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简传情

2017-07-10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刘瑜紫藤花灵犀

去年年底,一档《见字如面》的电视节目悄然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并迅速受到热捧。见字如面,睹物思人,字里行间,浓浓情意。书信,这种年代久远的通讯形式,历经岁月的洗礼,跨越时间的长河,仍然散发着丝丝馨香,仍能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八月三十日信收到。男确是吐了几十口血,但不过是痰中带血,不到一天,就由医生用药止住了。男所生的病,报上虽说是神经衰弱,其实不是,而是肺病,且已经生了二三十年,被八道湾赶出后的一回,和章士钊闹后的一回,躺倒过的,就都是这病,但那时年富力强,不久医好了。男自己也不喜欢多讲,令人担心,所以很少人知道。初到上海后,也发过一回,今年是第四回,大约因为年纪大了之故罢,一直医了三个月,还没有能够停药,因此也未能离开医生,所以今年不能到别处去休养了。肺病是不会断根的病,全愈是不能的,但四十以上人,却无性命危险,况且一发即医,不要紧的,请放心为要。

马理已考过,取否尚未可知。她还是孩子脾气,看得上海很新鲜。但据男看来,她的先生(北平教过的)和朋友都颇滑,恐怕未必能给她帮助,到紧要时,都托故溜开了。

害马胃已医好。海婴亦好,仍上大陆小学。

专此布复,恭请金安。

男树 叩上 广平海婴同叩

九月三夜

——鲁迅致母亲的一封信

灵犀一点

鲁迅先生非常孝顺,他给母亲写信时,信中必有“膝下”“敬禀”“恭请金安”“叩上”等敬语。平均每月一封,篇幅虽然不长,内容也总是告知上海这边的简况,但足以免去老人家的挂怀。在致母亲的最后几封信中,关于病情,鲁迅并未全盘如实相告,而总是强调复原和好转。他反复这样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万请勿念”,希望母亲不要为他忧心忡忡。在这一封封简短的信件中,凝聚着鲁迅对母亲的拳拳孝心。这片赤子之情,至今犹感人至深。

(张大倩)

来信说起紫藤花,我真爱那紫藤花!在那样朴陋——现在大概不那样朴陋了吧——的房子里,庭院中,竟有那样雄伟,那样繁华的紫藤花,真令我十二分惊诧!她的雄伟与繁华遮住了那朴陋,使人一对照,反觉朴陋倒是不可少似的,使人幻想美好的昔日!我也曾几度在花下徘徊,那时学生都上课去了,只剩我一人。暖和的晴日,鲜艳的花色,嗡嗡的蜜蜂,酝酿着一庭的春意。我自己如浮在茫茫的春之海里,不知怎么是好!那花真好看:苍老遒劲的枝干,这么粗这么粗的枝干,宛转腾挪而上;谁知她的纖指会那样嫩,那样艳丽呢?那花真好看:一缕缕垂垂的细丝,将她们悬在那皴裂的臂上,临风婀娜,真像嘻嘻哈哈的小姑娘,真像凝妆的少妇,像两颊又像双臂,像胭脂又像粉……我在下课的时候,又曾几度在楼头眺望,那风姿更是撩人:云哟,霞哟,仙女哟!我离开台州以后,永远没见过那样好的紫藤花,我真惦记她,我真妒羡你们!

——朱自清《一封信》

灵犀一点

写《一封信》时,正值时局动荡,作者漂泊在外,思乡心切,对远方好友十分惦念,便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紫藤花上,由紫藤花想起了昔日的美好,大量的景物描写中,每一句话如同诗句一般,像一朵朵开放的花儿,香气袭人,更加衬托出作者写信时的苦闷;而“我真惦记她,我真妒羡你们”,这发自肺腑的言语,使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内心喷涌的情感。

(王皓)

我第一次常驻国外是1988年。那时,中国打开封闭多年的国门不久,国际上对中国的了解还很少。在一座小城,一个孩子告诉我:他们从没见过中国人,在电影里看到的中国男人脑袋后都有一条大辫子,还用大辫子作为武器。我忍不住笑了,心里却是酸酸的。这种酸楚的滋味,我终生难忘。那时我还年轻,还未懂得这误解源自祖国的“软实力”不够强大。但我发誓要努力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巴黎演讲时讲道:“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现在的中国正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已深入世界各地。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去世,我去瞻仰他的遗容。从沉睡的曼德拉身边走过时,我用英文对曼德拉的家人表示哀悼,听到的却是一句中文:“谢谢你来向曼德拉告别。”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陌生的保加利亚姑娘会突然用中文同我打招呼“你好”。原来她们都是中学生,学校已经开设了汉语课。

当年的酸楚早已消散,我为日渐强盛的祖国感到自豪。亲爱的祖国,请允许我送上一朵保加利亚的玫瑰,用它的芬芳,传递来自巴尔干之巅、黑海之滨的祝福!

