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建筑设计中的符号应用

2017-07-10时芳芳

三亚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嘉庚陈嘉庚西式

时芳芳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

校园建筑设计中的符号应用

时芳芳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

校园建筑在高校扩建中得以迅猛发展。不同地区的学校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建筑作为文化的缩影,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建筑符号作为建筑的元素,能够直接反映建筑的地域特色。它代表或传承着一个地区,一个空间的文化脉络,是能体现该地区独特环境风貌的重要载体。大学校园有其自身独立、封闭的特性,可通过其建筑阅读到清晰完整的年代变化。为此,以厦门大学校园内嘉庚建筑群不同年代变化的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来探索其在传承文脉的价值意义。

校园建筑;符号应用;文化脉络

一、符号与符号学

(一)符号及符号的理论渊源

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在这些现象中某种可以感觉的东西就是对象及其意义的体现者。笔者认为,上述的观点隐含了符号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是可以物化的载体,二是能够被感知的内在形式。正如建筑本身的外形及梁、柱、墙、窗户、门等构件为实体部分即是“可以物化的载体”,而其外形和构件所隐含的意义,即是“能够被感知的内在形式”。

1.符号学的理论渊源及研究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结构和生命的科学,是研究有关符号、符号现象和符号体系的一般理论,它以符号为研究对象,研究符号的性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意义,研究符号与符号、符号与人类活动、符号与思维反映、符号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符号学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担任重要角色。早在欧洲中世纪,关于符号学的争论已经开始了,但这时期的符号学观念带有一定的神学色彩,著名论断:“任何东西都是其它象征的象征”说明了符号之间可以相互说明、代用。直到近代,莱布尼茨提出的符号逻辑学。他在著作《组合艺术》和《单子论》中提到人的理解力数学公式化的一般概念。符号的科学性,认为符号能够排列,并且可以表达所思。19世纪中期由布尔等人开创的公理学为符号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夏尔·桑德·皮尔斯在公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符号学,他认为符号学是指:有必要建立一种论述意指作用的新科学,诸系统间的可调换性以及它们在物质范畴内的关系。符号学不过是更广泛意义上的逻辑学的代名词。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把符号进行分类如:图像、标志、象征,等。

C·W`·莫里斯把属于象征性综合科学中的美学、认知社会学和心理学归纳为符号学的实用部分。

F·索绪尔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阐述符号学。他认为:“语言符号取决于能指与所指的结合”,其试图建立不排除社会和心理的意指作用理论。

根据索绪尔的解释,能指是“声音形象”,就是符号形式(符号形体),所指即是“声音形象所表达的概念”是符号内容(符号意义)。能指与所指是符号的两个方面,亦即形式和内容所构成的二元关系。

与其他学者不同的是,乔治·穆南把符号学限定为人类的传播学,符号包括语言,语言的各种辅助手段,宗教仪式,礼仪,交通讯号,等等。而它们的特征、系统、意指作用的研究,是符号学的主要内容。

哥本哈根派学者叶姆斯列认为,能指与所指之间是表达与内容,形式与实体的关系。

根据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符号即能指是指实物,所指是指抽象的意义。

将其概念移入建筑中即建筑的实体是能指,建筑实体所代表的抽象意义是所指。为此,引用此理论来对厦门大学嘉庚建筑群中的符号进行研究,以来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义。

2.符号的功能

法国符号学家皮埃尔·吉罗在《符号学概论》中说:“符号的功能是靠讯息来传播观念。”符号的功能既然是靠讯息来传播观念,而讯息和观念的来源需要通过交流获得。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得出的结论,符号的基本功能是认知与交际2。

马克思说:“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的,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的总和。”

人与人之间需要交际,交际是构成人的社会性的一个基本前提。交际的总和也就是符号的总和。符号的交际功能证明了符号和人一样,具有社会属性。

(1)符号的认知功能

从符号学的角度讲,认知是一种符号行为,是人们获取知识的表现形式。如果没有认知的需要,就不会有符号的产生。正如美国符号学家西比奥克说:“符号学的另一名称即认知科学,我确信如此。”[4]

