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探讨

2017-07-10廖秀华

兽医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雏鸡湿度成活率

廖秀华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畜牧兽医站,福建南平354204)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探讨

廖秀华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畜牧兽医站,福建南平354204)

根据区域内环境条件的不同,我国各地区对于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各有着不同的方法,因此本文就综合多种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问题的梳理与整合,总结出适宜的雏鸡成活率提升方案,从而在保证雏鸡基本生长质量的基础上,做好雏鸡成活率的提升,以便于保证雏鸡饲养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雏鸡;成活率;措施

1 雏鸡保育的现状

当前,雏鸡保育一直是养鸡专业户们攻坚克难的题目。就当前现状来说,经过技术下乡,大部分养鸡户已经掌握了一套较完整的雏鸡保育方法,但是在具体实施上可能还有不到位的情况,较容易造成雏鸡的死亡。

2 雏鸡保育经常出现的问题

2.1 对雏鸡健康状况不重视

大部分养鸡户对雏鸡的健康状况不重视,导致了雏鸡成活率下降的状况。正常情况下,育雏阶段的死亡率不应超过3%,雏鸡只有在健康状态下生长,才能保障养殖后期成鸡的生产能力与种用价值。

2.2 雏鸡生产环境条件差

现阶段,我国部分养鸡场经济状况较差,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对设备及环境条件方面的投入资金加以控制,以便于保证其基本的经济效益,该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养鸡场的基本经济收入,但就长期而言,一旦因环境条件过差而产生环境卫生问题,则易使雏鸡产生大面积死亡。该情况的产生不仅给养鸡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于雏鸡的保育工作也形成一定的阻碍。

2.3 保育室通风、透光不合理

保育室的基本结构设计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通过提高持续通风率及光照时间来控制保育室内的基本环境,从而提高雏鸡的成活率。而部分业主在保育室设计过程中未能充分的考虑到室内温度环境因素,使室内温度长期无法保持相对恒定。同时通风设计不合理问题也使细菌易在保育室内大量滋生,继而增加了雏鸡的死亡概率。

2.4 没有做好相应的消毒和防疫措施

消毒及防疫工作对于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雏鸡的抵抗能力较差,一旦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感染就会导致雏鸡大量死亡。所以在雏鸡的保育过程中,要充分的做好消毒与防疫工作,以便于能够有效的避免因病原微生物感染而降低雏鸡的成活率。

2.5 保育室的湿度合理控制不合理

养殖场所湿度问题同样是导致雏鸡成活率下降的原因之一,雏鸡在出生后的一周时间里,对周围的湿度较为敏感,若湿度偏低,养殖环境干燥,会在舍内形成过多的灰尘,易引起呼吸道病;湿度过高的环境,病原体易于繁殖,易引起雏鸡患湿疹等皮肤病,鸡舍相对湿度50~80%比较好,如果保育室的湿度控制不合理,可使雏鸡的死亡率大大升高。

3 对策

3.1 选择优质、体键的雏鸡

在雏鸡的选择过程中,首先对雏鸡的精神状态进行观察,通过眼神及绒毛的光泽来对雏鸡的基本身体状况进行初步的判断。而后要对雏鸡的行走姿态及站立情况进行分析,在保证不存在畸形及身体缺陷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下一步的雏鸡选择与购进工作。

3.2 建立符合育雏条件的育雏室

保育室的建立必须能够符合相关的实际环境要求,首先要保证保育室通风设计的合理性,以便于降低细菌滋生及传播的概率。其次要确保保育室内基本温度的恒定,从而避免因温度大幅度变化而导致雏鸡生病。在该过程中要在地面铺设一定的厚度切碎的干稻草或稻谷壳,厚度应保持在3cm以上,同时做好消毒工作,继而对地面低温环境形成有效的隔绝。最后要做好雏鸡的保育规划,定期对雏鸡的生存环境及饮食具进行消毒。并做好通风与卫生的清理工作,进而为雏鸡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3 控制育雏室内温度和湿度

只有温度适宜,雏鸡才能够正常生活,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正常。具体温度如表1所示。正常情况下,雏鸡日龄越大,抗寒性越好,体质越强壮。

表1雏鸡不同日龄中的适宜温度

3.4 控制饲养密度

拥挤的环境不易于雏鸡保育工作的开展,在实际的雏鸡保育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雏鸡的饲养密度。就现有情况而言,通常可在每1m2内饲养20日龄雏鸡30只左右,在该过程中,随着雏鸡的生长,要逐步的减少每1m2内雏鸡的饲养数量,在雏鸡生长达到8周后,其实际的饲养密度应保持在10只/m2以下。

3.5 适时断喙

雏鸡在成长中,遇到不同应激,容易相互啄咬,或者是啄咬自己的羽毛等不干净的地方,所以断喙能够避免雏鸡因为啄咬而导致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很多病菌容易引发雏鸡的肠胃疾病,引起拉稀症状,如不及时救治,容易造成死亡。

3.6 做好雏鸡消毒防疫

雏鸡的消毒防疫工作不容忽视。在雏鸡保育过程中,要及时的进行雏鸡粪便的清理,并做好消毒工作,通过对处理饮用水及饲料质量的控制,来降低雏鸡的患病概率。同时要定期的对雏鸡的基本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在其出现病状时需及时的隔离,以便于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

4 小结

提高雏鸡的基本成活率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养鸡场的基本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从源头上对食品安全问题加以有效控制。因而在实际开展工作时,需相关企业及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对周边环境及雏鸡的生长环境做出优化与调整,以便于为雏鸡的生长创造更为有利的生长环境,继而确保雏鸡饲养工作能够达到高质量及高数量的双向标准。

[1] 陈伟华.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6):325.

廖秀华(1968—),女,大专,兽医师,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畜牧兽医站站长,一直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猜你喜欢

雏鸡湿度成活率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工业锅炉饱和蒸汽湿度的运行控制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基于湿度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器高压电源设计
泰州大桥主缆纵向湿度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优选雏鸡四法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如何抓好羔羊的疾病预防和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