——尹亚利《一朵保加利亚玫瑰》

[注:建国65周年(2014年)前夕,《人民日报》开设“云中迢寄锦书来”专栏,邀请中国驻外大使馆的文化参赞讲述他们的思乡情怀。本文作者时任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文化参赞。]

灵犀一点

家国情怀,是中国人赓续绵延的文化基因。汉字里,“国”与“家”连在一起,于是构成了“国家”。如今,在“中国梦”的引领下,中国人的家国故事正在不断续写。发生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热土上的精彩,不仅属于几千年的古老文明,也为世界瞩目和共享。本文从一个外国孩子说的“中国男人脑袋后都有一条大辫子,还用大辫子作为武器”,到“一句中文:‘谢谢你来向曼德拉告别”,再到“陌生的保加利亚姑娘会突然用中文同我打招呼‘你好”,构成了对比链条,真切地抒发了作者由“酸楚”到为祖国“软实力”逐渐强大而自豪的情感历程。玫瑰的芬芳成为作者传递对祖国深情祝福的最好载体,又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异国风情,给人美的享受。

(曹津源)

对你的“成就”无所寄望并不等于对你的品格无所寄望。妈妈希望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白来一趟,能有愿望和能力领略它波光潋滟的好,并以自己的好来成全它的更好。妈妈相信人的本质是无穷绽放,人的尊严体现在向着真善美无尽奔跑,所以,我希望你是个有求知欲的人,大到“宇宙之外是什么”,小到“我每天拉的屎冲下马桶后去了哪里”,都可以引起你的好奇心;我希望你是个有同情心的人,对他人的痛苦——哪怕是动物的痛苦——抱有最大程度的想象力,因而对任何形式的伤害抱有最大程度的戒备心;我希望你是个有责任感的人,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自由、和平、公正就像我们拥有的房子车子一样,它们既非从天而降,也非一劳永逸,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追求与奋力呵护;我希望你有勇气,能够在强权、暴力、诱惑、舆论甚至小圈子的温暖面前坚持说出“那个皇帝其实并没有穿什么新衣”;我希望你敏感,能够捕捉到美与不美之间势不两立的差异,能够在博物馆和音乐厅之外、生活层峦叠嶂的细节里发现艺术;作为一个女孩,我还希望你有梦想,你的青春与人生不仅仅为爱情和婚姻所定义。这个清单已经太长了是吗?对品格的寄望也是一种苛刻是吗?好吧,与其说妈妈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不如说妈妈希望你能和妈妈相互勉励,帮助对方成为那样的人。

——刘瑜《愿你慢慢长大》

灵犀一点

本文是学者、作家刘瑜在孩子百日时,写给她的一封信。刘瑜以饱含深情的语句,写出了作为一位母亲对于孩子的那种舐犊情深。这种感情是深厚而复杂的,既有欣喜、快乐和幸福,也有担心、希冀和祝福。在孩子漫长的一生中,她希望孩子“是个有求知欲的人”“是个有同情心的人”“是个有责任感的人”,是个“有勇气”的人,是个“敏感”的人,是个“有梦想”的人。总之,作为母亲,作者对孩子的品格寄予了厚望。她知道,这是孩子将来在社会立足的根本与前提。难能可贵的是,和众多家长的观念不同,作者没有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物或附属品,没有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生活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是全力支持孩子将来能够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努力把事情做得出色,甚至对自己也有所勉励。

(薛飞)

猜你喜欢

刘瑜紫藤花灵犀
守护生命之水,一家三代水库人的坚守与传承
爬不起来才是真正的失败
树没有家
紫藤花开
你照顾
写诗拾趣
刘瑜,走上“平凡之路”
校园里的紫藤花
刘瑜:自然而然的绘画和生活
藤花前