人作为社会产物,在符号认知中充当认知主体的角色。而认知客体都是以符号化的形式存在。认知以符号为材料,架构起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之间的桥梁。人们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世界中,当人们对一个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被认知的客体从其他客体中区别开来的过程。

认知的符号一般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把认知客体符号化。认知客体是主体认知的对象,在认知过程中,主体只会无限的接近客体,而不会把他做为最终目标。因为认知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关于客体的符号化表征贮存于头脑中,使认知客体形成符号化的内在表达。如:人工智能,计算机在模拟人脑时就是把人的一切指令符号化贮存于电脑的处理器中。

第二,产生符号的外显行为。也就是符号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通常有两种符号行为,把具体的人或事物符号化,称为具体的符号行为;那么把具体的事物抽象化,称为抽象的符号行为。例如:我们过马路上,看到红灯,会停下来。红灯事物以抽象化的形式贮存于我们的大脑中,头脑中映现的是红灯停。

总的来说,认知作为一种符号行为,目的是为了探求客观事物的讯息。符号行为的完成过程也就是探求的过程。

(2)符号的指代功能

符号有众多功能,指代为其基本功能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是一切客体传播的基础;是确定指代客体与讯息之间的关系;是指代真实信息的对象。

(3)符号的情感功能

符号的情感功能是确定主体向客体发送信息,信息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形式。信息中包括客体的外貌品行、社会背景、出生背景等等。

(4)符号的美学功能

在艺术中讯息变成了指代对象。在文学和艺术中,指代对象既作为文学和艺术中的对象又超出了对象的范围。文学和艺术中的指代对象属于一种特殊的符号学,具有象征,指代、模仿意义。如:笔者创作的一幅灯泡素描,它既是灯泡这个事物,又超出了灯泡的范围,它象征着纯洁、光明、信念。

以上符号的认知、指代、情感、美学功能,正好说明了研究符号对该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恰如笔者对厦门大学嘉庚建筑群符号研究,仅仅是作为一个点,故而延伸出建筑符号研究的一个面,从而达到对尊重历史文化基础上再进行建筑设计”的“面”,并希望这种以“点、线、面”推进的研究形式能为今后从事建筑设计的人们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能为地域建筑文脉的传承起到积极的意义。

二、厦门大学嘉庚建筑群中的符号及其应用

本文以厦门大学的建筑为研究的出发点,究其原因有三,其一,由于笔者在环境艺术领域学习多年,对造型艺术及建筑设计有一定的了解;其二,又由于在厦门大学学习多年,对厦门大学的“嘉庚风格”建筑有着较为多年的体验,故以嘉庚风格建筑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三,大学校园空间相对于现代都市空间而言,有相对独立性或封闭性的特点,表现在建筑设计方面,其建设过程中有一个较为清晰变化的脉络。这种“清晰变化的脉络”对于“符号”的研究有着积极、准确的作用和意义。

(一)嘉庚风格建筑及符号

厦门大学是著名爱国人士陈嘉庚先生出资于1921年创办的,他对厦门大学的建筑设计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被聘用的工程师也要求一律要按照嘉庚先生的想法进行设计,并分别于20年代和50年代建成了厦门大学的前期建筑。前期建筑主要包括:建于20年代映雪、集美、群贤、同安、囊萤五座楼组成的群贤楼群和50年代成义楼、南安楼、建南大会堂、南光楼、成智楼五座楼组成的建南楼群。它们采用白岩、红砖、琉璃瓦的材料;骑楼式走廊、绿栏杆的结构;建筑外形采取中式大屋顶(指闽式重檐“三川脊”歇山顶)和西式柱子、西式拱券门、西式窗户等设计元素来设计。正是这些设计元素形成了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琼楼玉宇、雕梁画栋、古今、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风格。而这些建筑被人们尊称为“嘉庚风格”建筑,也是陈嘉庚先生爱国教育思想及“中为主,西为辅”建筑思想的体现。

