类,使线卷变得清晰有条理,塑料外壳2的内部底面与转动轮1底面连通并且塑料外壳2的底部设有步进电机8和电源仓9,塑料外壳2的一侧设有移门槽12,移门槽12内嵌有移门13,采用移门槽12和移门13的结构方便卷线和取线,提高了装置的效率,塑料外壳2的外侧底面设有电源仓后盖17,步进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转动轮1的内部,转动轮1的外部顶端设有开关10,步进电机8和电源仓9内的电源均与开关10电连接,采用步进电机8、电源仓9和开关10的结构给转动轮1提供了动力,让整个装置可以自行运作,整个装置设计新颖合理,效果也更好。

工作方式:在本装置工作时,向开门方向移动移门13,将欲卷的线缆一头扣入同一层随便一个首端固定夹内,按下开关10,步进电机8带动转动轮1转动将线自动绕起,绕完时再按下开关10,步进电机8停止工作转动轮1停止转动,此时将卷好的线的尾端扣入同一层的尾端橡胶固定圈内,再向关门方向移动移门13完成一次自动集线工作。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自动集线装置,采用步进电机、电源仓和开关的结构给转动轮提供了动力,让整个装置可以自行运作,采用第一首端固定夹、第二首端固定夹、第三首端固定夹、第一尾端橡胶固定圈、第二尾端橡胶固定圈和第三尾端橡胶固定圈的结构将线缆牢牢固定在转动轮的表面并且能够分门别类,使线卷变得清晰有条理,采用移门槽和移门的结构方便用户随时卷线和取线,提高了装置的集线效率,整个装置设计新颖合理,效果也更好。

技术检索包括专利检索和技术文献检索,其中专利检索得出四份最接近的现有技术,(1)专利号:CN201120136910.4,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集线装置;(2)专利号:201621147277.8,专利名称:一种集线装置及包括该集线装置的升降桌;(3)专利号:201510538940.0,专利名称:线缆缠绕机;(4)专利号:201310217808.0,專利名称:用于通信屏蔽软电缆的成缆装置。根据对比得出,本技术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与以上四个对比文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完全相同,尤其对于“分类集线”的新思路。对于现有技术文献和论文检索也未发现对于“分类集线”的研究,综合可知本技术方案可以申请专利以保护研究开发成果。

三、对于该技术方案的深入挖掘可以将研究所得的方案结合现有技术进行综合得出新的技术方案

也可以在自身“分类集线”的功能上拓展,可以设置分两类或三类或多类集线功能,可以开发出多种同型号的不同产品;此外,对于动力部件的布置也可以进一步改进,可以开拓出立式和卧式两种集线装置。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于线束自动集线装置的研究得出关于相关专利发掘和申请要点,首先:要回归实际生产的需要,得出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并检索分析,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研究成果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多余的研究开发,在充分检索的基础上还可以避免重复研发;其次:要经过理论验证和实践论证,使得新的技术方案是有理有据的,经得起考验;最后:申请过程中要有的放矢,主次分明,一方面易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分散发明创造点多案申请,可以在统一申请内设置多个优选技术方案,保障授权并获得充分保护范围。

猜你喜欢

线束专利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基于汽车线束制造过程中的防错建立和应用
达摩院自动驾驶技术实现高线束模拟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雪铁龙C4毕加索系列汽车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奔腾X40汽车
IBM2016年获得超过7000项专利
汽车线束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