如果运用符号学相关的理论来论述厦门大学校园中的建筑与嘉庚先生的建筑理念之间的传承关系,可以说厦门大学建筑即是“符号”。就索诸尔的二元关系理论而言,“厦门大学建筑这一实体”即是“能指”;其代表“陈嘉庚这一爱国教育思想及‘中为主,西为辅’的建筑思想”即是“所指”。如果引用皮尔斯的三元关系理论来进一步说明:“建筑这一实体”即是“符号形体”,它所代表的“厦门大学”即是“符号对象”,“建筑中体现出陈嘉庚这一爱国教育思想及‘中为主,西为辅’的建筑思想”即是“符号解释”。可以说,无论是索诸尔的“二元关系理论”还是皮尔斯“三元关系理论”学说都能很好的解读厦门大学建筑中体现出的陈嘉庚这一爱国教育思想及‘中为主,西为辅’的建筑思想。

本节以建于20年代的群贤主楼和50年代的建南大会堂这两栋建筑及该建筑的主要设计元素作为对符号论述的对象。

建于1954年的建南大会堂是嘉庚风格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从组成建筑主立面的设计元素而言,上部采用典型的中式大屋顶作为设计元素,寓意中式建筑;下部采用西式罗马柱作为设计元素,寓意西式建筑。一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上大下小”的思想,另一方面,中式大屋顶在上,西式罗马柱在下,寓意“东方压倒西方” (图2-1)。当然,无论这种思想是陈嘉庚先生本人的初衷,还是民间对其建筑思想的一种形象的注解,但从中体现出的“中为主,西为辅”陈嘉庚先生的爱国教育思想是毋庸置疑的。

(图2-1)建南大会堂

此外,组成建筑主立面下半部分使用的除西式罗马柱这一设计元素之外,还有西式拱券门、西式窗户等设计元素。

西式拱券门,在造型上采用了西方拱券的式样,材料运用了闽南当地的花岗岩,既降低了成本,又体现了材料的地域性及质朴之美,而通过突出本地产石材青草绿的固有色,这一色彩来体现对地域文化的重视(图2-2)。此外,由于它们在建筑立面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所以不至于改变建筑的整体风格,还是能体现陈嘉庚先生“中为主,西为辅”的建筑理念。

(图2-2)建南大会堂的拱券门

(图2-3)建南大会堂的西式窗户

西式窗户,在造型上采用了西方的“十字架”式样,材料上却运用闽南当地产的青草绿花岗岩(图2-3)。但由于相对于建筑的整体立面而言,它的体量显得较小,所以,在整体立面中仅起到点缀的作用。也就是说,就单独的一栋建筑立面而言,在某处作精心的雕琢的设计,那么,便会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此,如果将其比作建筑中的“点”,它在建筑中往往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由于西式窗户和西式拱券门在整体建筑立面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所以,既不至于改变建筑的整体风格,但却能通过这种符号传递出陈嘉庚先生爱国教育思想及“中为主,西为辅”的建筑思想的信息。

建南大会堂这一建筑中的主要设计元素,其实蕴含了符号的概念,即“中式大屋顶,西式柱子、西式拱券门、西式窗户等实体”就是前文符号理论中提及的“可以物化的载体”,它所体现出的“陈嘉庚先生爱国教育思想及‘中为主,西为辅’的建筑思想”就是前文符号理论中提及的“ 能够被感知的内在形式”。

此外,除了前文提及的建南大会堂这一建筑中的设计元素可以被视为符号外,还有群贤主楼这一建筑的设计元素,同样也可以被视为嘉庚风格建筑的符号。

以群贤主楼为例,它是厦门大学1921年建校时的主要建筑之一,也是嘉庚风格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该建筑是“一主二次”的设计形式,由主体三层、东西两边副房各两层构成。它是楼台亭阁,飞檐交接;红墙绿瓦互衬,青椽紫桁相间;窗棱户方,异彩纷呈的建筑组合,这种组合气势宏伟,华美俊秀。就建筑的主立面而言,它也是由中式大屋顶和西式柱子、西式拱券门、西式窗户等设计元素组成。从组成建筑的主立面的设计元素而言,上部采用的也是中式大屋顶作为设计元素,下部分采用的也是西式拱券门、西式柱子、西式窗户等设计元素(图2-4)。

(图2-4)群贤主楼

总之,无论是建南大会堂,还是群贤主楼,都包括了中式大屋顶、西式柱子、西式拱券门、西式窗户等设计元素(图表2-5)。而这些设计元素,就是上文中提及的嘉庚风格建筑的符号。这些符号均体现了陈嘉庚先生爱国教育的思想。

除了建南大会堂、群贤楼之外,还有成义楼、成智楼、南安楼、南光楼、映雪等建筑都是陈嘉庚先生亲自督造的,它们均是在厦门大学校园内颇具嘉庚风格的标志性建筑,且这些建筑中均由中式大屋顶和西式柱子、西式拱券门、西式窗户等建筑符号组成。

上述建筑运用的中式大屋顶和西式柱子、西式拱券门、西式窗户等符号都是组成厦门大学嘉庚风格建筑设计的主要建筑符号。在对每个建筑符号的造型和色彩的搭配以及材料的加工到具体的施工,最后呈现于建筑之上的过程来看,无不体现出陈嘉庚先生独具匠心的创新意识,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爱国教育思想及“中为主,西为辅”的建筑思想。正是由于他成功地应用了代表东西方不同文化符号的设计思想,才使人们至今都能感受到那些不加掩饰地洋溢着简洁明快、朴素大方的建筑气质,从而形成了享誉中外的“嘉庚风格”建筑。

(二)嘉庚风格建筑元素与符号学的关系

由本章第一节的论述可知,中式大屋顶、西式柱子、西式拱券门、西式窗户是组成并表现嘉庚风格建筑设计元素的主要内容。对这些建筑设计元素的研究或解读如果运用符号学中索诸尔的二元关系理论来论述,那么,“中式大屋顶、西式柱子、西式拱券门、西式窗户等实体”可称其为“能指”,其体现出的“陈嘉庚先生爱国教育思想及‘中为主,西为辅’的建筑思想”可称为“所指”。此外,如果引用皮尔斯的“三元关系理论”来进一步说明,“中式大屋顶、西式柱子、西式拱券门、西式窗户等实体” 就是“符号形体”;它所代表的“嘉庚风格建筑”便是“符号对象”;该建筑体现出的“陈嘉庚先生爱国教育思想及‘中为主,西为辅’的建筑思想”那便是“符号解释”。可以说,无论是索诸尔的“二元关系理论”还是皮尔斯的“三元关系理论”学说都能对嘉庚风格建筑中的符号进行解释;同时,也能为这种符号在厦门大学后期建筑中的应用、延伸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嘉庚风格建筑的符号应用

经过对上文嘉庚风格前期建筑的符号的讨论与分析,对该建筑符号及其体现出的陈嘉庚先生爱国教育思想及“中为主,西为辅”的建筑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由此,本节将以这些建筑符号在厦门大学嘉庚风格后期建筑中的应用展开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够继续解读厦门大学建筑中体现出的陈嘉庚先生爱国教育思想及“中为主,西为辅”的建筑思想。

正是由于对以建南大会堂为首的嘉庚风格建筑符号的传承和应用,所以嘉庚风格的后期建筑才能够传承厦门大学历史文脉并融入厦门大学校园整体环境中。也就是说厦门大学的后期建筑设计,由于运用了符号学的理论才使得校园内新旧建筑在时代的发展中能够成功地实现交替。但是,这些符号的应用,并不是照搬照抄原有的嘉庚风格建筑符号,而是以符号的“变体”形式存在于建筑设计中。这种变体形式主要体现在与其原有造型、色彩、材料、结构等方面共同性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差异性,即造型上由复杂不规则的图形到简洁的几何图形;色彩上由色彩较多到以几种主要颜色为主;结构上由砖砌到钢架玻璃幕墙;材料上由木头、闽南红砖到花岗岩和石材等材料。这些符号变体形式的运用,使厦门大学后期建筑这一群体呈现出了一种新的精神风貌。例如:颂恩楼、科学艺术中心馆、图书总馆等是新时期嘉庚风格后期建筑的代表。

1.颂恩楼

建于2001年的颂恩楼是体现符号在厦门大学后期建筑设计应用中较为成功的代表案例之一。颂恩楼集行政、办公、教学为一体,是厦门大学新世纪的标

志性建筑。就建筑的主立面而言,其顶部设计是对传统嘉庚风格建筑中的中式大屋顶这一符号形式的应用,腰身设计采用的也是西式拱券门这一符号形式的应用,且入口还由一个大的西式拱券门和两个小的西式拱券门构成;此外,还有作为建筑细节窗户的设计,采用的也是西式窗户这一符号形式的应用(图2-9)。上述符号通过增加、变异等设计手法,最终形成新的嘉庚风格建筑符号的变体形式。这种变体形式主要表现在由“闽式重檐‘三川脊’歇山顶”到“形似大屋顶,兼有庑殿、歇山之韵的四坡锥顶(即‘卷刹’出檐,屋脊是高耸向上的弧形‘翘脊’)”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样是陈嘉庚先生“中为主,西为辅”的建筑思想的继续体现(图表2-9)。

(图2-9)颂恩楼

这种变体形式符号的运用,一方面由于强调形式的简洁、高度的理性化、系统的模块化,并以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和玻璃幕墙为支撑结构的“国际主义”风格的模式;另一方面由于嘉庚风格建筑符号在后期建筑中的应用,使得颂恩楼这一建筑的外形显得简洁、大气,充满了现代气息,并具有新时代嘉庚风格建筑的精神风貌。这种以变体形式呈现于嘉庚风格后期建筑中的符号,虽然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在造型、色彩、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变化。但是,符号的变体形式的应用所体现出的“陈嘉庚先生爱国教育思想及‘中为主,西为辅’的建筑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科学艺术中心馆

建于2010年的科学艺术中心馆,也是嘉庚风格建筑符号应用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就建筑形式而言,顶部是中式大屋顶这一符号形式的应用,下部是西式柱子这一符号形式的应用,而这种设计形式的应用就是符号理论对嘉庚风格建筑的延续。从建筑总体外形来看,屋顶的设计相对于中式大屋顶这一符号形式而言,在造型上显示出由前期建筑的复杂到后期简洁的变化、在色彩上显示了由朴素到鲜艳的演变;柱子的设计相对于前期西式柱子这一符号形式而言,前期的西式柱子是上部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采用古罗马爱奥尼克式的柱身;下部是中式柱础;整个造型较为复杂。而后期的柱子吸收了古罗马爱奥尼克柱式和陶立克柱式的优点,不采用柱础,圆柱直接置于阶座上,柱头造型简洁,柱身中间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造型更加挺拔、简洁(图2-11)。由于上述这些符号的变体形式在科学艺术中心馆的应用,使得它外观显得更加鲜艳、充满了现代气息;同时,也通过这种符号与时俱进式的应用,延续了嘉庚风格的特色(图2-12)。嘉庚风格建筑符号在科学艺术中心馆中的应用,让新建筑更好地融入了厦门大学原有的整体的建筑群中,既是对厦门大学历史文脉的传承,又是陈嘉庚先生爱国教育思想及“中为主,西为辅”的建筑思想进一步的体现。

(图2-11)科学艺术中心馆

3.图书总馆

图书总馆与颂恩楼、科学艺术中心这两栋建筑有所不同,是2001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也是嘉庚风格建筑符号应用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从建筑主立面来看,西式拱券门和西式柱子等嘉庚风格建筑符号,是其符号的变体形式。在嘉庚风格建筑符号的应用方面,上部采用中式大屋顶这一符号形式的简化变体,腰身采用六根西式柱子作为对符号形式诠释的变体,下部采用西式拱券门作为符号形式。整体显得既简洁、大气又具有浓郁的嘉庚风格(图2-13,2-14)。

(图2-13)原图书总馆改和扩建后的图书总馆(图2-14)

(图2-13)

(图2-14)

(图2-13)陈天明编撰《厦门大学小时资料(第八辑)厦大建筑概述》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1月

(图2-14)资料来源:改扩建的图书总馆 摄于厦门大学2011年4月

总之,上述的颂恩楼、科学艺术中心馆、图书总馆这三栋后期建筑是经过对符号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后,再将其结合嘉庚风格建筑思想,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笔者认为这种设计具有如下优点:一方面尊重了当地文化特色,设计出具有本土特性的建筑;另一方面,后期嘉庚楼群的设计与校园中前期的嘉庚风格建筑群是一脉相传,体现出了它既继承又有所创新,并与周边建筑协调统一成为具有嘉庚风格和时代特色的现代建筑。这种符号的应用不仅能传承厦门大学的历史文脉,而且还能提高环境的艺术质量和人们对建筑的审美水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就是我们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

三、嘉庚风格建筑符号的传递对校园建筑文文化延续的意义

综上所述,厦门大学的嘉庚风格建筑均采用中式大屋顶和西式柱子、西式拱券门、西式窗户等设计元素来设计;材料上运用白色花岗岩、红砖、琉璃瓦;结构上采用骑楼走廊、绿栏杆形成了既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琼楼玉宇、雕梁画栋的风格,又不乏开轩面圃、简洁明快的南洋亚热带风格的前期嘉庚风格建筑。后期建筑从塔楼红瓦坡顶、重檐错落、楼栏悬空、气势宏伟的厦大新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颂恩楼;到色彩异彩纷呈,绚丽夺目的科学艺术中心馆的建筑设计无不体现符号在嘉庚风格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及一脉相承的理念。其建筑中的设计元素无论是它蕴涵的建筑理念,还是平立面形式,抑或是呈现在建筑设计中的组合形式其本质均是符号的不同空间、不同地点的存在形式,都可以为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和素材,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范例。

简而言之,就一栋建筑而言,如果没有设计理念,就没有了“灵魂”。然而理念不是随意信手拈来就能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嘉庚风格建筑是在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脉的前提下,运用了中式大屋顶和西式柱子、西式拱券门、西式窗户等设计元素作为传达嘉庚先生思想信息的符号进行设计,并形成了样式新奇独特的建筑群,陈嘉庚先生又称其为“穿西装戴斗笠”的建筑风格。嘉庚先生之所以有这种思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嘉庚先生对于当地文化或东西方文化有着独特的见解,另一方面,他无形中其实是运用了符号学相关的理论,进而形成了今天嘉庚风格独特的建筑符号。这些符号虽然随季节的更替、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发展,会产生在造型、色彩、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变化,但从中体现出陈嘉庚先生爱国教育思想及“中为主,西为用”的建筑思想是始终不渝的。这正是人们今天应该学习和提倡的一个文化精神。有鉴于此,闽南文化也罢,地域文化也好,对于建筑符号手法或形式的应用研究均是其表象的,那么,隐藏在其背后对于建筑设计的、独特的思想或见解,才是一个设计师应该花大力气去研究的。

综上所述,嘉庚风格建筑运用符号作为后续建筑中延续和传承设计的元素,既体现了该设计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环境、传承嘉庚风格设计理念,又是陈嘉庚先生爱国教育思想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建筑思想的体现。这些案例是现代建筑创作对传统文化借鉴的一种有益探索,也对现代校园建筑在继续表达、传承文化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1]陈宗明,黄华新.符号学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42.

[2]缪远. 传历史文脉承嘉庚风格——厦门大学嘉庚楼群建筑赏析[J].华中建筑. 2008,26(3):192.

J59

A

(2017)01-085-10

2016-09-15

时芳芳(1987 -),女,黑龙江人,旅业学院行政秘书,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1英语sign一词,也译为“记号”或“指号”,从大多数人的用词习惯来说,以“符号”为宜. 引用:陈宗明黄华新. 符号学导论[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1

2主要引用于皮埃尔·吉罗著,怀宇译的《符号学概论》。

4西式柱子由两种组成,一种是上部是古罗马爱奥尼克式柱身和下部是中式柱础的综合柱子和古罗马陶立克柱式组成的中西结合的综合柱子,另一种是古罗马陶立克柱式。本文将其定义为西式柱子。

6古罗马爱奥尼克式:其的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柱子高度为底径的9至10倍,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基,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7古罗马陶立克式:是一种没有柱础的圆柱,直接置于阶座上,由一系列鼓形石料一个挨一个垒起来的,较粗壮宏伟。圆柱身表面从上到下都刻有连续的沟槽,沟槽数目的变化范围在16条到24条之间。

猜你喜欢

嘉庚陈嘉庚西式
陈嘉庚选采办
在线教学法在大学健身健美俱乐部的运用研究——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汽车手绘作品选登
“金鸡”璀璨嘉庚故里“华语电影展望”高峰论坛在集美大学举行
国际学校:留学无需“小别离”
有趣的西式餐具
家庭版西式料理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